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建设面向南亚重要通道的人力资本保障问题研究
——以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为视角

2018-10-19 00:42谭天明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通道南亚西藏

谭天明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引 言

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决定西藏在中国与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作用。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以下简称南亚大通道),这是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两屏四地”基础上,从国家层面给予新的定位和使命。

南亚大通道建设是一个全方位、持续性的系统工程,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配套政策保障外,核心仍然在于对人的投资,考虑到西藏特有的宗教、文化背景,与尼泊尔和印度等南亚国家的经济交往历史,南亚大通道建设过程中本土劳动者的参与具有不可替代性,对西藏本土人力资本的投资、研究西藏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对现有人力资本的实地调研,由于多年来国家对西藏各种形式教育的重视,西藏人力资源存量提升速度较快,通过实地调研,再一次印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升人力资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等途径,提升西藏人力资本存量是可行的。目前西藏人力资本总体上基本能够满足现有经济发展状况,但是存在人力资本行业错配、高端本土人力资本缺乏、专业人才供需不均衡等问题,南亚大通道建设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将存在一定的缺口,除部分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外,如何提高本土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问题就是亟待解决重要命题。

本文以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理论为指导分析西藏人力资本特征,同时分析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各个因素的优先序列,从而为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保障西藏建设南亚大通道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调查相结合,通过实地走访西藏各地市、乡镇,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一、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分析

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是人力资本载体作为主体,人力资本载体向自身投资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所消耗或占用的投入额之间的比率,也就是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所得与所费、产出与投入的比例关系。即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由两个方面决定,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人力资本投资收入。

一是人力资本投资收入的范畴除货币性薪酬外,还应包括非货币性薪酬,货币性薪酬主要包括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利润分享、持股、农牧业种养殖收入等这些经济性薪酬,非货币性薪酬包括成就感、归属感、工作环境、晋升机会、能力提高等。非货币性薪酬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估值量化,量化方法目前学术界仍然无法取得共识,本文暂不进行量化,而是根据调查问卷给出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序列。

二是人力资本的消费是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外在表现形式。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在国内研究中主要以教育投入作为衡量标准,以接受教育水平作为向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寡优点在于容易量化,但是显然存在不够全面、严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将消费纳入人力资本的投资范畴。“由于人力资本天然依附于载体,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人力资本载体以各种消费的形式完成的。其他主体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人力资本载体为主体看是人力资本载体的收入,载体主观能动地消费得到的收入,形成对自身所拥有人力资本的投资。这种投资是否能带来人力资本的增量取决于载体的消费质量,并且最终由人力资本市场给出判断”[1]。“好多称之为消费的东西,就是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消费投资能够提高人的知识技术,增加人的劳动生产能力”[2]。

二、西藏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

本次实地调研时间为2017年7-8月,调研地点为西藏拉萨、日喀则、林芝、那曲、山南五个地区的城市及农牧区,调查对象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农牧业从业者。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调研问卷328份,其中完整有效问卷172份,部分有效问卷156份。调查主要统计影响收入的因素、消费支出两个方面,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收入与效率成正比关系,消费支出与效率成反比关系。

(一)影响人力资本收入的因素统计

1、提高收入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如图1所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13份,选择大学学历教育者145人,占46.33%,选择有学历职业教育者109人,占34.82%,选择无学历职业教育者59人,占18.85%。从调查结果看,学历教育仍然作为认可程度最高的教育方式,但是从大学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总体相比,职业教育认可程度要高于大学学历教育,高出7.35个百分点。

图1:提高收入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2、影响收入最重要的因素分子。如图2所示,此项目有效问卷298份,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四位为:个人努力程度、职业技能水平、学历、人脉关系。从调查结果看,个人努力程度出线频率最高,说明西藏在所调研地区收入分配制度环境较为公平;职业技能水平排在第二位,有力地印证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在西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作用及市场需求;人脉关系跃居影响收入的第四位,在以往的研究结果中极少出现,凸显出关系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总量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对研究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验证了关系人力资本的价值。

图2:影响收入的因素样本出现频率

3、劳动者是否有宗教信仰对收入几乎无影响。如表1,针对此项调查有效问卷316份,其中无宗教信仰的样本201份,有宗教信仰的115份;按照民族划分,藏族132份,汉族184份,从样本覆盖面看,能够比较全面反映宗教信仰对收入的作用,从样本数据可知,宗教信仰对人力资本的收益影响甚微,从定性指标看,有宗教信仰对收入能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略占优势。

表1:宗教信仰对收入影响

(二)影响人力资本消费的因素分析

按照消费的投资属性理论,消费的本质是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研究消费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深入分析出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因素。

1、西藏人力资本消费构成

如表2,此项调查有效样本322份,家庭支出项目中最重要的支出为居住成本,通过走访,以购房支出为主体,其余依次为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支出,但是,医疗保健支出略高于交通通信支出,这种分布结果与国内其他地区较为类似,住房、教育、医疗成为家庭支出的前三位,但分布集中度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地区,这与多年来国家及西藏地方对民生的投入离不开,例如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为标准的精准扶贫、边境小康示范村、安居工程、“三包”及奖助学金的实施,使得西藏劳动者在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的支出压力明显低于内地其他地区。

