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助学、润泽寒门学子

2018-10-19 09:11王艺璇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摘 要:一直以来,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因政策导向及现实需求而备受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贫困家庭收入低下导致学生辍学率日益显著。财政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称,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两免一补"政策),中央财政将通过安排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进行支持。本文通过对该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意见。

关键词: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 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是关系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多年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发展不均衡性等问题,导致农村教育非均衡发展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为此,国务院提出了“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

一、“两免一补”政策发展进程及原因

(1)政策进程

“两免一补”政策最早的提出是在2001年,是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學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绝不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2005年我国首先在中南部农村地区进行试点,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费、杂费,对家庭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不住寄宿生活费。随着“两免一补”在试点地区的成功实践,2006年教育部又进一步推进该政策的实施,将“两免一补”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和部分试点城市进行展开。为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步伐,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财政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称,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中央财政将通过安排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进行支持,实现全国的全面覆盖。

(2)政策实行原因

一方面,各地政府、学校都想学生收取数额不等的学杂费,且一年比一年多,致使不少贫困农村家庭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另一方面,长期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模式使城乡在各方面处于不均衡状态。

二、“两免一补”政策执行及存在的问题

(1)资助对象界限模糊,受助范围和额度有限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大致为:小学办在村委会或较大的自然村,初中多半在镇,少数优秀的学生考入县城,县城周边的农村子弟一般都入县城初中,农村的义务教育只包括农村的学校,那样就会漏掉在县城就读的农村贫困生。其次“两免一补”教育政策资助对象的界限模糊,军烈属、单亲家庭等优先资助,除此之外的资助对象很难定位。例如:城市特困户和低保户、企业改革导致的下岗工人等,其生活也很困难。对于“绝对贫困家庭定标准即人均收入低于645元以下”的规定很难操作,不利于实际的操作和执行。同时,由于部分贫困地区为了弥补公办学校的不足,开设民办学校,“两免一补”只针对公办学校就读的贫困生,民办学校就读的很难享受政策。

(2)学生人数多,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两免一补”教育政策的实施,很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再度走进了学校的大门。但是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例如:教室紧张,教师资源短缺,办公经费不足,许多学校负债很难经营。最担心的是教师资源严重短缺且质量偏低。在西部偏远的贫困地区,稀缺的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不合格的教师,严重的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质量。

(3)监督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

政策执行要求执行者根据政策的指示和要求,认识自身、环境、目标群体等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实现目标。在落实方面,有些地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由于监督不利,出现了受助名额被当做礼物或者人情赠送的现象,而使应该资助的贫困生没有得到应有的资助。而多数地区对这样的现象多采取批评教育,没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三、完善“两免一补”教育政策的建议

(1)扩大资助范围,合理界定“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的资助对象

对于“两免一补”受助对象的界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自然条件等。这一资格的确定,应由各省根据下属市、县上报的具体情况,经严格审核后制定统一的标准,按贫困事实的等级确定资助资格。

(2)加大教师资源的管理

采取优惠政策推动农村教师供给,目前一方面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缺乏合格的教师,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农村,待遇太低,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优惠政策,激励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到各地区教育行政部分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组建合格的教师队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坚持教师资格诸如制度,严把教师入口。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督保障机制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广泛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两免一补”学生资助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各县、乡镇和学校都可通过宣传栏、校园网、黑板报、家长会等渠道等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引发张贴画和宣传卡,编制标语,条幅,使“两免一补”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将资助工作执行情况列入常规教育检查,组织实施专项检查,全面检查何时开展情况,联合审计机关,开展资助经费专项审计调查,设立监督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逐级落实责任。实施资助执行情况月报制度。

参考文献:

[1] 孙绵涛.教育行政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 马戎.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6] 沈有禄.论“两免一补”政策及其改进[J].当代教育科学,2007(19)

[7] 卢莎.“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8] 曹思芹.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分析[J].教育与管理,2009(7)

[9] 王贤.“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分析[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0] 钟振乾,付进.“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5)

作者简介:王艺璇,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学、教育管理学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