德庆三洲岩摩崖石刻的价值探讨

2018-09-14 02:01徐伟坚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题刻摩崖石刻

徐伟坚

(肇庆市德庆县博物馆,广东 德庆 526600)

德庆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端溪县,是一个有2 100多年历史的古县。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称康州,宋绍兴元年(1131年)改康州为德庆府。三洲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德庆县九市镇旧圩村委会三洲村,山体是一座高约30 m的石灰岩,岩内洞穴开阔。“三洲岩”取自“蓬莱第三洲”,以其鬼斧神工般的奇丽景观闻名于世,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前来游玩,题诗纪事,或咏物言志、或抒怀抱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三洲岩摩崖石刻于200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 三洲岩摩崖石刻独有的文化内蕴

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德庆州志》记载,自宋至清,苏东坡、李纲、周惇颐、祖无择、陈白沙、李质、尹通、韩雍等众多名人雅士在三洲岩石壁留下大量题诗、题名、纪事、游记等题刻,共计174人次,180多题[1]。由于历史久远,受到自然风化和人为的破坏,现岩内保留下来的石刻有宋皇祐四年(1052年)至清道光二年(1822年)的题刻98题。其中宋代石刻9题,明代石刻79题,清代石刻4题,没记载年代的6题。

三洲岩摩崖石刻有诗、词、纪事、游记等题材,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和异体字等多种书体。内容涉及理学思想、宗教迷信、百姓疾苦、少数民族抗争等[2]。这些石刻,无不与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息息相关,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历史名人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2 历史文化信息丰富

2.1 记述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1)宋皇祐四年(1052年)元绛作《悯忠诗》:“转战谯门日再晡,空拳犹自冒戈殳。身垂虎口方坚坐,命弃鸿毛更疾呼。柱下杲卿余断节,裤间杵臼得遗孤。呼嗟天下英雄气,不愧西山士大夫”。这首诗是为缅怀时任康州(今德庆)知州的赵师旦而作。宋皇祐四年(1052年),赵师旦为抵抗广西侬智高的起义军,保卫康州城,保护康州的黎民百姓,率领300兵丁抗击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与城共亡。

(2)明成化二年(1466年),韩雍《题三洲岩》:“成化二年丙戌闰三月廿有二日,予与太监陈公瑄、侍郎薛公远平两广班师回,游此。是岁九月八日,予整兵西巡,复游此,因题以纪岁月。姑苏韩雍永熙书”。这段文字记述明宪宗时为左佥都御史的韩雍,领兵镇压广西大藤峡瑶、壮民起义的历史事件。班师回途中,游三洲岩题刻,以为自矜得意,是对这一历史事件记载的有力印证。

2.2 名人贬谪途经三洲岩题名

(1)“东坡居士自海南还来游,武陵弓允明夫、东坡幼子过、叔党同至。元符三年九月廿四日”。宋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苏东坡遭贬到海南儋州。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遇赦北归,坐船从广西沿西江顺流而下,途经康州(今德庆)三洲岩,见其山岩幽胜,遂下船游览并题记。这题刻对研究苏东坡在广东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2)南宋名相李纲,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在三洲岩题“玉乳岩”和《玉乳岩诗》。李纲于建炎元年(1127年),受到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建炎二年(1128年),被贬谪海南岛万安军。建炎四年(1130年),流放遇赦北归,途经康州(今德庆),在三洲岩题“玉乳岩”和《玉乳岩诗》。

2.3 宦途失意的慨叹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龚辉题字“瑶华洞天”,款“明嘉靖丁未,绩溪胡公松偕余访三洲岩洞,则见其丹碧辉映……惜乎生不当国之冲,泯没无闻……呜呼!显晦潜见,物诚有幸有不幸,其于士亦然,余有感于兹洞且类士也……”。从中可看到在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宦海仕途的沉浮起落。

龚辉,字实卿,号笑斋,浙江余姚(鹿亭)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官至工部左侍郎,死后赠右都御史。他曾从事采办皇木、治理水患、荡平匪乱、平抑徭役等工作。为官清正,敢做敢当,被后世称为“大明能臣”。

3 文学底蕴深厚

三洲岩的题刻有铭,有题名、题诗、纪事、纪功、记游,有五言、七律等多样形式的诗词体裁,蕴涵着大量的历史、文化、文学信息。

3.1 直抒胸臆,赞叹自然之美景

(1)萧渊言,北宋英宗时(1064—1067)任端溪(德庆)县令,曾在此题七言律诗:“《留题三洲洞》。山势凌空下郁迂,前森秀岛应台苻。洞中古老传仙迹,(《图经》云,古老相传有庞眉皓首者隐是洞),望外风光接海隅。屹若臣心强谏剖,嵌如龟腹效灵刳。清幽景致仁人乐,谁为名标胜地图。”抒发了作者赞美三洲岩美景为仁人所乐之感。

(2)祖无择《祖无择三洲岩铬并序》:“康州之东七十里,有山焉,高不百仞。下有石室,窿窿然洞洞然,哮豁靓深。可容数千人。两旁有隙穴,俯偻以入,而复高明。大者如堂,小者如房,若窗若户,妙达曲密,上栋下宇,得大壮之象,吾不知融结之始,有意而为之?其偶然耶?何怪奇诡异之如是!按郡牒云:三洲洞即此地也,因为之铬曰:

