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刻

  • 彬州大佛寺石窟题刻的书风渊源研究
    :彬州大佛寺石窟题刻数量众多,风格面貌多样。唐人题刻的书法艺术价值较高,既有受到欧体影响的高水平题刻,又有唐之前书风的延续,不一而足。宋明帖学风格也反映在题刻中,书风多样。明人题刻笼罩在台阁体的影响下,清代与民国的匾额多浑厚遒丽。这些题刻还保存了众多历史名人的书迹,是认识书法史和历史人物的重要材料。关键词:彬州大佛寺石窟 题刻 书风彬州大佛寺石窟题刻各类材料二百五十余通,有关该石窟题刻艺术的探讨并不多,尚未能形成对这些题刻艺术包括书风渊源与书法艺术的整体认

    中国书法 2023年5期2023-09-06

  • 在石刻与题记中发现与激活历史
    十三日造』的纪年题刻,又进一步分析认为大佛洞造像带有北朝石窟造像尤其是云冈石窟造像特征的初唐风格,因为大佛的坐式、手印等都是初唐特有的样式。彬州大佛寺石窟造像数量非常庞大,造像的样式也丰富。从造像的风格上看,部分造像逐渐贴近现实中自然人的状态,像一些等身像;有一些造像还有夸张的曲线造型。造像龛的边上提前预留了刻字的位置,造像与题刻密切关联;还有长篇的大段题刻。大佛寺石窟造像带有较为浓烈的皇家气象。这些都是从造像样式、艺术风格等比较视觉化的角度总结的结论。我

    中国书法 2023年5期2023-09-06

  • 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与展示提升概述
    水年份水文资料的题刻,让这座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水文站”和世界罕见的“水下碑林”能够继续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为世界上第一座游客可通过非潜水方式参观的水下博物馆。游客可直接通过乘坐90m的电梯到达长江水下38m深处,步入参观廊道,进入白鹤梁题刻核心区进行参观①。白鹤梁自开放以来每年公众接待量达20余万人,使公众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开放至今已达10余年,从最初的建成开放仅3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期2023-03-10

  • 水下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设计初探 ——以白鹤梁题刻为例
    下博物馆的形式对题刻进行原址水下保护[2]。通过探索和实践,白鹤梁题刻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水下文化遗产原址保护与展示的项目,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保存较好(图1)。为有效监测白鹤梁题刻的安全运行状况,确保水下保护体游览和结构安全,在水下博物馆设计、建造期间,在其长轴上下游、短轴上下游、穹顶、交通廊道、观光廊道等典型关键部位,设计安装了基岩变位计、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等监测仪器,数据采集后通过专业机构监测分析水下文化遗产稳定性运行。缺点是现有的监测方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5期2022-11-08

  • 冯玉祥将军抗战题刻(二)
    幅气壮山河的摩崖题刻是你祖父写的,并叮嘱我准备好相机……1995年10月2日,作者(图右)与荣高棠爷爷(图中)过三峡留影瞿塘峡题刻 1939/5/9第一次过夔门,仰望着祖父的墨迹石刻“踏出夔巫,打走倭寇!”震撼之至。民族的爱与恨,在祖父笔下有着鲜明指向。墨迹有一种昭告天下、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之感,表达着军人面对国难当头的慷慨激昂的义气,抒发着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我翻阅了祖父的抗战日记,找到了关于这幅题刻的记录。晚七点,集随员讲话,勖以纪念五九,

    文史杂志 2022年6期2022-10-29

  • 冯玉祥将军抗战题刻(一)
    段关于“三游洞”题刻的记述吸引了我的注意。2017年4月,我到宜昌出差,特地去了距宜昌10公里左右,位于西陵峡外的“三游洞”,因为听说那里有一幅祖父冯玉祥将军的题刻,但当时对于题刻的背景细节却了解甚微。据说三游洞的名字有两个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个人曾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来游过此洞,人称为“后三游”。三游洞即此而得名。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这里成为阻隔日军的天然屏障。因为武汉失守,1938年10月,

    文史杂志 2022年5期2022-08-29

  • 泰山“渐入佳境”刻石考释
    自然石上,题名及题刻年代未知;第二处在斗母宫北约40米盘道西侧不大的一块石壁上,刻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落款“庚子闰八月,岱宗权守石祖芬题”;第三处位于升仙坊北约90米盘路东侧崖壁上,刻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落款“康熙丙戌清和下浣,蒲坂韩镐题”。二、万仙楼北石刻题名及题刻年代考经查阅张用衡先生《泰山石刻全解》和袁明英先生《泰山石刻》,书中记载万仙楼北“渐入佳境”石刻“题名及年代残”,从照片看,题名落款有字痕。2021年4月,泰山管委会对山

