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花生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8-10-21 14:17赵冰
高教学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摘 要:文章针对园林专业鲜切花生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鲜切花生产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从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的连续性,注重实践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四方面着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以期为园林专业鲜切花生产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从而使鲜切花生产技术的实践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鲜切花;教学现状;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136-03

Abst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 and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cutting flower, it was brought that the reform should be undertaken by the four aspec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increase the continu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y in practice, and establish a sophisticated practice evaluation system.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cutting flower. Finally, the level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cutting flower was further improved.

Keywords: cutting flower; teaching situ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鲜切花是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蔬菜和水果之后又一土地高产出率的园艺产业。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切花的消费需求逐年递增[1]。因此,鲜切花相关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进一步发展我国花卉产业,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农林院校园林专业都开设有鲜切花生产技术课程。鲜切花生产技术是研究鲜切花栽培管理及贮藏保鲜的一门应用性课程,是园林专业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各种鲜切花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全面掌握各类鲜切花的繁殖栽培技术及采收、分级、包装、贮藏、运输和保鲜技术,能够从事鲜切花的生产与经营,从而服务于祖国经济建设的需要[2]。为了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保证课程质量标准的实施,本文结合鲜切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教学实践无持续性、创新性、教学实习资源有限及考核方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对今后鲜切花生产技术的实践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最终使鲜切花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鲜切花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实践基地缺少,教学实习资源有限

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3]。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对于提高教学条件、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目前鲜切花生产技术课程总学时4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主要安排四个实验:切花繁殖和栽培、切花的采收和分级、切花的包装、切花的化学保鲜。在现实教学中受课时和实践基地的限制,导致该课程实验课除了切花繁殖和栽培实验外其他3个实验全部在实验室完成,学生缺少去教学基地实践的机会和去大型花卉市场、花卉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而丰富多彩的鲜切花种和品种的识别、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切花的采后、贮藏和运输、采收和分级等环节只有通过视频教学完成,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切花的栽培、分级、贮藏、保鲜和切花产业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难以正确认识和掌握五大切花及常见切花的栽培生产技术、采收与分级技术等,学生所学内容不符合时代要求,缺乏对最新的鲜切花产业的认识和了解,与行业的前沿动态相脱节,致使总体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二)实践教学缺乏延续性

鲜切花的生长周期一般较长,而教学时数有限,短期内往往无法得到结论。如鲜切花的繁殖和栽培实验,虽然花卉学中也有花卉栽培的实验,但更多的是草花种子的播种,而鲜切花这门课的这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练习和掌握种球处理与栽球繁殖方法的操作要领和后期的养护管理措施,培养学生在切花繁殖和栽培方面的过硬技能,适应将来生产的需要。往往一种球根花卉,从种球种植到开花需要至少4个月的时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在规定学时内只能完成一部分的实验内容,后续实验难以完整开展。学生往往只是在校外生产现场将种球栽种下去,后期的栽培管理养护及生长习性的观察几乎没有同学愿意去进行,一方面是因为教学基地距离学校较远,学生对这种费时费力的实验缺乏兴趣,另一方面由于课程的结束,缺乏考核机制,学生不愿意去持续进行。这就导致学生对鲜切花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光照和水分的需求没有整体的认识,达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缺乏对鲜切花栽培实践环节的整体认识,知识出现脱节现象,使教学目的无法达到。

(三)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实践教学的内容多为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忽略了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切花的化学保鲜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指定的保鲜液配方配制四种切花的保鲜液,然后进行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如学生对各种保鲜液化学成分的了解和掌握如何?用哪种保鲜剂?该种保鲜剂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各保鲜剂之间如何组合才能成为一个保鲜液配方?各个不同的配方对同一种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及同一种配方对不同切花种和品种的影响有哪些?这些影响用哪些因素来描述?这些问题学生都不会也没有给予机会去思考,学生的思想被束缚,做实验是被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性思维训练欠缺,缺乏培养、锻炼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结果可能就是学生在工作、生产中的创造性差,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

(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不完善

鲜切花生产技术以前的课程考核中,实践教学考核包含在平时成绩中,占总成绩比重的20%。成绩的评定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依据,一些学生靠照抄别人的实验报告也能取得不错的实验成绩,这样就很难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鲜切花的保鲜实验,从保鲜配方的设计到保鲜夜的配制,到一周的观察,到大量数据表格的处理和图片的拍摄,往往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而一部分学生偷懒,不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依旧可以拿高分,严重挫伤了认真上实验学生的积极性,这体现出考核方式的不完善性和考核标准制定的急迫性,急需进行改革。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增加校外实习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鲜切花的栽培、采收和分级都需要学生实践后才能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花卉企业、花卉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高新科技示范园区、苗圃和当地的花卉市场是鲜切花生产技术实验教学的理想场所[5]。所以一方面学校应当提供现代化实验温室及苗木花卉基地作为学生的实践场所。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强与学校附近花卉生产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如新天地示范园,杨凌现代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林学院苗圃等场地都可以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很好的条件。在这些地方,学生既可以了解到现代花卉企业的设施栽培,加深课堂上学习的鲜切花设施栽培的形式以及鲜切花对温室内温度、光照、水分的要求等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亲自参与鲜切花的栽培和采收等工作。