维山岩岩,维室恍恍,阴阖阳辟,天覆地函。

我行其间,冬温夏寒,有厢有庑,有棂有枢。

有高如闬,有严如键。设爵有坫,鸣琴有荐。

我官幸鄙,一岁三至。清泉我有,白云我侍。

其来忘疲,其乐忘饥。亦既去止,寤寐思之。

凡物既久,因人不朽。召伯甘棠,羊公岘首。

至坚者石,有时而泐。故告后来,再磨再刻。

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游三洲岩时题铭。“铭”是一种文体,此铭及小引写三洲岩怪奇诡异令人忘疲忘饥的奇趣,绘形绘影,“至坚者石”的议论,令人回味。

(3)李纲《玉乳岩诗》:“自晋康顺流六十里,有山巉然,临江下有岩洞,可容千人。轩豁平坦,景极幽邃,石罅间滴泉,厥味甘冽,因目之曰玉乳岩,赋诗以纪其事。鼓枻下端溪,停桡登嶻嶭。呀然岩洞开,俨若栋宇设。千夫可环揖,放步随凹凸。玲珑四壁间,一一幢旆列。谁令胚浑初,凝结有罅缺。当年补天手,不顾山石裂。镌镵余旧痕,琐碎委环玦。五峰迎龙渊,列乃通贝阙。试求玉函书,何异探禹穴。涓涓乳泉滴,璨璨冰玉洁。清声落嵌窦,自中琴筑节。尝之味甘芳,涤我肺腑热。琼浆笑裴航,石髓谢王烈。峤南瘴疠乡,有此云腴冽。青葱松桂阴,景物助幽绝。岂无会心人,来游共旌别。题诗制佳名,聊以纪岁月。碧落耿相望,千里来磨灭”[3]。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宋高宗时为宰相,以擅招兵马的罪名罢相,贬海南,途经德庆,多有题咏。此诗写三洲岩的奇绝幽绝,别有新意,更写乳泉如琼浆石髓,使玉乳岩一名得以流传千古。其想象奇丽,描摹生动,更令三洲岩增辉,为他诗所不及。

3.2 借景抒怀,感叹百姓疾苦

明成化五年(1469年)《黄浩诗》:“问俗时巡粤水滨,双旌拂破素岩云。俯观清瘦岩头石,犹逾苍生肉几分。成化己丑夏五月、同知德庆州事、南海黄浩题”。

黄浩,字浩然,广东南海人,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举人,授德庆州同知。此诗是三洲岩题咏中唯一一首由山石联想百姓疾苦的诗。作者毫无游赏雅兴,看到“清瘦岩头石”,联想到“犹逾苍生肉几分”。读后叫人竦然惊悟,也对这位游玩时亦心念百姓的州官产生几分敬意。

4 书法艺术和书法流派各具特色

三洲岩摩崖石刻现存的题刻,多出自名家之手,各具特色,颇具后世学习和借鉴价值。

(1)宋熙宁元年(1068年)《南琴题名》(图1):“熙宁元年仲春月,六至境内靖寇,侍禁南琴曾来三洲岩游,题于石壁也”。

南琴, 宋神宗时(1068—1085)为内侍省宦官。该题刻书体奇谲,隶中带篆,尤如九叠篆文一样。据《通志·六书略》:“武后更造字”。字体以增笔加强装饰,使之灵动飘逸,艺术效果更美,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书艺功力和创造精神。

(2)宋端溪县令萧渊言《留题三洲洞诗》(图2):萧渊言,宋英宗时(1064—1067)为端溪(今德庆)县令,该题刻为楷书,行气舒朗,用笔圆润,刚劲有力,妍丽生姿,是楷书中的典范。

图2 萧渊言《留题三洲洞诗》拓片(来源:德庆县博物馆提供)

(3)宋熙宁八年(1075年)金君卿题名(图3)。金君卿,北宋进士,累官度支郎中。题刻书体结字端庄严谨,瘦劲舒扬,纵横得体,开合自如,楷中颇带隶意。

图3 《金君卿题名》拓片(来源:德庆县博物馆提供)

(4)宋崇宁四年(1105年)滕祜题名(图4)。此题刻书体结构奇险峻拔,古朴浑厚,灵动飞逸,颇有北朝“石门铭”字意韵。

(5)明成化二年(1466年)韩雍题诗、题记(图5)。韩雍,明正统进士,成化年间(1465—1487)任两广总督。其题三洲岩诗记,书体工整圆浑,端庄秀雅,骨健肉腴,风姿潇洒,疏密匀称适宜。可堪称正书范例。

图4 《滕祜题名》照片(来源:德庆县博物馆提供)

图5 《韩雍题诗、题记》拓片(来源:德庆县博物馆提供)

5 结束语

总体上看,三洲岩摩崖石刻特征有:

(1)历史文化信息浓厚,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三洲岩摩崖石刻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历史上三洲岩的题刻有174人次,180多题,至今保存题刻98题,不乏历代名人所作。题刻有题名、题诗、纪事、纪功、记游,有五言、七律等多样形式的诗词体裁,对研究我国文学史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具有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三洲岩摩崖石刻,汇聚了各种书体和书法流派,有楷、行、草、隶和异体字等书体,有很多出自名家手笔,堪称后人习字的范例,对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和书法流派都有很高的研究术价值。

三洲岩摩崖石刻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是岭南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文学宝库、书法艺术宝库,更是一本历史教科书。

猜你喜欢
题刻摩崖石刻
西狭颂摩崖石刻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浅谈红石峡题刻所反映的近代榆林地区的部分史料
造化钟神秀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迁移保护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