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计算之“数与代数”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8-10-19 09:11余庆容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与代数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余庆容

摘 要: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数学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由于计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小学生甚至初中生,在计算方面不过关,经常在计算题上失分。有的家长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了,经常计算出错。这样现象说明了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教学上需要“花功夫”。

关键词:数学计算 数与代数 教学策略

一、“数与代数”作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的将来和工作也有直接影响。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在小学数学学科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占据了近50%的比重。“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等。数学计算教学中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

生成。

二、小学生数学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易出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弄清楚“算理”不知道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对于学困生来说是普通存在的,学生在没有弄清楚计算的原理或规则的情况下,冒然做计算题就出现问题。而在优生中也普通存在类似的问题。

2.估算时笔算出准确数字再去估,估算是为了更简便更快捷,所以一般是估的简单合理就行,而有的学生估的很复杂再去笔算。又如在竖式计算时,有的学生竖式计算对了结果横式上的得数错了。这些属于学生的计算意识较低出现的,必须要让学生形成较好的计算素养,不在容易出丢分。

3.做乘法时,经常忘记进位,导致计算错误,或是粗心大意,抄错数字的情况也很多。这个问题通常出现在作业过程中,随意性错误,导致计算错误,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思想的意识,改掉粗心大意。再比如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时把0漏掉,导致计算错误的情况。

4.不能用简算方法。计算方法不够合理、灵活,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而实际上学生的简算意识不强,一道计算题如果没有要求简便,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不去简便计算,不能根据具体算式的特点去主动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5.部分学生没有验算、检查的好习惯。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对计算产生轻视或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对计算题的分析以及计算后的检查;还会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不愿意多练习,每当遇到数字较大或步骤较多的计算题,会产生畏难情绪。

三、小学数学计算之“数与代数”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在“有形”中理解算理。

计算内容在小学所学知识中占有很重的比例,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计算内容的学习往往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为了让孩子们理解算理,我们往往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降低孩子们理解的难度,所谓“形”,包括小棒,课件演示,实物拼摆,纸片的折或者涂等,只有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这样算,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算法,所以算理和算法密不可分,切忌不教算理而机械重复地进行计算练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自主探索新知识。

如教学五(上)小数乘整数时,先引导复习整数的计算法则、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内容,再让学生主动运用这些知识于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在算理探究时,教师及时加以点拨和指导,可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因数扩大对积有没有影响?有什么影响?因数扩大了10倍,积应该做什么处理,才能使积的大小不变……,这样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得对算理的理解。

(三)破除学生的思维惯性,根据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简便计算的教学,要注意让孩子们观察数据特征和运算符号,选择合适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确定简算方法,注重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我为什么这样计算,依据是什么?

如教学四(上)加减法的关系和运算律中例题5“张阿姨已收电费867元,又收到电费98元,她共收电费多少元?”时,引导学生写出算式867+98,再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特点:98接近100,所以在计算时,可以先把98看成100,与867相加,再减去多加的2,这样用口算就能完成计算。再让学生讨论:这里为什么要减去2?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如教学四(下)简便计算125×16时,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特点,根据乘号和125,可以把16分解为8×2,这时125×16=125×8×2=1000×2=2000;也可以把16分解成8+8,这时125×16=125×(8+8)=125×8+125×8=1000+1000=2000,这里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言而总之,解决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的问题,并不是一项能够在短期内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长期积累、稳步提升,通过培养学生有效的行为学习习惯,逻辑思维能力,来帮助其提升能力和学习效果。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过程中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而对学生来说,计算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强化训练,养成良好数学思维习惯。只有师生协作、共同努力,才能为小学数学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助力、学好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喜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277-00277.

[2] 蒋志萍,汪文贤. 小学数与代数基础理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8.

[3] 潘海燕. 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2):72-72.

[5] 马云鹏. 数与代数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之五[J]. 小学数学教育, 2012(z2):15-17.

猜你喜欢
数与代数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511”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利用迁移思维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的千预和跟进分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通过操作活动有效参与低段学生“数与代数”中的概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