表2:西藏人力资本投资方向

2、教育在家庭总支出的情况

图3: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

作为影响人力资本长期投资效率的教育支出,根据统计样本,如图3所示,教育支出比例占家庭支出比例以20%-30%为中心呈现正态分布,从样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仍然作为重要角色。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西藏和国内其他地区类似,家庭支出中对教育重视程度较高,这一趋势对西藏人力资本存量增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值得关注在于有15份问卷显示支出比例为0,根据笔者长期对西藏实际情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情况:第一,主要出现在牧区,传统生产方式仍然以游牧生活为主,造成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子女教育支出极少甚至为0;第二,由于国家对西藏农牧民等低收入家庭15年教育“三包”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学费”,体现为子女教育支出极少;第三,近年来在全社会提倡创业的氛围中,学生自我谋生能力强,能够减轻家庭教育支出。

三、南亚大通道建设对人力资本需求的分析

南亚大通道建设过程中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大通道建设的发展水平。按照预期,至2030年,以南亚大通道为依托的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成,形成面向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开放格局;建成西藏—南亚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面向南亚国际贸易的创新服务平台和国际产业的组织输出高地;拉萨建设成为集聚国际贸易、跨境金融、高新技术、总部经济的对南亚开放核心,日喀则建设成为集聚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对南亚开放中心,林芝、阿里建设成为集聚国际旅游、能源资源的对南亚开放副中心,以及依托吉隆、普兰、亚东、察隅等边境口岸面向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的开放门户。

按照上述目标,三大产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一产业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力资本主要在于质量的提高,对科技种田和科学养殖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将会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将会随着南亚大通道建设的推进,无论在人才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的需求均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随着沿线园区的建成,工业企业的落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南亚大通道沿线转移,需要高端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大量参与,在高端人才方面仍有较大缺口,传统优势产业在改造升级过程中同样需要相关人才支持。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可以预见的结果,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过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会进一步提高,吸纳就业的能力会进一步凸显,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同样会进一步提升。作为一个行业众多、内容繁杂的产业系统,第三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劳动密集的特征,就业弹性大,涉及面广,可吸纳大量不同层次的劳动力。第三产业的升级必然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技能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避免人才短缺所导致的“短板效应”。

四、重视人力资本内生增量,保障南亚大通道建设对人力资本需求

从宏观角度看,南亚大通道建设中人力资本缺口主要由外生增量和内生增量两种方式。第一,外生增量即人才的跨区转移,将区外人才通过优惠政策、人力资本市场的手段跨区配置于西藏区内,保障南亚大通道建设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在质和量两方面得到提升;第二,内生增量即通过对现有人力资本的投资实现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具体方式包括鼓励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及时调整学科设置、培训内容,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强化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强化政府培训投入,引导企业企业加大培训投入。由于受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状况限制,外生增量面临引人难、留人难的困境,人力资本缺口必然以内生增长作为主要途径,如何提高现有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对南亚大通道建设以及西藏总体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调研情况,结合西藏特殊实际情况,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政策层面保障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共支出。人力资本投资相较于物质资本投资效率更高,但投资面临周期长、投入成本大、收益不确定的特征,个体投资总额受限、不平衡态势严重。公共支出方面受到现有投资考核指标导向影响,更倾向于有形的、短期的、可量化的项目投资,无形的、长期的、难以量化的人力资本投资受到挤压。提高西藏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需要从政策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出台切实的人力资本公共投资保障政策,以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理论为指引,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保证人力资本存量。

其次,引导人力资本投资重点倾向于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高度相关领域。由于西藏特有的现状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西藏人力资本投资基础研究仍然处于滞后状态,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引,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没有得到充分提高。按照本次实际调研结果,西藏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序列为居住、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交通,主要影响西藏人力资本收入的因素前四位依次为个人努力程度、职业技能、学历、人脉关系等,以此为理论指引,引导各投资主体重点向以上四个方面投资。提高西藏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主要从提高收入、降低成本两个方面入手。

第三,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对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成果的保护,直接决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需要在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建设、加大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方面持续投入力量,并且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成立机构、明确责任。

第四,提高人力资本市场对人力资本配置的功能。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是影响南亚大通道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键核心,对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是实现西藏南亚大通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三大产业间的合理配置需要以市场手段为基础,经过反复流动和磨合来实现动态的平衡及优化。构建高效的人力资本市场,打破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藩篱,有效反映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对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价值、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

五、结 论

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深化,在明确收入的范畴、消费的投资属性理论基础上,立足于实地调研数据,得出以下结论:西藏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序列为居住、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交通;西藏影响收入的因素前四位依次为个人努力程度、职业技能、学历、人脉关系等。由于人力资本效率与投入负相关与收入正相关,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需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相关措施需要更有针对性。限于样本数量有限,并不能完全反应西藏全部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问题,在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调查中还发现:人力资本市场中西藏高素质人才向政府流动,这一配置结果值得关注;同时,人脉关系作为影响收入的第四名因素出现在以往研究中很少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大通道南亚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京港澳高速:版图上的“黄金大通道”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南亚》教学设计
尼泊尔是西藏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南亚的重要选项
神奇瑰丽的西藏
关于物流大通道你需要知道这些
福建“物流大通道”畅通正当时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