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漫谈

2018-11-24 10:40章晓峰李启国马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

章晓峰 李启国 马莉

摘 要 初中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起始阶段,如何抓住这一教学的契机,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学生历史学习奠定扎实的根基呢?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丰富多彩的史料,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改变教师满堂灌这一现状,是转变学生对历史学科偏见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学生 史料实证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傅斯年先生曾说:“史学便是史料学。”因此“史料实证”同“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并称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要素。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符合历史教育的需要,教师可根据历史课程目标和学习任务,从现行的教材或生活中选取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在浩瀚的历史信息中、追寻历史真相、掌握历史规律、探究历史问题等。

1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概述

梁启超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他指出:“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 梁启超先生的话为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確定奠定了最初的根基。新时代下,史料是指进行历史研究的资料、资源,这些物质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是历史事实的载体即对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的能力和品质,对于学生养成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反思等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历史课程性质要求相符合,意在通过人类的历史文化,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客观、正确地认识历史,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在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在全国的统一使用,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推到了教师教学的前沿。教师在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习历史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制定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时,除了遵循以上四点要求外,还应结合历史课标来对学生史料掌握程度提出具体要求。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学科,它出现于众多学科中如经济、文化、政治等,学好历史,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还能增强其认识历史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历史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是培养他们对我国基本政治认同感的重要方式。

《旧唐书·魏徵传》中,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到过去发生的人物、事件,通过对过往历史的客观呈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来龙去脉,提醒他们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历史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基于此,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现行的部编版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将历史遗迹遗址、文物史料等充分利用起来,让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借助教师的讲述和引导变得鲜明起来,对处于心理发育时期的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正能量熏陶作用,使他们通过史料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行为等进行分析,来领悟人生道理,这样一种方式远比教师生硬地灌输效果好得多。让丰富的文物史料会说话,培养学生“理由数显、论从史出”的历史核心素养。

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用多样化的史料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历史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来产生对历史的客观、正确认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让他们通过对历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发展其历史核心素养。史料按其呈现方式共分为三种方式,分别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史料呈现方式。与此同时,将口述史料作为重要的补充。实物史料一般为原始史料,属于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接近历史原貌,在教材中多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教师在采用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时,应对其来源进行说明,然后由此来进行历史推断,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由于口述史料真实性有待甄别,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实物史料对其包含的真实性进行判别,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应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四点。第一点,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重要通道,教师应将这一观念教授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史料的搜集方法和途径;第二点,通过对史料的判断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探究,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第三点,在众多史料中,培养学生对史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为历史叙事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第四点,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带动学生共同通过网络搜寻、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来进行史料的搜集、整理,在丰富历史课堂韵味的同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3.2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史证教育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叙述性历史知识的传授,在这种理念下,学生对轻易得来的历史结论,往往印象不深,历史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对过程性知识的引导,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利用历史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思辨意识和思维品质;第二点,教师应从自身出发,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现有的部编版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以课堂为阵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史论结合,培养他们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现行的部编版历史教材中,引用的史料丰富,类型多样,既包括出土的文物图片,还包括一些文字史料和一些诗人、史学家的著作。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史料,来引导学生探究历史,解释历史,形成历史观点,提高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等,让传统的历史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进行史证教育。

3.3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真伪、判明史料價值的能力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积累下来的历史材料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多的材料,如何拿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成为现阶段摆在初中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成为“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针对自己要研究或解决的某个历史观点或问题自主寻找和归纳可靠性材料,通过区分材料的来源和性质,如主观材料、客观材料等,来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真伪、判明史料价值的能力。

3.4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

历史教科书是教师教授历史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抓手。部编版历史教科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排,都是从历史新课程标准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科书中,选用的一手和二手史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历史教科书的作用,充分发掘其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作用。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挖掘时,可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史事”、“问题思考”、“材料研读”等作为正文的辅助教材,来进行史证教育。例如我在教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时,在课后活动部分,我将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了解赵州桥的“前世今生”,通过搜集史料,来了解当时隋朝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建桥背景、赵州桥的特点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不仅了解到赵州桥的相关历史,还知晓了到中国的另外三大古桥潮州广济桥(湘子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华.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感受[J].文学教育(下),2016(11).

[2] 刘克明.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谈学科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方法[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11).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
学生写话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