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8-11-17 06:06王晶
学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

王晶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越来越注重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養,教育部门也在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给予不断的探析和优化。初中历史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效果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相关浅析,以期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35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的教学主要是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现状和心理特点以及中考教学要求进行展开的。由于初中历史并不是一门重要的考试课程,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人员需要革新理念,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对其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革新

无论任何时期,教师在教育中的教学地位都不可忽视,其是教学活动的展开着和领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其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影响。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历史素养,就需要教师能够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对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方向,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历史知识的灌输,还要能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历史知识框架,便于其对历史知识系统性的掌握[1]。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这主要是从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来强化的,只有当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才能够更为客观和全面地看待历史事件,进而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为此,教师就要能够增强历史课程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的关注度,使其充分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唯有如此,才能够充分实现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愿意去对历史知识进行探寻,从而培养自身的历史素养。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唯有如此,才能够进一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强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被动式的探寻,其还可以通过主动性的吸引[2]。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普及和应用。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来灵活课堂的教学氛围,将多媒体设备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给予利用,将其作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多媒体设备能够支持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功能,其能够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如果将多媒体设备与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然而,在对多媒体设备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做很多工作,其需要事前做好充分的备课,针对于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准备好课件和视频素材。例如,在对历史的各个年代进行通讲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对这种年代历史产生陌生感,教师可以采用各个年代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来作为标志,并将与这些事件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准备好,课上与学生分享。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就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年代感,从而加深对各个年代的印象,实现对历史知识框架的深刻构建。

三、通过情境互动式教学来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生学习任务量繁重,压力也比较大,如果要想维持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对课堂的教学方式给予更加灵活的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便于其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提倡教师可以采用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师可以将一些历史事件编制成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角色扮演的小故事,然后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人物的对话内涵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这种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在教学生掌握国共的几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每次合作中的主要人物,并选取其中比较经典和可以进行对话的片段进行对话活动的编制和演绎[3]。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切记要尊重事实,要能够在尊重历史和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去对历史人物进行定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将历史与理论结合

初中历史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掌握,更大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历史的实况中总结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并形成自己的客观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当遇到事情时,其能够通过对已知的学习学会去对未来进行探索,并从中找到事情的根源[4]。这样也是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动态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而且,这种探究式学习也能够避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机械记忆。为此,教师要能够学会将历史与理论进行有效的集合,并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将更多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从而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历史。例如,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对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历史背景进行渗透,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从而提高历史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可以从教学理念的革新上,学生兴趣的培养上,教学模式的创新上以及授课方法上给予完善和优化,从而促进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碧.调动历史学习兴趣 凸显学习主体地位——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7(16):72.

[2] 冯海英.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成教学有效性及其课例研究[J].名师在线,2017(4):21.

[3] 汤晓珊.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7(28):44.

[4] 陈琦.如何挖掘课程资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7(104):121.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