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组织中Ki-67表达与危险度分级的关系

2018-11-22 07:59吴炼陈道荣
山东医药 2018年41期
关键词:核分裂危险度危组

吴炼,陈道荣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16)

Ki-67是一种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恶性细胞中高表达,正常细胞中几乎检测不到,被广泛作为肿瘤细胞增殖状态、预后评估指标[1]。目前Ki-67已被广泛用于预测各种肿瘤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如乳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病部位以胃最多(56%),其次是小肠(32%)、结肠(6%)、食管(<1%)[2]。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Ki-67可作为预测胃间质瘤(GSTs)预后的可靠标记物,但Ki-67表达与GSTs危险度的关系尚未明确。2018年6月,我们探讨了GSTs组织中Ki-67表达与危险度分级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9月~2017年9月经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确诊为GSTs的163例患者组织标本,患者男66例(40.49%)、女97例(59.51%),年龄30~90(60.14±11.46)岁。肿瘤直径0.2~22(3.71±3.01)cm;肿瘤位于胃窦17例,胃体66例,胃底30例。伴有出血139例,坏死156例,6例合并其他消化道肿瘤(5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为结肠腺癌)。内镜下手术切除35例(21.5%),外科手术切除128例(78.5%)。Ki-67阳性率96.32%(157/163),Ki-67指数波动于0~40%。纳入标准:①初次诊断与手术完全切除的病例;②术后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为GSTs。排除标准:①通过各种活检取得的标本;②经放化疗或靶向治疗后手术切除;③切缘阳性;④局部复发或初次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⑤病例资料不完整者。

1.2 GSTs细胞中Ki-67检测方法 术后标本以10%中性甲醛固定后送病理科行常规HE染色,用SP法行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至少评价100个肿瘤细胞,并以阳性细胞数的百分数表示,将其以5%、10%为界分为≤5%、5%~10%和>10%三组。

1.3 危险度分级 以术后标本大小为肿瘤大小,50个高倍镜视野下记录核分裂象计数,参照2008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级标准[3]进行危险度分级,将其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4组。极低危51例,低危59例,中危31例,高危22例。

2 结果

2.1 Ki-67表达与G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Ki-67表达在性别、有无溃疡形成、肿瘤直径、核分裂象、危险度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年龄、部位、有无出血坏死、是否合并其他肿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Ki-67表达与G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注:除年龄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外,其他均为Fisher确切概率法。

2.2 GSTs危险度分级的单因素分析 GSTs的危险度分级与部位、有无溃疡形成、有无出血、有无坏死、是否合并其他消化道肿瘤、肿瘤直径、核分裂象、Ki-67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1.921、20.345、14.762、13.847、138.435、105.272、8.824、55.918,P均<0.05);而性别、年龄与危险度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Ki-67指数在高危组与极低危组(P=0.000)、高危组与低危组(P=0.000)、高危组与中危组(P=0.000)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而极低危与低危组,极低危与中危组,中危组与低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是否合并其他肿瘤与危险度分级间无相关性(P均>0.05),GST危险度与肿瘤直径、核分裂象、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1、0.691、0.403,P均<0.05),与肿瘤部位、有无溃疡、有无出血、有无坏死呈负相关(r分别为-0.160、-0.313、-0.290、-0.248,P均<0.05)。

2.3 GSTs危险度分级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行有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坏死、肿瘤直径、核分裂象为GSTs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Ki-67指数与危险度分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5),见表2。

表2 有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GISTs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较大异质性和不可预测性,有潜在恶性,并不能单纯地以良性和恶性区分[4]。目前针对GISTs有多个危险度分级标准,其中改良NIH分级在临床应用最广。日本一项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5]表明改良NIH分级为最可靠的预后评判标准。NIH标准是基于一致的意见而不是实际的临床数据制定,但大量临床数据证实了其预后价值。而Zhao等[4]研究表明,在近10年的随访数据库中,同一风险等级组的GISTs复发风险和临床结果不同,因此仍有未被揭示的空间可对现有的标准进行改进或补充。

有研究报道Ki-67指数可作为预测GISTs预后的一个独立参考指标[4,6,7],少数研究有相反的结论,如Sozutek等[8]发现Ki-67指数在OS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其与核分裂象计数密切相关。因此,Ki-67指数能否作为改良NIH标准的补充尚存在争议。Ki-67与核分裂象计数之间有相关性,核分裂象计数仅反映了细胞增殖的M期[9],而Ki-67表达于细胞增殖的G1期、S期、G2期和M期[10]。目前GISTs中Ki-67指数的标准尚不明确,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7]发现Ki-67指数的分界值在0%~22%,4%是Ki-67指数较高的最优分界值。本研究中,部分病例无Ki-67的确切值,这些Ki-67指数结果为<1%,<2%,<3%,<5%,<10%,采用5%和10%作为分界点。在年龄、肿瘤部位、有无出血、坏死和是否合并其他消化道肿瘤中Ki-67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Ki-67指数被发现与性别、有无溃疡、肿瘤大小、有丝分裂计数、危险度分级间有统计学差异。研究显示,Ki-67表达与肿瘤大小、有丝分裂计数和恶性肿瘤的风险有关,类似于Jiang等[11]的研究。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有无溃疡、出血、坏死、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指数与GSTs危险度分级有关。然而在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坏死[12]、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计数与GSTs危险度分级相关。通过两两比较显示极低危组与高危组、低危组与高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Ki-67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项荟萃分析[9]显示,极低危组和低危组之间的Ki-67过表达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Ki-67指数从低危组到高危组逐渐上升。可见高Ki-67指数与GSTs差预后和高复发风险相关,这可能是由于Ki-67作为肿瘤增殖标志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外,本研究将肿瘤大小(r=0.901)确定为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其次是核分裂象计数(r=0.691)和Ki-67指数(r=0.403)。这项研究表明,Ki-67指数以5%和10%为分界点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不能作为改良NIH分级的补充指标,此结果与Ahin等[13]研究结果一致。然而, 核分裂象计数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均有统计学意义,此与Wang等[6]研究一致。说明在预测GSTs预后方面,核分裂象计数比Ki-67指数更可靠。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需对患者进行随访,包括RFS和OS,因为GSTs的实际预后和危险度等级可能存在差异。其次 ,Ki-67指数可能被各种因素影响,如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方法,计数病变区域和病理医师等。总的来说,本研究显示Ki-67指数与GSTs危险度分级之间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但多因素分析无统计学差异,不能作为GST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结果类似于一项以108例GSTs为研究对象的研究[14],其亦表明在GSTs预后预测方面,核分裂象计数比Ki-67更有价值。

综上所述,Ki-67指数对GSTs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目前应用Ki-67指数作为危险度分级的补充仍有挑战性,需通过增加样本量和Ki-67指数的准确性测试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核分裂危险度危组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胃间质瘤的MRI诊断及侵袭危险度分析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血液相关标志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能谱CT定量参数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危险度的关系
左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细胞性纤维瘤1例
51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