    中国文化遗产 2021年5期2021-10-27

  • 藏在水下的千年文字和绘画
    参观游览的人自己题刻的文字吗?并不是,他们会先将“旅游日记”写在纸上,然后再交给专门的石匠刊刻在白鹤梁上,就像我们现在的图书一样,先由作者创作,再交给出版社编辑、出版,所以,我們说白鹤梁的题刻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经过上千年长江水的冲刷,这部“史书”依然守护着这方水土,为我们讲述着精彩的历史。为什么要建这座水下博物馆呢以前,白鹤梁在每年冬天的枯水季就会露出来,但当三峡大坝建好后,长江涪陵段的水位会提高近40米,也就是说,即使是枯水季,白鹤梁也无法从江水中

    奇妙博物馆 2021年5期2021-05-27

  • 长江白鹤梁72个历代枯水位水文统计表测算纪实
    市涪陵白鹤梁石鱼题刻,是享誉世界的一座“古代水文站”。白鹤梁的72个历代枯水位高程数据,在1972年就已测定推算完成,是白鹤梁唯一的一份72个枯水位水文统计表,一直没有对外公开发表其具体内容。现今在社会各界的研究文章和宣传展览中,虽有谈及白鹤梁的72个水文年份之事,但都不知道这72个水文年代的详细数据和内容,甚至还有多处错误。为了社会各界学者们能正确完整地使用白鹤梁的72个历代枯水水文年份统计数据,现将调查组当年参与调查和测算白鹤梁72个水文年份的工作过程

    人民长江 2021年12期2021-01-16

  • 武夷山茶事摩崖题刻
    关键词:武夷山;题刻;茶事0 前言武夷山是天下名山,也是武夷岩茶的发源地。武夷山风景区域内有大量摩崖石刻和碑刻。据有关调查资料,武夷山风景区摩崖石刻和碑刻计有400余方,时代自东晋始,历唐、宋、元、明、清、民国止,少部分是现代人所刻古代名人诗句。题词者多为古代名人,题材多样,以吟咏山水、缅怀古迹、抒怀明志者居多。其中有些摩崖石刻、碑刻与武夷山茶事相关,方寸之间反映了武夷茶生产历史和社会百态,构成武夷山摩崖石刻和碑刻的一大特色,成为万里茶道的特色文化遗存。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5期2020-10-26

  • 浅谈红石峡题刻所反映的近代榆林地区的部分史料
    石峡的上百幅摩崖题刻中,如:“中外一统”、“安内攘外”、“汉蒙一家”等。这些题刻是榆林地区的宝贵史料。关键词:红石峡;题刻;近代史一、背景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关反映战争、交流、表达美

    锦绣·中旬刊 2020年2期2020-10-21

  • 王阳明玉石仙岩题刻文献探微*
    石壁上遗有44处题刻(现代题刻不计),其中有王阳明题刻两处,即“玉石仙岩题诗”与“平浰头碑”,除宋代的两处题刻外,其余多是王阳明的随同或后世慕名者观摩有感所刻。“玉石仙岩题诗”与“平浰头碑”皆依据王阳明手书所刻,其中“玉石仙岩题诗”内容系王阳明“赣南平乱”胜利后所刻的律诗5首,以小行书写成,镌在进入阳明小洞天直面的崖壁上,现保存相对完好。“平浰头碑”为文言文,全文191字,以楷书大字写成,刻在比“玉石仙岩题诗”略高的右侧,是所占面积最大的一处题刻,惜现已残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09-28

  • 浅析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措施及成效 ——以白鹤梁题刻为例
    保护项目—白鹤梁题刻原址保护工程基础上建设而成(图1)。白鹤梁题刻是世界大河流域现存水文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公元763年至1963年,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连续记载了自唐迄今1 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信息,梁上现存165段题刻集历代名家文学、书法之大成,不仅是当地民众在千百年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更是在长期的历史淬炼中所传承至今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1988年,白鹤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1期2020-03-13

