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60例寒湿型腰腿痛的疗效分析

2018-10-24 21:23白国梁
上海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温针灸针灸

白国梁

摘 要 目的:探讨温针灸用于治疗寒湿型腰腿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寒湿型腰腿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7% vs 86.67%,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针灸相比,温针灸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且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寒湿型腰腿痛 针灸 温针灸

中图分类号:R245.81; R24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19-0037-03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60 cases of lumbago with cold and damp type

BAI Guolia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ianjin Wuqing Hospital of TCM, Tianjin 301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lumbago with cold and damp typ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cases of lumbago with cold and damp typ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n=60) and a control group (n=60).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bo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VA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6.67% vs 86.67%, P<0.05). VAS scores were all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however, 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s with less pain.

KEy WORDS lumbago with cold and damp type;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腰腿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障碍性疾病,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导致近年来腰腿痛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腰腿痛是以腰骶、骶髂、骶部及下肢痛为主要症状,中医属于“腰痛”、“痹证”、“腰脚痛”及“腰腿痛”的范畴;类似于西医所说的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综合征[1-2]。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有物理治疗、西医治疗、中药内服及外用、针灸、推拿等。溫针灸是一种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温经通络、补中益气、温阳补气、消癖散结的作用,对腰腿痛、关节痛、风寒湿痹症等均有较好疗效。本文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将温针灸用于治疗寒湿型腰腿痛,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寒湿型腰腿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西医诊断标准[3]:①腰生理弧度消失,腰部活动受限,腰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点,同时有放射性痛至小腿或足;②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体格检查显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足拇趾背伸肌力减弱,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X线或CT检查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相符;X线摄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或变直,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检查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小关节突关节增生等。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关于寒湿证的诊断标准,腰部或腿部冷痛,转侧不利,静卧休息时疼痛没有缓解,阴雨天或者受寒后疼痛加重,肢体发凉,怕冷;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开始治疗前一周内均未接受其他治疗,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排除标准:合并腰椎肿瘤结核骨折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准备妊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及目的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36~61岁,平均年龄(43.5±5.6)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3.1±1.3)月。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43.8±6.1)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3.2±1.4)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治疗方法:按照患者症状选取合适穴位,一般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如阿是穴、腰阳关穴、次髎穴、肾俞穴;患者患侧环跳穴、阳陵泉穴、或承山穴、或委中穴等。找到患者腰腿痛明显的部位后在其附近上下左右共选取4个穴位实施温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将1.5寸针按照针刺疗法刺针,进针深度以病人有酸麻沉胀感为宜,留针不动。将艾卷(约2 cm长)套在针柄上,艾卷自下端点燃,艾条烧尽后除去艾绒炭,续装续灸,连续1~3柱,以患者皮肤呈微红色即可,留针15~20 min,待灸毕针柄冷却后出针。每次温灸选取4个穴位,隔日1次,10次为个疗程,本研究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持续跟踪随访2个月。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法,选穴与观察组相同,患者体位选取俯卧位,常规针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次针灸治疗选取4个穴位,隔日1次,10次为个疗程,本研究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持续跟踪随访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观察。

1.4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从事原工作,能下床行走,直腿抬高试验达80°为治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可下床行走,能参加正常工作,但在劳累后会出现腰腿酸胀不适或偶尔出现腰腿痛,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为显效;患者症状部分消失,腰腿痛虽有减轻,但平时还是有痛感,且痛感在劳累后加重,可借助拐杖行走,下肢肌力、感觉减退,只能恢复部分工作能力,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改善为有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改善,不能下床行走,不能参加工作为无效。患者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进行评定[4],得分范围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整理记录,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评判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腰腿痛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常见病,西医所说的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属于此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为腰椎病变压迫腰脊神经,或者由于黄韧带增厚、后纵韧带钙化导致腰椎管狭窄,进而引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性压迫反应、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5-6];发病时患者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认为,腰腿痛属于“骨痹”、“痹症”范畴,主要病因为身劳汗出、涉水冒雨、坐卧冷湿之地等导致机体寒湿入侵,阻滞经络;或因长期弯腰劳作,跌仆闪挫,导致气血不畅,经脉受损,气滞血瘀,进而发展为腰腿痛。《诸病源候论》及《素问》中均有提及该病与风邪入侵及肾虚有密切关系;肾虚亏损,精气不足以濡养经脉;寒湿入侵导致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经气不利、气血痹阻,最终表现为不通则痛。因此,该病的治疗应从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着手。《脉经》曰:“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灵枢·经脉》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故本研究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取相关腰骶椎的穴位,达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温针灸是一种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集针刺、艾灸药物渗透、物理疗法于一体,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解郁止痛等作用。本研究所选穴位,腰阳关穴具有益肾助阳强腰的功用,温针灸此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温针灸次髎穴可补益下焦,强腰利湿;肾俞穴具有能益肾助阳,强腰利水之功效,艾灸此穴可将肾之寒湿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温针环跳穴可解决坐骨神经痛;而温针灸委中穴可祛除膀胱经的寒湿水气。诸穴相配可达到疏通经气、寒散湿除、调补肾气、腰痛自止的功效[7-9]。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治療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与传统针灸相比,温针灸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且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栩豪, 余洋, 钟磊, 等. 应用TTM评价杵针治疗寒湿型腰腿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9): 54-57.

[2] 刘栩豪, 樊效鸿, 钟磊, 等. 杵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腿痛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9): 876-879.

[3]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等. 实用骨科学[M]. 3 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687.

[4] 张进, 黄道耕, 郭子林. 骶管注射加三维电脑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4(3): 343-344.

[5] Parker SL, Godil SS, Mendenhall SK, et al. Two-year comprehensive medical manage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e diseas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stenosis, or disc herniation): a value analysis of cost, pain, dis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clinical article[J]. J Neurosurg Spine, 2014, 21(2): 143-149.

[6] 洪东方. 针刺腰夹脊穴结合四指推脊柱调整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2): 318-319.

[7] 何兴伟, 黄建华, 曾利元.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07, 2(4): 264-266.

[8] 王建国, 何丽娟.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07, 27(3): 191-192.

[9] 陈美仁, 王萍, 成钢, 等. 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05, 25(12): 831-833.

猜你喜欢
温针灸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飞蚊症 不妨一试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干预恢复期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