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语文教学目标

2018-11-28 07:35施正芳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细化核心文本

施正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江苏苏州 215228)

引 言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是研制教学内容、遴选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托。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他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始终处于模模糊糊的混沌状态,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10个生字”“体悟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显然,这种模棱两可的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教学引领。我们不禁这样追问:要读出怎样的感情?如何才能让学生读出感情来?课文中的生字究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究竟是要会读、会写,还是要理解,甚至是运用?课文最典型的写作方法是什么?我们要运用怎样的策略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相应写法的表达妙用,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方法?文本的特质不同,教学维度的内容和要求标准自然也就不一样;学生的基础迥异,对目标的制定自然会形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没有对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和内在认知需要的把握,缺乏对“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的细化思考,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必然是空泛的,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必须进行目标的细化与定位。比如,沙面识字目标的细化相对而言就较为容易,因为它有着明确的知识点,识字能力相对较为单一。但文本的感知与解读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加之每篇文本包含的教学价值和元素非常丰富,目标的细化与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教师要经历三个思维层面的锤炼与考量。

一、考量明晰,把握课堂教学的课程目标

阅读能力作为一种综合性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和维度相对丰富,各个不同的学段训练有所侧重,具体的目标指向也完全不同。教师需要深入、全面地把握新课标对语文教学设定的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通透地把握每个学段不同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进行目标的具体细化与定位,提供认知性的基础[1]。

从“理解”这个核心维度来看,低年级段指出:了解关键性字词的意思,能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大致领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中年级段针对“理解”则提出这样的要求:“结合核心词语,体会文本表情达意的作用,准确把握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思想感情”;高年级则要将“理解”定位于感知语言在具体语境下的准确价值和意义,辨析词语中的感情色彩,揣摩核心语言所承载的丰富意蕴和价值,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以郑正铎的名篇《燕子》一文为例,我们进行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将同样的一篇文本编排在小学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学段,阅读教学还应该是相同的目标、相同的内容吗?基于上述的“理解”维度,现以《燕子》一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谈谈在不同学段对目标的定位:首先,从低年级视角来看,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让学生了解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燕子的外形,能够初步感知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其次,从中年级的维度审视,需要紧扣语段中“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等核心词语来感受燕子外形的特点,并能从作者简短明快的语言韵律中加深作者对燕子喜爱程度的体悟。最后,从高年级教学目标出发,教师继续紧扣上述词语,引领学生结合燕子外形图片,洞察辨析这些词语表达的生动性和精准性,然后引领学生从整体视角关注这一段话,了解作者先部分再整体的写作顺序,将文本内容与表达顺序、语言形式有机整合在一起。

达成这些目标,就需要将教学分散在不同学段的文本中,让学生在实践体悟中逐步积累,循序渐进地发展,才能真正摆脱教学目标空泛的弊端,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二、类比开掘,探寻课堂教学的个性目标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阅读教学呈现出鲜明的归类意识,即将具有同一性质、相同文体的文本通过统整、聚合的视角提炼出基本共性。这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进步。但这里必须强调的是,阅读教学必须在归类、统整的意识下充分开掘每一篇文本的独特本质,细化某一篇文本的个性目标。事实上,文体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目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如果不能针对具体文本呈现出独特的个性,阅读教学就会陷入“千课一面”的尴尬之中。

不同的文本,在语言风格、结构设置、素材选择上都各具特色,这是阅读教学的教学价值所在。比如,有的文章语言精致优美,其目标就应该侧重于语言的积累和赏析;有的文章语言简洁凝练,有着丰富的思辨性,其目标就应该侧重于学生思辨意识的理解;有的文章言语形式新颖巧妙,目标的设定就需要辨析其独特言语形式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并设置相应的情境进行语言的历练与感知。

以《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为例,很多教师紧扣记人类散文的特质,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借助朗读体悟的方式,理解核心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文本表达的细节中感受天游峰扫路老人豁达开朗、乐观自信的形象特点。事实上,这种目标只是抓住了记人类散文教学的一贯特性,可以通用于所有类似文本中,而对于这篇课文所展现出来的鲜明特征却关涉甚少。鉴于此,教师可以抓住记人类文本在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手法运用的角度,根据这一篇所呈现出来的鲜明特征,重点关注文本中景色描写和对人物动作、神态和语言等细节描写的方法,感知作者如此表达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深切地感受老人豁达开朗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针对文本所细化出来的目标,首先基于记人类散文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认知,契合这一类文本在教学中的通用要求。其次,凸显了这一篇文本蕴藏的独有认知,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握课文教学重点,将学生引入文本的丰富教学价值中去。

三、删减整合,凸显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很多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么认为这里没讲、那里没讲,处处不放心;要么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讲了,但学生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这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统整。这里的“整合”,首先表现为对非核心、非体系目标的果断删除。一直以来,很多教师习惯于将目标细化为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个维度,并对应于具体的教学环节,由此造成课堂教学环节的零散琐碎,为此,应对原本零散的资源进行必要的删除。其次,整合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串联,教师要在保留的核心目标中确定相应的核心目标,并使其他细化目标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才能让课堂教学显得更有层次与方向。

再以《燕子》一文为例,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①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精彩的语言;②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课文中核心词语的表达作用;③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与精准,在体悟中感受文本的意境之美。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在这些目标中平均用力,而是有意识地凸显一个核心目标,即品味文本语言的美感,其他目标围绕着践行这个目标悄然无声地加以落实,如通过多重朗读的方式,感受文本语言之美,将语言品味与语言积累有机整合。教师提炼课文中最为核心的关键性词语,引领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感知,在揣摩辨析中落实对语言美的感知。

由此来看,虽然整节课的教学设定了三个目标,但取其中一个为核心目标,将其他两个目标的达成作为推进核心目标落实的抓手,就巧妙地将三个目标进行了整合,从而让课堂教学目标既充实又聚合,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服务。

结 语

总而言之,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细化,说到底就是要将目标具体化、梯度化、可操作化,并在最后的统整中形成积极的核心目标,从而达成以少胜多、以深胜广的教学效果,真正将阅读教学推向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雪霞. 让“新目标教学”落到实处[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09):31-36.

[2]谢海波.目标教学,让语文走得更远[J].新教育,2016,(08):5-6.

猜你喜欢
细化核心文本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在融入乡村振兴中细化文明实践
专利名称:一种双重细化锌合金中初生相的方法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