  • 汉代画像石上的后人隶书题刻
    代画像石上的隶书题刻,不是指汉代石刻艺人在画像石上镌刻的隶书榜题与题记,而是指画像石祠堂和画像石产生出土后,历代不少人在原石及其拓片上镌刻、题写的发掘、品评、考释和保护等文字,以及有关汉代画像石祠堂等的立碑勒文,其中重点梳理和讨论的是东汉至清代人的隶书题刻内容、思想意图和隶书艺术特点、风格。东汉以来有关汉代画像石祠堂、画像石及其图像、文字和社会价值意义的品评、考释、发掘、保护等跋语与碑刻,历代应该不乏其作。但由于年长久远,自然和人为破坏等原因,目前所见清代

    美育学刊 2020年1期2020-01-15

  • 从红石峡题刻看明清时期榆林的重要地位
    峡东西两侧的摩崖题刻为研究对象,分析榆林作为九边重镇的历史地位。一、东崖题刻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一)五言律诗一首南川张珩题刻五言律诗一首,内容如下:“鼓角川原振,旌旗日月明。屯兵红石峡,斩虏黑山城。血染芹河赤,氛收榆塞清。单于应破胆,飞檄报神京。”碑石记载了明嘉

    文化产业 2020年5期2020-01-02

  • 南宋隶书风格成因考释 ——以盱眙第一山存南宋隶书为例
    县志》记,第一山题刻268块。尚存108种,宋51种,元9种,明19种,清29种。文人游览,登临题词,蔚为风气。两宋诗作在内容与情感方面有明显变化。南渡前以吟风弄月,雅集酬唱为主。南宋金瓯半缺,登临第一山即能望见已沦为异族统治下的故土,故题刻中感时伤怀之作增多:《题东南第一山诗》·杨万里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图1 盱眙山川分布图图2 第一山卫星地图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此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9年2期2019-05-28

  • 藏在水下的千年文字和绘画
    参观游览的人自己题刻的文字吗?并不是,他们会先将“旅游日记”写在纸上,然后再交给专门的石匠刊刻在白鹤梁上,就像我们现在的图书一样,先由作者创作,再交给出版社编辑、出版,所以,我们说白鹤梁的题刻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经过上千年长江水的冲刷,这部“史书”依然守护着这方水土,为我们讲述着精彩的历史。为什么要建这座水下博物馆呢以前,白鹤梁在每年冬天的枯水季就会露出来,但当三峡大坝建好后,长江涪陵段的水位会提高近40米,也就是说,即使是枯水季,白鹤梁也无法从江水中

    奇妙博物馆 2019年10期2019-05-25

  • 重庆北碚区东阳字库塔初探
    三、四、五层均有题刻,一、六、七层无题刻。第一层,塔棱上各有一头浮雕上山狮,昂首向上,姿态威猛,两个狮子头之间宽136厘米,第一层高127厘米。石狮高86厘米。正面塔壁表面石层已经脱落,上半部尚存两个“亚”字形纹饰。另外五面无装饰,表面多皴裂。塔檐为四面柱体,上面无装饰。第二层,六个塔棱上均有一头浮雕下山狮,狮身缠绕飘带,憨态可掬。塔面宽120厘米,高110厘米。二层塔身石壁上有五面镌刻有文字。正面,有一八角形炉门,炉门高25厘米,宽23.5厘米,炉门上匾

    寻根 2019年1期2019-04-02

  • 航空有机玻璃在白鹤梁题刻水下参观廊道的应用
    0015)白鹤梁题刻是三峡大坝工程中最重要的文物抢救保护项目之一。2003年至2009年,国家采用了“无压容器”方案对题刻进行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历时7年,耗资2.1亿元,建成了目前世界唯一的水下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分地面陈列馆和水下题刻参观区,观众参观完地面陈列馆后,乘坐90 m长的扶梯进入长江江底,向江心步行147 m进入水下题刻参观区,通过参观廊道23个观察窗近距离观赏白鹤梁千年题刻,达到参观高潮,这样的呈现方式是不同于国内外其他文物保护工程的核心价值所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2期2019-03-12

  • 中国古代水文题刻的类型、分布及特征研究
    1 研究背景水文题刻是使用符号或文字等记录河流特定断面典型场次旱涝水情水文信息的资料形式。在古代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水文观测与记录制度的时期,水文题刻成为提供直观、明确、可信的水文记录的重要历史资料,对历史典型场次水旱灾害水文复原、长时序水文规律研究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文献价值[1-5],也是重要的水利遗产。人类文明的水文设施或水文工作起源较早,而系统的水文学理论产生较晚。近代水文学理论是17世纪以后才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主要研究降水、径流、地下水运动的测量及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1-17

