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8 07:35冯伟雄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境情感

冯伟雄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东风小学,广东江门 529000)

引 言

以生为本,激活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是现代课程教学的崭新理念,也是现代教学的重要认知共识。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情景体验、生活体验、追忆体验、换位体验,激活学生思维和情感,挖掘学生探究潜能,为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情境体验,唤醒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被动、生硬的。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如果没有相应的情境,学生认知很难被激活,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以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注意丰富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利用多元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学力基础进行规划设计,将多种教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夏天,我们注意什么》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夏天的短视频。学生观看多媒体播放的画面后,被夏天的景象吸引,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感受。这时,笔者设置了一项体验活动:夏天是度假的好时节,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验祖国的大好河山,学校组织了一次出游活动,在出游过程中,你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认知不同,强调的注意事项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说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要保护环境;有的学生说夏天天气炎热,要多饮淡盐水或者绿豆水,预防中暑现象的发生。笔者借助出游活动,唤醒学生的直接经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由此激活出来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动力自然是无穷的。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学生感官受到刺激,学习兴趣浓厚。这时教师借助生动描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教材内容核心之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热情自然迸发。情境创设能够从多种角度激活学生思维和非智力因素,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多样化情境设置,就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生活体验,深化学生道德认知

提升德育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追求。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很多契合点。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必须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开展教学活动。在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综合考量多种制约因素,以学生生活为基点,从学生生活着手,尤其要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接轨学生生活,设置引导问题,解决他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崭新认知。

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我为家人添欢乐》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家人一起过年的图片和视频。学生被欢快、热闹的场景感染。这时教师顺势引导道:“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过春节时,视频中的小花帮助妈妈包饺子,还为爷爷奶奶展示学过的舞蹈。除夕夜,你们家是什么样的场景呢?你为家人做过些什么事情呢?”学生回忆并表述。当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后,教师顺势引入“家人因我而快乐”这一环节。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成为师生互动讨论的主题,学生表达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道德认知得到进一步深化。

【教学反思】教师在链接学生生活时,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挑选事例。事例生动有趣,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自然会顺利接受。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迅速掌握知识,并能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不断强化和提升。

三、追忆体验,拓展学生探究思维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具备探究知识、搜集信息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根据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追忆体验是拓展学生探究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的追忆体验是指教师借助道德问题,引发学生对往事的追忆,从而产生相应感知和体验,实现道德内化[1]。追忆体验是一种间接体验学习方式。追忆体验教学要发挥实效,关键在于问题设计,要避免出现“就问题而提问题”的现象。

教学《规则有什么用》时,笔者设置了一个场景。在学生观看后,教师出示思考问题:什么是规则?生活中需要规则吗?这个故事中,小明没有遵守规则,后果是什么?如果没有规则,你的生活会有哪些改变?如何让人自觉遵守规则?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规则很重要,生活中需要规则。在列举具体例子时,学生选取了生活中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教师展示的一系列问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探究知识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自然凸出。

【教学反思】有效提问,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教师要时刻遵循新课改精神,巧妙借助问题将课堂教学串联起来,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中,激活思维,唤醒认知,从而为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形成多种素质能力铺垫基础。

四、换位体验,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选取教材中的人物或者与学习内容中的相关人物,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扮演教材中的人物,通过身份、心理和处境上的换位,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换位体验。换位体验后,学生获得的学习认知才是深刻的、生动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不是讲大道理的地方,只有开展换位体验活动,让学生有切实感受,才能丰富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内心世界。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典型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事迹对学生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这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情感体验有积极作用。

如教学《叔叔阿姨辛苦了》一课,教学伊始,笔者首先设置了一个换位体验活动:你最喜欢什么职业,假如你处在这样的位置,你会怎么做?今天让我们来感受这份职业带来的幸福与辛酸。学生纷纷选择。有的学生选择了交警,有的学生选择了医生,还有的学生选择了环卫工人。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各种角色的衣服,并设置相应的场景。学生进入情境中进行体验。当扮演完环卫工人后,学生写了一张小字条:“从来没想到环卫工人的责任如此之大,虽然是擦擦扫扫的小事,可是我却感受到这份工作的艰辛,一辆奔驰车快速驶来,我赶快躲让,就在这时,从车窗中飞过来一个香蕉皮,恰巧落在了我的脸上,我欲哭无泪,我们真的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随手乱扔垃圾……”通过换位体验,学生情感被激活,道德认知得到深化,综合素养逐渐提升。

【教学反思】小学生具备极强的模仿能力,道德品质可塑空间较大。教师要借助换位体验活动,充分挖掘人物身上具备的道德品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引学生行为,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渠道。

结 语

情感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也是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切点。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广泛运用体验式教学,根据不同的学情大胆创设多种体验情境是启动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情感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情感内化和升华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孙明新.小学思品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D].聊城:聊城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情境情感
选择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