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化 开展整体性阅读教学

2018-11-28 07:35黄韵虹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尝试诗歌

黄韵虹

(福建省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都会让学生分析文章的字词,然而这种割裂性的阅读会让学生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性感悟,进而影响其阅读能力。学者叶圣陶认为课文是一个例子,可以利用课文让学生练习阅读和写作,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使其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写作帮助下整体化地阅读课文。这样能促使学生整体性地展开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化简为详,扩展故事情节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通过阅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化简为详的方式对文章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扩写,让故事情节更加细腻。要扩写出精彩的故事,要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这样才能让扩写更符合课文的本意。

如学习《美猴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为何只是用简单的几句话描写了孙悟空进入瀑布泉中的情景,只是描写了简单的动作和看到的场景,并未详细描写孙悟空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思考孙悟空进入水帘洞时的内心情感,揣测其情感变化。如有学生在扩写中写出了孙悟空由紧张到坦然,到想要探索,勇敢面对的状态。教师继而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为何课文没有详细描写孙悟空的内心世界。有学生提出:“这只是内心一瞬间的变化,作者觉得没有必要详细描写。”在扩写中,学生对比自己的扩写结果思考了作者的创作思路,不仅对文章的情节更为了解,更对人物形象有所感悟。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扩写后的文章放到课文中合在一起进行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扩写的内容是否有不和谐的感觉[1]。这样能让学生增添语感,当其再次阅读其他文章时,便会对文章中的情节发展和细节部分更为敏感,提高阅读效果。

二、化身作者,拓展想象空间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思考作者会如何续写课文,展开想象,将文章的情节铺展下去。如果要让续写的内容更加合理,学生必然要在理解作者创作本意的基础上加以创作。教师要让学生分析作者在何种情况下创作此文,作者的创作风格怎样,这样才能让续写展现出一样的风格。

如学习《成吉思汗和鹰》,其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思考能从这篇文章获得什么教育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化身为作者,尝试展开想象,思考作者此后会如何继续创作。如有学生在续写中写了成吉思汗有一次在行军途中由于无法攻克关卡而发怒,却及时冷静了下来,最后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教师继而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自己创作的文章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否一致。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意识到课文中的成吉思汗从鹰的故事中获得启迪,不要在发怒的过程中处理任何事情,在续写中也要写出成吉思汗获得的人生感悟,这样才符合人物的性格变化。通过续写活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旨,理解了成吉思汗获得的人生启迪,对阅读有所促进。

通过续写,学生也能理解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对文章结尾的悬念处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学生会逐步了解作者如何构思文章,当学生阅读其他文章时也能快速把握住作者的写作风格。

三、化虚为实,填补文本留白

化虚为实指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留白处,围绕这些部分展开细节补充,将作者未曾讲清楚的话语说清楚。不少文章都通过留白展现了言外之意,要提高阅读能力则必须破解作者留下的“密码”。通过化虚为实的写作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留白的作用。

如在学习《西门豹治邺》时,文章最后提到“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但是并未直接讲明为何不敢再将河伯娶妻的事情拿到日程上去,而后则谈及了西门豹挖掘水渠等从政的业绩。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补写的方式填补文章的留白处,如有学生在补写中提到官吏等人害怕被西门豹扔到水中,因此不敢再提嫁女之事,西门豹将大量的赋税都用于治理当地的水利,因此才会有很多钱财用来发掘水渠,解决当地百姓的困苦。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时发现文章的留白处起到了暗示文章发展的效果,虽然文章并未明言事情的发展,却能通过留白处了解情节的发展,体会到文章的发展合乎逻辑性。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留白处,让学生了解补充性的情节必须建立在符合文章本意的基础上,而不是天马行空地随意畅想[2]。

四、借助插图,指导有序观察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观看和文章内容有关的图画,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有序地观察,并尝试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而后可以让学生对照课文的内容进行比较,看看作者如何详略有序地展开写作。

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按照文章的内容发展绘制一些图片,然后让学生尝试关注图片的细节内容,通过有序观察分析情节的发展变化,观察其中的细节内容。如学生发现某张图片绘制的内容是一只鹫鹰从一个人的身上啄取其肝脏,但是被啄取肝脏的人脸上的表情却显得十分坚强,虽然痛苦,却怀着一点欣慰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该人物为何会有这样的心情变化。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通过分析发现课文中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分析普罗米修斯因为有一种明辨是非的精神,敢于为人类牺牲自己,因此才会如此坦然地面对痛苦。通过借助插图,学生利用观察图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所探究。

不少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于作者擅长对人物的神态、情感等图片不易表达的部分进行细致描写。借助插图进行观察能促使学生注意到这些部分,在阅读课文时便会将注意力放在这些地方,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五、诗歌练笔,抒写真情实感

在小学课本中有不少经典的诗歌,这些诗歌展现出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其改写成其他的文体,在写作中要注意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思考作者在诗歌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而这也正是阅读诗歌的重要内容。

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其改编成散文,叙述这首诗歌中的情感。如有学生在作品中写下了两人在饮酒送别时的内心情感。“这一别可能永远都无法再见面了,所以送行者劝了一杯又一杯,希望能尽可能地延长对方离开的时间,希望能将对方的身影永远地留存在自己的记忆中。”通过这段练笔,学生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情感,感受到了诗歌中的真情。学生体会到这首诗歌虽然只是展现了离别时一刹那的情景,却表达了不少丰富的内容,展现出依依惜别的情感。

在利用诗歌进行练笔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触发,意识到了要如何将情感融入文字中。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挖掘出文章中的情感部分,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 语

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能让学生通过写作得到感悟,反过来将自己的发现用于阅读中,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整体性阅读。

[参考文献]

[1]高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6):39-40.

[2]孔祥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践[J].小学语文教学,2013,(7):17-19.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尝试诗歌
诗歌不除外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诗歌岛·八面来风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