  • 题刻与匾额(外一章)
    不用我开口,一方题刻,就有一段史实;一块匾额,就有一段故事。“泉南佛国”倾注着文状元王十朋的惊叹,“自在佛”昭示武状元马负书的禅悟,“石上异光”诉述守净法师的传奇,“重修碑记”铭记着善信的功德……历史与故事还在续写,伴着春雨秋风,温馨人间的生灵。纸寿千年,金石永存。题刻与匾额,古寺永恒的史册。钟鼓声声东钟楼,西鼓楼,耸立在七如来塔双侧。晨钟暮鼓,诵经声声,饱含法师们的虔诚。一轮朝阳和一个落日,风拂树动,叠加的日子就是生命。钟鼓声,诞生于黎明,回荡在薄暮,挟

    散文诗 2018年11期2018-11-15

  • 榆林红石峡题刻作者的时空可视化分析*
    039)1 引言题刻作为石刻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由于其中蕴含的文字信息多出于士人之手等原因,历史文化信息丰富,价值较大,因而长期以来多受到学界的重视。红石峡为陕北榆林地区著名的石刻集中地。目前学界对于红石峡题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物保护[1][2]、艺术学[3]和文化价值[4]等方面,以时空维度来研究的鲜见。地域文化无疑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历史社会背景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因此时空维度是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维度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5期2018-11-02

  • 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迁移保护
    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位于广西隆安金鸡滩水利枢纽的上游,由于该工程建设需要蓄水,蓄水后底部的五方题刻会被淹没,故对可切割的题刻实施了切割迁移异地保护。在迁移保护的同时,考虑到该摩崖题刻长期在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存在微生物病害、表面溶蚀、浅表性裂隙、水锈结壳等病害残损,针对存在的病害进行保护修复,主要采取了表面清洗、拓片、表面封护等保护修复措施。关键词:切割搬迁;保护修复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位于平果县新港口对面江岸,1987年4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7期2018-06-27

  • 略论白鹤梁题刻的文学内涵与价值
    地题咏甚多,其中题刻数量最多,内容最广泛,保存状况最好的就是白鹤梁题刻。应当说,白鹤梁题刻是目前存世的最具特色的古代石刻群落之一,长久以来就以其巨大的考古学和文化史、水文史价值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与国内大部分石刻群落以造像为主体不同,白鹤梁题刻主要以形诸文字的石梁刻字占据了题刻区的绝大部分,题刻文字之外,则有少量的石鱼图、芝草图、白鹤图、观音图等。这些题刻除记载了特定时期的水文情况,交游人名外,还留下了不少出自士大夫们的各类文学作品。然而,长期以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19

  • 太白岩石刻群的内容及价值
    )太白岩石刻群的题刻众多,许多前辈做了大量艰苦工作,但彼此报道的题刻数量、内容、时代等有出入,为此,本文作者对太白岩石刻群的题刻进行了再次核查,力求厘清其数量、内容和时代,并对其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太白岩石刻群;内容;价值万州,位于三峡库区的腹心,历史上乃川东重镇。太白岩位于万州城区西南,长江西岸,又名西山、西岩,长约3公里,最高海拔405米,地势险要,山岩直立千仞,悬崖绝壁,因相传李白“大醉西岩一局棋”而闻名。《民国万县志》卷一《名胜》篇写道:“白岩,在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8-08

  • 白鹤梁题刻与峡江古史研究
    利摘要:就白鹤梁题刻的学术价值加以探讨,认为白鹤梁题刻对于考史、补史贡献良多,同时该研究扩大了峡江地区古史研究的領域,且为创新区域社会研究方法提供了个案。关键词:白鹤梁题刻;峡江;区域中图分类号:K8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4-0006-07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长江江心,据最新统计,该处题刻共计有“石鱼14组18尾,其他图像雕刻3幅(其中白鹤雕刻1幅,观音及人物线刻2幅),文字题刻183则,文字约12000字,在所

    三峡论坛 2017年4期2017-05-30

  • 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
    梁研究专题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曾 超(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重庆 408100)白鹤梁题刻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备受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产生了众多的学术成果。清理这些学术成果,有助于我们深化白鹤梁题刻研究,推动白鹤梁的申遗工作。白鹤梁题刻;综览;深化白鹤梁,一个极为优雅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倾倒无数的达官显宦、诗人墨客、土著乡邦。他们于此题名题诗、描鱼摹铭,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历经千年嬗变,终于演变成为震惊寰宇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29

