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时间类模糊词语的修辞对比

2018-10-23 09:58赵艳梅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修辞对比

赵艳梅

摘 要: 模糊修辞普遍、客观地存在于所有语言当中,包括汉语和英语。模糊修辞被用在各种语体中,达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特别是时间类模糊词语。恰当而巧妙地使用时间模糊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可构成修辞效果较好的辞格。本文主要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时间模糊词语在不同的辞格中所起到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 模糊词语 修辞 对比

一、序言

模糊修辞“是指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写者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来表达意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模糊修辞学就是研究模糊修辞的一门模糊语言学、语用学和修辞学的交叉学科,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如何运用模糊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刘勰在《文心雕龙·征圣篇》中说:“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词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这里的“精义曲隐”、“微词婉晦”已提及语言运用中的模糊言语甚至模糊修辞的问题。

模糊修辞普遍、客观地存在于所有语言当中,包括汉语和英语。模糊修辞“可借助模糊语词或结构及某些修辞格等语言手段(如移就、婉词、比喻、借代等),也可借助艺术上的手法对描写对象作模糊处理。”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能够传情达意适切的一种努力”。因此,模糊修辞作为一种修辞活动,可以通过辞格、模糊词汇和艺术加工等方式出现。模糊修辞手法能丰富语言的表现力,特别是主、客观世界中本来模糊或不必要精确描述的事物,提供一种特殊的模糊美,使表达的内容以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伍铁平先生在《语言的模糊性和修辞学》一文中指出:“婉词、比喻、借代、禁忌的基础有时是‘模糊了事物之间的界限。”模糊修辞有时就是传统的修辞,因为修辞本身就具有模糊性。

二、汉英时间模糊修辞的对比

在汉英语中,模糊修辞被用在各种语体中,达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特别是时间类模糊词语。《修辞学发凡》(1997)指出:积极修辞指应当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具体性、形象性和体验性。“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运用到的比喻、夸张、婉转、避讳等辞格,都有意无意地使用了大量的模糊词语”。根据黎千驹先生的《模糊修辞学导论》(2006),从维系人际关系的角度看,时间模糊词语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具有亲和功能和调节功能;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看,时间模糊词语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具有含蓄功能、委婉功能、幽默功能、适应性功能、灵活性功能和生动性功能,并从美学角度产生模糊美、朦胧美。“在模糊修辞中,作为审美符号的模糊言语更具开放性,它能以较少的代价传递更为丰富的语言信息和美感信息,留给对方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比喻中的时间模糊词语

绝大多数修辞学者认为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本质不同但又存在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描绘本体事物的修辞方式,属于材料上的辞格,“相似点”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相似”和“不相似”很难截然划分。伍铁平先生指出“比喻是建立在模糊事物的界限基础上的”,在比喻中选用时间模糊词语表示喻体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毛泽东曾说:“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这个句子中,毛泽东用早晨的太阳比喻年轻人。尽管西方人的早晨持续的时间更长,但是在两种文化中,“早晨”和“morning”都可以用来比喻“新的开始、起点”,英语中的“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 ”就是汉语的“一天之计在于晨”。雨果的名言“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他把模糊时间词语春天比作一年的青春,又把青春比作生命的春天。在汉语句子“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中用到了比喻的修辞。

由此可见,汉英语中的时间模糊词语被广泛地运用到比喻的修辞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夸张中的时间模糊词语

“夸张属于意境上的辞格,它是运用丰富的想象,故意夸大或缩小人或事物的特征,故意言过其实,把话说得张皇铺饰,把不可能说成是可能的,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汉英语中使用时间模糊词语也能够达到夸张的修辞效果。

一首歌曲里唱到“如果你没勇气陪我到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倒不如就算了就放了,空虚的昨天的昨天,你就在我眼前”。歌曲里用模糊时间词语“明天的明天的明天”用夸张的手法表示了很久很久的以后,用“昨天的昨天”表示了很久以前的过去。

(三)委婉和避讳中的时间模糊词语

禁忌和委婉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它们既属语言现象又归属文化范畴。委婉辞格指的是说话时不宜直接表明本意,需要用婉转而含蓄的话烘托暗示。人们在说话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甚至令人反感的词语,这些词语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这些人们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口的语言就是禁忌语。为了避免这些犯忌触讳的事物,换用别的方式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的辞格,叫避讳。这两种辞格在使用中,就要用到时间模糊词语。

伍铁平先生在《模糊语言学》(1999)一书中引用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这段话:“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说明婉词的基础是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两个相邻的模糊集,人老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终点——死亡。“人们不可能用‘年轻了、‘成年了作为‘死的婉词,就是因为它们是不相邻的模糊集”。在英语中同样有很多的模糊词语委婉地表达“死”,如the final summons , to pass away,to go to ones long home ,to sleep the final sleep, to be no more ,to go to the last roundup, to breathe his last等,其中final、last、more属于时间类模糊词语的范畴。

(四)指代中的时间模糊词语

借代顾名思义借来代替,指的便是借用一物代替另一物的出现,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说话人或作者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着密切联系的人或事物代替。“比喻和借代之间并不存在一条截然的界限”,因此两者之间本身具有模糊性。春天/spring”在汉英语中往往可以指代“希望”和“新生”,而“冬天/winter”这个模糊词语在汉英语中可能都给人阴冷、孤寂的感觉,似乎是末路了,指代的往往就是“终点“、“老年”,比如“他今年65了,已经迈进了人生的冬天”。英语中的“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may be done today.” 、“Tomorrow never comes.”这两个英语谚语中的“today”和“tomorrow”也是模糊的表达方式。

三、结语

汉英语中的时间模糊词语是一个特定的模糊集,它们用在比喻、夸张、委婉、避讳和指代等辞格中时,就具有特殊的修辞色彩,在汉英语言的日常交际中随处都闪烁着模糊修辞的光芒。尽管由于不同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汉英时间模糊词语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如果使用得当,便能达到很好的修辞效果。然而,模糊修辞的使用受思维方式、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修辞主体的话语组织和话语的理解过程存在差异,这将影响各民族对模糊性与精确性的要求标准的理解和话语的建構,从而约束模糊语言话语的功能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2.

[2]蒋有经.模糊修辞浅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15.

[3]康璐.英语模糊修辞与模糊美[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127.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8.

[5]张莹.浅谈模糊词语的修辞效果[J].现代语文,2007(6):69.

[6]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67.

[7]廖东红.论英语语言的模糊修辞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8):366.

猜你喜欢
修辞对比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