另外,由于鲜切花生产技术是一门与花卉产业联系很紧密的学科,因此除了课程实验的实践教学之外,还应积极拓展教学实习资源,使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从课内和实验基地走向企业和市场,加强与鲜切花生产企业和鲜切花销售市场的联系。如鲜切花的采收与分级,包装与运输等内容实践性很强,必须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切花生产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择业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如昆明花卉交易市场作为中国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学生去昆明实习可以见识到丰富多彩的鲜切花品种以及最新的鲜切花品种,切身感受非同一般的鲜切花交易模式和拍卖盛况,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通过较全面地了解切花生产和经营,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为今后成为我国花卉产业的高级专业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6]。在企业里如虹越,杨月季等知名花卉公司对鲜切花生产技术的调查访问,尤如现场教学,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鲜切花产业现状,掌握某一种具体切花的生产技术与经营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的连续性

教学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实验方法对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鲜切花生产技术的教学实践不可或缺,而且这种教学实践应当具备一定的持续性,不应当无疾而终。

由于某些鲜切花生产技术实验只在实验室进行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必须在实验场中进行实践。如鲜切花的扦插繁殖、栽培养护这部分实践教学,老师一般在繁殖方法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就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在实践场地进行现场演示教学,重点讲授扦插繁殖,栽球繁殖的注意事项和不恰当操作所造成的后果或危害等。老师演示后,学生分组实践,虽然这种实践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同时避免了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教学效果并不是最理想的,因为学生对枝条扦插或栽球后的养护管理由于学时的限制并没有亲身实践,這样的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片段的、零碎的。

那么对于需要时间比较长的实验如一些栽培性的课程实践可以提前进行,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栽培后期的养护管理方面的学习。但由于一般教学实践基地距离学校较远,操作上存在不可行性,学生一般上完实验课后很少再去基地进行后续的观察和养护管理,因此我们可以改变这类实验的教学方法,如种球的栽培实验完全可以盆栽进行,把盆、基质和种球发到学生手中,每个同学种植2个种球,基质的处理和种植的方法老师在实验课上现场演示教学,后续的栽培养护管理由学生在宿舍进行,一直养护到开花为止。至于从种球播种到开花期间小苗对光照、水分、温度和肥料的需求,学生自己查资料解决,并根据查阅结果进行相应的养护管理,开花后拍摄图片传给老师。这样通过改变学生实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传统模式和在苗圃内进行种植无法后续管理的格局,将实验的后续工作放置于学生的业余时间,将实验内容置于课堂之外的宿舍,改变了过去缺乏个性的实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功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对鲜切花生产技术的知识从课堂和书本上的理论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而且学生在这种实践环节中不但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增加了对这门课程的热爱。

(三)注重实践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小型科研任务,是使实践教学具备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掌握鲜切花生产技术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具有重要作用[8]。

鲜切花生产技术包括鲜切花的栽培、采收、分级、贮藏、保鲜和运输等一系列技术。以前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五大鲜切花和常见鲜切花的栽培方面,而对切花生产的其他环节如鲜切花的保鲜技术等投入的学时较少。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表明,就业方向或继续攻读园林植物栽培方向的研究生的人数很少,很多鲜切花公司更希望招聘鲜切花保鲜方面的技术人才,而且一些研究生也把研究切花的保鲜技术和机理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我们结合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把传统的鲜切花保鲜的实验课改为与实验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型选题,如 “某某切花的切花保鲜研究”等,让学生按照性格协调和能力互补的原则自由分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根据组员特长分配任务,每个小组在实验室内根据理论知识自行设计某种切花的N种保鲜液配方,进行某种切花的瓶插实验,连续观察直到花朵失去观赏价值结束实验。实验期间要拍摄图片、收集测量数据、整理分析数据,最终每组完成一篇数据翔实,图表丰富、科研性较强的实验报告。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特长,使每种能力的培养都体现在实验的进度安排中。然后每组做PPT汇报进行组间交流,看彼此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图片拍摄是否清晰,实验数据处理是否充分,图表是否丰富等。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相当于参加了一个小型的科研训练,而且充分调动起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每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这种小型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初步熟悉和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操作程序,如数据的收集,图表的制作,学术性语言的写作等,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科研素养,为下一步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

(四)建立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方法是否客观和科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环节成绩考核不能仅以实验报告质量为依据,还应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及对学生实践环节学习表现的评价,这样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课程的学习中来,真正起到鼓励学生学习探索,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作用。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大了鲜切花生产技术实践环节的比重,由原来占总成绩的20%改为占总成绩的30%。实践环节的课程考核标准如下:学生实践课学习表现成绩(实验纪律,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40%+实验结果与分析和实验报告成绩60%。这种考核评价标准综合考察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整个过程中的表现,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对该课程实践环节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持久而系统的工程,目前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而目前存在的教学实践资源缺少,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实验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联系起来,极大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全面掌握,因此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所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目前社会对园林专业学生应用需求和专业特点,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的连续性,注重实践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几方面对鲜切花生产技术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力求使实践教学更加规范,从而使鲜切花生产技术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成淑.切花生产理论与技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赵冰.鲜切花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56-57.

[3]孫西宁,李荣华.关于非环境专业《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教学刊,2017(3):61-62.

[4]李捷,王有科.《园林植物栽培学》课堂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4):282-283.

[5]王少平,刘会超,林紫玉.“花卉栽培学”实践教学浅析[J].河南 科技学院学报2011.10:116-118.

[6]王丽霞,汤举红.“盆花与切花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文汇,2016:72-73.

[7]薛梅.园林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3):96-98.

[8]惠俊爱,周厚高.高校花卉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农业科技,2017,3:276-277.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