  • 白鹤梁题刻少数民族文化考察
    8100)白鹤梁题刻少数民族文化考察曾 超(长江师范学院 期刊社,重庆 408100)白鹤梁题刻是长江上游深具特色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底蕴丰厚,其中也包括不少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显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其二是隐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其中,显性的少数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蒙文题刻和职官称谓方面;隐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主要反映在涪陵地域的特色巴文化与白鹤梁题刻题名人身份的民族属性等方面。如果以少数民族进行认定,则白鹤梁题刻涉及的少数民族应当包括古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07

  • 白鹤梁题刻与涪州地方志
    0015)白鹤梁题刻与涪州地方志张蕾蕾 刘兴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 400015)白鹤梁题刻与清代涪州诸志关系密切,一方面题刻所载人物及官称、行迹补充了大量的地方史实。另一方面,方志对于题刻内容的记载及题刻区域的描述,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题刻,补足泐损、订正讹误。当然,就方志所载题刻本身来看,各志对于题刻的介绍与引用,差异较大,后志材料往往较前志为多。同时,文字引用极不规范。此外,诸志所录题刻人物普遍存在厚古薄今现象,收录并不全面。白鹤梁 题刻

    兰台世界 2017年1期2017-02-14

  • 涪陵白鹤梁石鱼水文档案旅游开发的科技设想
    资源之一。白鹤梁题刻经过博物馆修筑和保护后,改变了诸多旅游要素,使其由人文奇观变成人文景观。因此,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对博物馆旅游提档升级,再现“石鱼出水”的预测、验证性,水文题刻文化的生长性和“人文奇观”的神秘性,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需求。白鹤梁题刻 石鱼 水文档案 虚拟题刻古代精确的枯水水文资料,文献资料记载极少,能成体系计量化表达的更是世所罕见。涪陵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以江中石梁题刻石鱼为水标,以石鱼出水的水面距离来衡量长江枯落的程度

    兰台世界 2017年1期2017-02-14

  • 抗战时期合川钓鱼城题刻的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
    映抗战史实的重要题刻既具有其艺术价值,又凝聚着抗战精神。关键词:钓鱼城;抗战;题刻;历史意义;艺术价值位于重庆合川的钓鱼城,是一座改写欧亚大陆历史的英雄之城。它神奇不朽、雄浑壮丽的历史代代流传。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精神遗产的一部分。而当历史再次进入类似情景的时候,这种文化精神遗产就会迸发出强烈的光芒,成为鼓舞后来者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8年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遭遇的最黑暗也是最艰难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在面临与南宋一样的抗击强敌的危局。在大后方,决心抗日的人们来到钓

    红岩春秋 2016年4期2016-11-19

  • 修文阳明洞
    使安国亨(彝族)题刻“阳明先生遗爱处”7个大字;右侧有明罗汝芳题刻“阳明别洞”;左侧有清知县庞霖题刻“奇境”两个大字。洞外是长12米、宽9米青石院坝,岩坎边用青石栏杆围绕。阳明洞南边石级两旁,有两棵参天古柏,为王阳明亲手所植,当地人称为“文成柏”。建在石岩之上的君子亭,为六角重檐攒尖式清代建筑,阳明因此作《君子亭记》。君子亭下岩石壁有蒋介石先生题刻“知行合一”4个大字。栖霞山上的著名景点除阳明洞外,还有何陋轩、龙岗书院,以及王文成公祠内的飨堂、元气亭、张学

    贵阳文史 2016年4期2016-08-16

  • 南方丝绸之路的奇花:天威径古道
    道;天威径古道;题刻;经贸文化;民族融合1 南方丝绸之路简述南方丝绸之路泛指历史上不同时期四川、云南、西藏等中国南方地区对外连接的通道,包括历史上有名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等。南方丝绸之路的早期通道如何打开,目前难以考证。据英国人哈维的《缅甸史》、霍尔的《东南亚史》等著作记载,公元前2世纪以来,中国的丝绸从缅甸经印度到达阿富汗,远及欧洲。南方丝绸之路总长有大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它以四川宜宾为起点,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

