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组织中Bmi-1、miR-221-3P的表达及意义

2018-11-22 07:59李秀翠赵成邵华孙志超尚玉萍
山东医药 2018年41期
关键词:结节引物淋巴结

李秀翠,赵成,邵华,孙志超,尚玉萍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23)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主要肿瘤死因之一,2012年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9万例,占女性发病率首位[1],且乳腺癌的病死率逐年上升[2]。Bmi1是多梳基因(PcG)家族的成员之一,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与衰老,维持多种正常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活性[3],并且在食管癌、舌鳞状细胞癌、口腔鳞癌等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4~6]。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能结合靶基因转录本的互补位点,抑制靶基因的表达[7],从而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过程。有研究[8]表明miR-221在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miR-221-3p是miR-221的一种成熟剪接体,参与乳腺癌细胞黏附、迁移、增殖等过程[9]。但有关Bmi1与miR-221-3p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报道较少。2011年2月~2017年7月,我们观察了乳腺癌组织中Bmi1和miR-221-3p表达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2月~2013年1月本院接受乳腺切除手术治疗的8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平均年龄51岁,其中<40岁者15例、≥40岁者66例;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68例,高中以上学历13例;肿瘤原发部位位于左、右两侧分别为39例和42例;单个肿瘤结节71例,2个肿瘤结节及以上10例;有淋巴结转移45例,无淋巴结转移36例;侵及皮肤、胸壁37例,未有局部浸润44例;根据国际抗癌协会的TNM分期标准分为Ⅰ期+Ⅱ期48例、Ⅲ期+Ⅳ期33例。纳入标准:①术前未接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抗肿瘤治疗;②术后经病理鉴定确诊为乳腺癌;③病历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子宫颈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②其他肿瘤史;③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以患者术后出院开始观察随访,随访方式包括电话或来院复诊,所有随访资料完整。末次随访时间为2017年7月,随访时间5~60个月。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mi1和miR-221-3p表达检测 取一定量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按照miRNA cDNA Synthesis kit说明书提取RNA,并用分光光度计测量RNA的浓度。按照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将总RNA反转录为cDNA。根据SYBR Green Master Mix试剂盒说明书上的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Bmi1、miR-221-3p引物序列由引物公司设计,U6正向引物序列为5′-CTCGCTTCGGCAGCACA-3′,反向引物序列为5′-AACGCTTCACGAATTTGCGT-3′;Bmi1正向引物序列为5′-GCTGCCAATGGCTCTAATGAA-3′,反向引物序列为5′-TGCTGGGCATCGTAAGTATCTT-3′;miR-221-3p的正向引物序列为5′-ATCCAGTGCGTGTCGTG-3′,反向引物序列为5′-TGCTTATGGCAGTGTATTGTT-3′。用2-ΔΔCT表示受检组织中Bmi1、miR-221-3p的相对表达量。

2 结果

2.1 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mi1和miR-221-3p表达比较 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mi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23±1.23、1.04±0.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881,P<0.05)。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221-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0.02、1.06±0.2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59,P<0.05)。

2.2 乳腺癌组织中Bmi1与miR-221-3p表达的关系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Bmi1与miR-221-3p表达呈负相关(r=-0.597,P<0.01)。

2.3 乳腺癌组织中Bmi1、miR-221-3p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乳腺癌组织中Bmi1和miR-221-3p表达与肿瘤结节数、肿瘤局部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原发部位无关(P均>0.05),见表1。

2.4 乳腺癌组织中Bmi1、miR-221-3p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以乳腺癌组织中Bmi1、miR-221-3p相对表达量的平均值为界,将乳腺癌患者分为Bmi1高表达(39例)与Bmi1低表达(42例)、miR-221-3p高表达(43例)与miR-221-3p低表达(38例)。Bmi1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为61.54%(24/39)、低表达者为90.48%(38/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2,P=0.002)。miR-221-3p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为86.75%(37/43)、低表达者为57.89%(22/3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1,P=0.004)。

3 讨论

PcG家族是维持基因稳定的重要因子,能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3]。Bmi1是PcG家族成员,在细胞核中广泛表达,调控细胞增殖[10],作为原癌基因,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结直肠癌中表达明显上调,能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凋亡,在介导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Bmi1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程度相关,可作为肿瘤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许国定等[11]认为Bmi1可能参与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高度转移的新标志物。陈圣霖[3]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Bmi1高表达,能作为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判断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81例乳腺癌组织中Bmi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Bmi1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指标。同时,Bm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结节、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本研究还发现,Bmi1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Bmi1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与刘洁等[12]研究结果一致,说明Bmi1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靶分子。

表1 Bmi1、miR-221-3p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

研究表明,miRNA能够结合反向mRNA,在转录水平调节mRNA表达,使mRNA转录或降解[13],通过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等过程[14],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潜在靶分子。miRNA能够通过下调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抑制甲状腺髓样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速癌细胞的凋亡[15]。莫鸿英等[16]报道显示,干扰miRNA221使E-钙黏素表达减少,从而抑制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衰老细胞产生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由促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基质重塑酶等细胞因子组成,它们可以导致机体慢性炎症和疾病,并能反作用于衰老细胞及相邻细胞,进而加速衰老进程[17]。细胞衰老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的分泌能促进肿瘤的发生[18],研究证实,miRNA-221能改变PTEN-Akt、p53信号传导,促进衰老细胞凋亡[19],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miRNA-221-3p表达量下调,此与李林株等[20]研究报道一致,提示miRNA-221-3p可能发挥抑癌基因作用;且miRNA-221-3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结节、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miRNA-221-3p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较低表达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NA-221-3p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靶标分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Bmi1、miRNA-221-3p表达呈负相关。Bmi1可能是miRNA-221-3p的下游靶基因,miRNA-221-3p低表达导致Bmi1表达增加,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20]。

综上所述,乳腺癌组织中miRNA-221-3p表达下调,而Bmi1表达上调;乳腺癌组织中的miRNA-221-3p低表达和Bmi1高表达预示肿瘤结节较多且处于较高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并伴有局部浸润,患者预后较差。推测miRNA-221-3p与Bmi1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靶标分子。

猜你喜欢
结节引物淋巴结
DNA引物合成起始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学PCR技术中“引物”相关问题归类分析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呼吸道感染样本中IFITMs引物优化
火炬松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