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效衔接与有机整合

2018-10-25 11:15苏德毕力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有机整合校外教育有效衔接

苏德毕力格

摘 要:关于教育广义的说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三大类,社会教育也包括校外教育,这三大教育相互协调发展,使教育更加完美,虽说各个教育方法各不相同,然而其教育目标还是一致的。本主要对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效衔接以及有机整合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校外教育 校内教育 有效衔接 有机整合

一、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机结合的作用

1.培养劳动观念

劳动作为人类生存于世界的一种活动,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劳动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青少年热爱劳动的思想。现如今的年轻人不想劳动,不喜欢劳动,社会上出现了所谓的“啃老族”。因此,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显得十分紧迫,它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要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目前,社会在不断进步,但劳动教育却并没有同步发展,部分学生没劳动的经历,往往不重视劳动,教育实施者应强化珍惜劳动成果教育,使青少年懂得尊重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 通过劳动培养感恩情怀。对父母的付出没有感恩回报。对此,在校外教育中设计劳动参与活动,让青少年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父母的付出,从而培养他们对长辈、对社会、对自然的感恩情怀。[1]

2.培养自理能力

学会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类社会化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具有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 实施研学旅行。实施研学旅行的首要条件是安全保障,教育部门应制订详细的安全管理预案,配置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了解活动环境,及时做好防范。保险机构应与教育行政机构共同设计学生研学旅行的保障产品,或者改良现有的校责险,研发出能涵盖研学旅行等所有校外教育安全保障的校方责任综合保险,让学生安心参与校外活动。 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从新定位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的目标。[2]

3.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指在人类现有物质、精神文明基础之上对落后于时代产物的淘汰与更新活动的过程。创新意识代表着人类对创新的认识,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直接决定着创新活动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奇异事物以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类主动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展开创新性思维的内在动因。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不仅能激发好奇心,也能累积知识,储备创新动力。自然观察是青少年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校外教育机构通过组织学生对自然现象、自然物种、科学规律的细致观察,可以培养出学生们观察与探索的欲望。实验观察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的观察,学生可理解实验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并培养自身严谨的观察态度。培养动手能力,在教育活动的设置中,校外教育机构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空间和动手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应用能力,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只是基础,应用才是目的。校外教育应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身边熟悉的事物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对多种因素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从而不断创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效衔接的方法

1.创新孵化

是目前国家对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的一种保护性培养,根据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实际特征和情况,提供完善的全面的服务,包括入驻、孵化培训、孵化投资、技术支持、运营支持、创业者培训等,能够完善地解决创业者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起步、成长、发展壮大的问题,主动助力创业企业渡过最困难的天使期。校外教育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以区域为单位,集中有创新意识的师资力量,建立创新意识培养孵化基地,设立多学科、多类别、多层次的创新孵化课目。 集中孵化的优势就在于具备了一般校外教育基地所不具备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创新方向,培养个性,发展特长。

2.认真学习课程知识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学校要教育学生扎实学好基础课程知识,以便开阔视野。

3.做好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体规划,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状况,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要遵循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重在利用、穩步推进、分类实施的基本原则,建设综合性、多功能、与本区域内中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相匹配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每个县级区域都应建设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人口规模集中的乡镇建设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4.完善校外教育管理机制

必须建立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县的配套管理机制,理顺管理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建立校外教育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专门从事学生校外教育的组织指导工作,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统筹管理,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社会资源单位中培养一支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专业知识、掌握一定教育教学方法的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培训工作,促其适应新课程需要,以便实施有效指导。建立校外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督导评估范畴;校外教育效果应纳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作为中小学生升学、毕业资格的内容之一。

结语

总之,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深化了素质教育,有效促进了新课程的改革,集中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特色,拓宽了校外教育的发展空间,创新了教育思路与模式,有效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安平论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2.

[2]刘光勇关于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当代,2009(08).

猜你喜欢
有机整合校外教育有效衔接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试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几何教育的整合探索
浅议新时期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策略的探索
校外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探讨
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研究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