    卷宗 2016年3期2016-05-10

  • A multiscale 3D f i 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f l uid/solute transport in mechanically loaded bone
    类:碑志文和摩崖题刻。这些石刻文字不仅丰富了石刻的斯文内涵,也提升了石刻的文化境界。14 Piekarski K,Munro M.Transport mechanism operating between blood supply and osteocytes in long bones.Nature 1977;269:80–82.15 Lai X,Price C,Modla S et al.The dependences of osteocyte net

    Bone Research 2016年3期2016-03-22

  • 得汉城摩崖题刻叙事及其审美价值*
    便在得汉城的摩崖题刻之中。得汉城摩崖题刻位于得汉城东、南门外崖壁上,为明清时期的题刻、题记23幅,这些石刻题记出自明代右都御史林俊,书法家余诚、朱导,清代徐廷钰等名家之手。其中可供释读的题刻有21幅:题名3幅:其一:安辑寨 嘉庆壬戌年孟冬月 关左徐廷钰题其二:山高水长 嘉庆七年之冬 楚南王曰珍题书其三:雄镇巴西 嘉庆癸庚仲春 通江县尉对联3副:其一:固国不以山谷险,成城全凭众志和。嘉庆岁次壬戌小阳月谷旦 候补丞牧权知通江县事阆中县徐廷钰题其二:侠起行龙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2-24

  • 司马光家人卦摩崖题刻
    要]家人卦摩崖题刻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存世作品中珍贵的一幅摩崖作品,在我国宋代摩崖石刻中也属独一无二的书法精品,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文学和历史价值。[关键词]司马光家人卦摩崖题刻价值在著名的杭州西子湖畔、南屏山西麓“小有天园”山腰有一大篇幅的石刻——家人卦题刻,为北宋大臣、史学家司马光书。这里山崖峭立,怪石嶙峋,漫山古藤,盘根错节,草木秀丽,飞鸟往还,登上山巅,可以览尽西湖风光。北宋时这里为兴教寺所在,元末寺圮。明洪武间重建,后改为壑庵。因为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1期2015-11-04

  • 我们的干爹石山保
    而打破了古代文人题刻的完整性,对此他是很有些嗔怪之意的。我听说之后,反而,莫名地兴奋起来。所谓“石山保”,是当地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即将自己的孩子寄名给大石头作干儿女,据说这样就可以保佑小儿顺利成长。我在永州地区看到过很多类似的表达,有的是写个纸条贴在大石头上,比如我在蓝山县舜岩的大溶洞口就看到这样一张有点发灰残破的贴纸(为排版方便,将原来竖行改为横行,下同):长命富贵石公石母台前更换乳名成石姣大吉易养成人而有的就直接在石头上刻字,格式差不多。显然,京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5-06

  • 水下博物馆
    畅,此外,其上的题刻汇集了千余年各派书法家的遗墨,因此白鹤梁又有“水下碑林”的美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库区水位急剧上升使得白鹤梁再无“见天之日”。为妥善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科学家经过反复的论证,最终采用构筑水压呈动态平衡的水下保护体——“无压容器”来进行题刻的“原址保护”,这一极具创新的设想也使白鹤梁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水下博物馆。白鹤梁的保护工程由水下保护体、参观廊道和交通廊道、地面陈列馆三大部门组成。人们可由地面陈列馆通过交通

    中学科技 2014年8期2014-09-27

  • 从武夷山摩崖石刻看明代旅游现象及其特征
    一。赋诗、游记、题刻是传统中国文人游览观光的三大文化表现和文化贡献。据武夷山地方志编委会所编纂的《武夷山摩崖石刻》统计,武夷山现在共存有摩崖石刻438方,从晋唐迄于民国约有380余方[3]。其中明代142方,约占总数的37%,笔者对这些石刻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从时间上看,以嘉靖和万历时期为主,分别有56方和68方,约占明代石刻的87%(见表1)。从空间上看,以九曲溪沿岸和天游峰景区为主,分别为67方和49方,占明代石刻的82%(见表2)。表1 武夷山明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8-17

  • 白鹤梁题刻数及题刻收录考察
    8100)白鹤梁题刻究竟有多少段(则),诸家说法大异,弄清白鹤梁题刻的数目,有助于深入认识白鹤梁题刻及其所反映的文化意蕴,考察和利用白鹤梁题刻所体现的三峡文化资源,推进三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白鹤梁题刻的记载与收录书现存白鹤梁题刻最早为宋开宝四年《谢昌瑜题记》,最早对之记载的是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其后王象之《舆地纪胜》、曹学佺《蜀中名胜记》等均有记载。真正对之高度关注并加以著录者是晚清和民国。姚觐元任官巴渝,派人锤拓,委钱保塘考订,后姚、钱合著为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04

