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8-10-26 11:00毕素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毕素贤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对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小学学生接受的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重视,传输性的教学和被动性的学习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认知过程 小学数学 探究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不单是让小学学生记住课堂中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面对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校和教师通常会忽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进而在课堂中过多采用重复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抑制了小学学生的探究意识。

一、探究式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

顾名思义,探究式的教学是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拥有思考、分析和探讨机会。通常,探究式的教学需要较高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看似是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把学生带入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但在这一过程中还包含了其他各种元素。如:学生的注意力、积极的学习心态等,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的价值,是复杂且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的。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是符合素质教育和学生未来需求的。探究式的教学,首先是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入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教学不能只针对学生的短期考试成绩,其核心是对学生长远的学习和发展的影响,探究式的教学则正是针对这一点,为小学学生创建坚实的学习基础。[1]

二、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单一化的教学内容

首先,数学教材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对教学内容有着主导性的影响,但很多学校或教师过于照本宣科,从而令数学教学变为公式和概念的教学,很容易令小学数学失去可探究的意义。也因为公式化和概念化的数学教学,也会令学生的学习脱离实际,学习的数学知识流于表面。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小学学生只是记住了数学公式和理论的知识,探究意识非但没有得到培养,还会抑制小学学生自主去探究数学的欲望。[2]

2.统一化的问题设计和问题答案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存在统一化的情况,主要包括:问题模式统一化和答案的统一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方面数学问题的设计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导致多数数学问题之间都过于相近,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令小学学生更加快速的学会相应数学知识,但长此以往,学生思考力则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问题答案的统一化,看似为学生传授了最佳最便捷的解题方式,但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同时被消磨,最后失去探究数学的欲望。

3.学生存在的问题

小学学生的问题主要可以从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上分析,以此可把学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积极型、被动型和消极型三种。积极型的小学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心态较主动和积极的,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也较高,自主思考和对数学教学的接受度的也较强,但这类小学学生也最少。被动型的小学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占据着主要的部分。这类学生因个性、思维和生活环境等各种原因的影響,在数学教学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被动的接收数学知识。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欲望较低,课堂的互动效果也较不稳定,通常自己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消极型的小学学生则是完全或较少的对数学拥有探究意识,较排斥长时间的数学教学,严重的学生会过早的产生厌学情绪。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有效设计方式

1.问题设计的基本依据

首先,探究性问题作为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基础,可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的提供更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只有高效的利用探究问题对于小学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进作用,学生才可以从心里接受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探究问题时,教师要真正的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全面而深入的去了解学生,综合考虑小学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喜好等各个方面。数学教师要只有真正的了解了小学学生的思维和喜好,才可令探究式的数学问题符合小学学生的需求,从而引导和协助学生更深入更灵活去理解和学习数学。

以此为前提,探究式数学问题的设计首先,教师应当将数学问题的描述与小学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度和接受度联合在一起。低年级的小学学生,教师应当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解决小学学生自控能力差、对数学陌生的问题。因此问题设计简洁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同时问题的答案要具有较高的灵活度,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小学学生进入中高年级时,数学教师则应当将问题实际化,把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提高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性和专注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地激发学生对于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在课外运用数学的机会,令小学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际价值。最后,学校和数学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探究式数学问题的设计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而不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从心理意识上转变小学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是探究性问题的核心所在。

2.丰富而人性化的问题内容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探究性问题时,虽然融入了很多趣味性化的元素,但教学结果并不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问题与实际的脱离,因为探究性问题不够真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小学学生并不会接触到此类问题,当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无法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渐渐的则会感到学习数学并无实际意义,最后失去自主探究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问题也会逐渐失去其教学价值。针对这一点,探究性问题的应用,在以数学知识点为中心的情况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比如:小学学生家中家具等物品之间摆放而存在的几何问题,运用数字运算学生喜欢的运动的距离或时间等。通过融入生活化和实际化的元素,首先拉近了小学学生与数学之间距离,进而学生更加原意去探究问题,最后学生也可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深层意义。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与应用,标示了教学中心由教学任务向学生需求的转移,同时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艳云.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5年21期.

[2]马子元.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21期.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