  • “富矿”栖霞山
    有两个斗大的摩崖题刻“太古”,这是乾隆的御笔。说起栖霞山的摩崖题刻,其数量在南京的群山中,数一数二。这些摩崖题刻,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栖霞山,增添了一道文化景观。以篆、隶、楷、草镌刻的摩崖题刻,主要集中在栖霞山千佛崖、天开岩、桃花涧等处。据统计,有120余通,最早的要追溯到六朝时期。千佛崖有三通六朝时期的摩崖题刻,分别为:“中大通二年起,八月二十三日止”、“凌长族”和“七十三日吴十”。1928年4月15日,任鼐首次发现了这三通题刻,其后他留下了“中华民国十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17期2014-03-12

  • 国内白鹤梁题刻研究综述
    ”传说,纷纷构图题刻、作诗留名,长此以往遂于此地形成著名的白鹤梁题刻。据统计,石梁刻有自唐广德元年 (763年)至当代石刻题记一百七十余段,其中有姓名可考者三百余人。而点缀于碑林中的十余尾石鱼刻石,则忠实记录了千年以来数十个枯水年份的信息。明人云:“涪州鉴湖上流有石刻双鱼,皆三十六鳞,一衔萱草,一衔莲花鱼,见则年丰。”[1]又有李宽《石鱼记》言:“钜卿骚人墨客,悉皆有诗有记,银钩铁画,瑗章玉句,隐江波之中,历数千载而不磨灭,盖天地间一奇迹也。”[2]可以说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8-15

  • 近三十年国内白鹤梁题刻研究述评
    0015)白鹤梁题刻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中,是长江三峡景区中一处著名的景点,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石梁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石刻题记一百七十余段,其中作者有姓名可考者三百余人。而点缀于碑林中的十余尾石鱼刻石,则忠实记录了千年以来数十个枯水年份的信息。明人云:“涪州鉴湖上流有石刻双鱼,皆三十六鳞,一衔萱草,一衔莲花,鱼见则年丰”[1]。又有李宽《石鱼记》言:“钜卿骚人墨客,悉皆有诗有记,银钩铁画,瑗章玉句,隐江波之中,历数千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4-01

  • 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工程文物保护施工
    技术·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工程文物保护施工章荣发1张凡凯2(1.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2.湖北省石首市堤防管理总段,湖北石首 434400)从保护原则、保护制度、保护措施等方面,对国家重点文物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文物保护需要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和讨论,以确保文物的万无一失。白鹤梁,水下,文物保护0 引言在工程建设中,水下文物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比较罕见,具体施工时既要克服水下施工的各种困难,还

    山西建筑 2012年18期2012-08-15

  • 重庆綦江汉代题刻考述
    物的关注,而少有题刻文字的专门研究。重庆汉代时期的书法研究相对单薄,实与实物材料的局限有关。綦江崖墓提供了材料发现的可能,从题刻文字方面深入下去,定然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重庆汉代书法研究的现状。而对于题刻文字,我们既可以从隶书艺术的角度做出书体的辨析,又可以从考古文献的角度对崖墓研究给予重要的补证。如此,不论对于汉代的书体流变,还是对于当时的社会礼制,其研究价值都不容忽视。1 研究历史及现状在具体论述重庆綦江汉代题刻之前,有必要先认识一下整个巴蜀地区汉代题刻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1-26

  • 西狭《汉将题刻》摩崖略考
    00)西狭《汉将题刻》摩崖略考蔡副全(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甘肃 陇南 742500)甘肃成县西狭中段新发现镌刻于东汉章帝刘炟元和二年(85年)的《汉将题刻》摩崖,早于同地的《西狭颂》摩崖八十六年。其字法简古严正,笔画细劲,质朴味醇,字随石势,散逸自然。摩崖虽仅存十余字,但其年代久远,书法风格独特,这也是迄今甘肃境内发现最早的摩崖石刻。成县;西狭;汉将题刻;蜀派汉隶《汉将题刻》(图1)位于甘肃成县西狭中段,东距《西狭颂》摩崖约一公里处的南侧崖壁上。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1-12

  • 三峡洪水题刻:大水肆虐的证据
    下的大量古代洪水题刻,是我们认识历史上的大洪水最直接、最珍贵的物证。题刻的文字都是在洪水淹没的“印痕”处留下的,它们描绘出一次次洪水的具体图像来。近年来到三峡旅游,随处可以看到海拔135米和175米的水位标识牌,它在时时提醒人们,三峡工程二期截流蓄水后和三峡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的水面将分别抬升至标示位置。我们将目睹三峡水面随着三峡工程的进展不断抬高的历史过程,欣赏不同阶段“高峡出平湖”的姿色。“135”、“175”这些枯燥的数字,已经成为决定当地百姓生存状

    中国三峡 2011年10期2011-07-12

  • 铭刻在绝壁上的历史
    百年的历练,这些题刻已与当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三峡景色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峡地区石刻的形式主要分为碑刻、摩崖题刻和自然石刻等几种。这些题刻主要凿刻在峡江两岸的岩壁或江滩礁石上,内容既有关于洪水、枯水的水文题记,也有鱼坊、山林权属界限分割的约束条款,也不乏治理险滩、疏浚河道等工程、善事的记事铭刻,而更多的还是咏叹山川形胜、抒发情怀的诗文题刻。左:《我行示周》题刻。右:《巴风》题刻。三峡地区石刻的形式主要分为碑刻、摩崖题刻和自然石刻等几种。这些题刻主要凿刻

    中国三峡 2011年3期2011-05-24

  • 永存的石刻题记夔门石刻搬迁记
    祥将军1939年题刻。中:沈庆七律诗原题刻。抗战爆发后,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经过夔门,在陡峭的崖壁上留下了“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的慷慨誓言。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将军返回南京再过瞿塘峡,又留诗于崖壁:“打出夔门去,驱逐小倭寇。我曾题此语,刻在崖上头。胜利还都日,此愿果已酬。仍需共争取,和平与自由。”外患已除,内战的阴影却又笼罩在已饱受日寇蹂躏的国人头上,将军忧国忧民之心,祈愿和平自由的理想,伴着滔滔不尽的江水,长留于青山之间。还有明代著名诗人沈庆瞿

    中国三峡 2011年8期2011-01-17

  • 朝阳岩摩崖石刻的田野考察
    年代、作者不详,题刻“朝阳胜景”四大字,158×45,楷书,完整。5.明万历甲戌,作者、主题不详,68×134,楷书,活碑,八成损毁。6.朝代不详,署款“廿三年”,疑为民国。梁寿盛题刻“□览河山”四大字,有跋“零陵军次”等,42×35,四行,楷书,磨泐。7.清光绪二十年光稷甫《重修朝阳岩啟》,有王德安跋,167×91,十行,楷书,活碑,完整。碑后有楷书小字被青苔覆盖,内容不详。8.年代、作者不详,题刻“眺凉风明月……碁枰且烂”,35×65,四行,楷书,磨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9-05

  • 白鹤梁的回忆
    0余幅图形的水文题刻群形成,其中,以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最为有名,还有朱熹、朱昂、秦九韶、谢彬、张师范、吴革、王世祯等历代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的书法题记。白鹤梁水文题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时间最长的水文题刻,它记录了自唐广德元年至20世纪初1200多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水文资料,被称为“水下碑林”和“世界第一水文站”。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白鹤梁水文题刻将被淹没,所记载的历史信息

    中国三峡 2010年2期2010-07-12

  • 我国首座水下博物馆
    博物馆——白鹤梁题刻博物馆,在重庆市涪陵区建成开放。它是为了保护因修建三峡水库而永远沉没的“世界最古老水文站”、“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而建造的。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是长江与乌江汇合处上游江心中一块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巨型礁石。它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距南岸100米内的江水,平时水波不兴,明彻如镜。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这块礁石才部分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得名。白鹤梁分为上、中、下三段。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8期2010-04-14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要。三清山的摩崖题刻,就是遵循着传统的“以名举实”的要求,精雕细凿出来的。这些题刻全部都是命名,不含名人诗词和题咏类的抒情或咏叹。这是历史留存下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随着三清山旅游业的迅猛升温,自然风化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三清山的摩崖题刻十几年来风化剥落加疾,许多题刻在十多年前还清晰可读,如今却变得模糊不清了,如不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不久将泯灭怠尽。笔者为保存历史原貌,不避浅陋,撰成此文,以期方家批评指正,并为拯救三清山摩崖题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南方文物 2009年3期200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