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常相伴 课堂再升华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创新实践构建

2018-11-28 07:35胡琴芬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圆柱体长方体体积

胡琴芬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江苏昆山 215316)

引 言

数学核心素养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指导的初衷是让学生能更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灵活训练数学基本技能,更全面领悟数学基本思想,更丰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并能够理解其由来,从而做到灵活运用。灵活应用并不局限在解题中,对思考问题也应当形成这种数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结合数学学习的创新应用,并以此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健全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应用典型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界定概念

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教师要意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学生本身也应当形成相关概念,要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更多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机械的记忆也只是停留在学习表面,即使达到目的,也容易遗忘,要深入探究才是自己最终的学习目标[1]。

例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鸡兔同笼”这一题,即已知鸡和兔共有15只,共有4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传统的教学指导便是逐一列举鸡和兔各有几只,最终找到正确答案。但是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让学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教师可换另一种方式去锻炼其能力,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还是这道题,假设鸡和兔都能对喇叭声做出反应,当吹响一只喇叭时,兔和鸡都抬起一只脚,那么此时场地里又有多少只脚?学生很快做出答案40-15=25只,然后第二声喇叭吹响,场地的脚又变成了25-15=10只。学生转换思路就能发现,场地的这10只脚就都是兔子的脚,也就是兔有10÷2=5只,那么鸡就是10只了。

当然,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开后,学生会有很多新的思维和想法,也可以假设15只全是鸡,那就有15×2=30只,比原来少了40-30=10只,少了兔子的脚,兔子的只数就是10÷2=5只,那么鸡就是10只了。

通过这种解题训练,带领学生换思路去思考问题,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像是拿到题就可以通过画图或者列表的方法整理思路,构建新思想,确立新方法,界定新概念,这种教学也使得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充满乐趣。

二、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引导学生抓住要点

在展开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最重要的还是引导,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散。在实际教学指导中,教师要逐渐深入指导,慢慢深化教学难度,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抓住解决问题的要点。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根据圆柱体图形性质,提出疑问,让学生逐一解答。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深化自身思考,能够准确抓住要点。如先提问:“圆柱体内水的体积如何计算?”学生会回答,将圆柱体内注满水然后倒进长方体容器中再计算。这时教师就可追问:“如果该圆柱体是用泥巴做的,装不了水呢?”学生有些茫然。教师可进行相对引导,让学生将物体体积求解从物体本身大小形状转变到物体形状呈现之前,于是就有可以将用泥巴做的圆柱体捏成长方体的形状,再测量长宽即能求解。教师还可继续引导:“那不是泥巴做的而是一整个圆柱铁块,不能捏成长方体,怎么办呢?”这时学生就能想到可以将铁块圆柱放在装满水的长方形容器里,原长方形体积减去溢完水后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由此也衍生出体积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这种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方法,让学生更能抓住问题的根本,清楚理解什么是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圆柱体的体积,在充分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基础上,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探索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课堂并不是以揭示计算公式、强化计算方法为最终目的,而是抓住重点,理解本质,思维再提升[2]。

三、强化数学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相比较其他文学性学科,小学数学虽然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少,但是具备数学语言也十分必要。很多数学语言使用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否健全,比如说很多定理里的“有且只有”,就强调了单一性,不是仅仅的存在性,要在存在性的基础上增加单一性。

例如,教学一年级的《认识图形》这一课时,认识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在认识“球体”时,教师可用“没有棱角”“圆滚滚”“封闭式”等语言形容球体。学生对此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但是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并没有很大帮助。如果我们从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的“面”去对比发现,教师就能衍生出数学语言的概念,并让学生结合通俗易懂的形容来理解这些比较陌生的数学语言描述,如将球形的一面用曲面来形容。这里学生就有了“曲”的概念,再让学生亲自摸一摸平平的面和弯弯的面的物体,从而强化对曲面的理解。这种方式,使得数学语言记忆更加简单,学生通过自己去实践和对比也能有更深的印象。

考虑到小学生对某些词语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词时,应多列举一些形象的例子,多做一些手势,由此逐渐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中这类数学语言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慢慢接受并使用这些数学用语。很多数学用语在意义上表达的都是一定的逻辑性,学会正确合理使用对学生自身数学素养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四、开展数学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实践应用

为了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概念知识真正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也需要教师开展数学变式练习,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3]。动手动脑的课堂教学也是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一大重点。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我给学生一张纸一把剪刀,像手工课一样带领学生剪纸,然后观察剪完后所呈现的图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轴对称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剪图形的特点。学生能完整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发散到原来生活中很多美观的图案、建筑都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的。

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基于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出发,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引入一些游戏、翻转、变式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结 语

在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实践中,除了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素养培育观念,学生本身也要注重数学创新思维的养成,要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塑造更加健全的数学综合素质,让学生有完整的逻辑思维。今后对其教育指导还将继续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给学生带来更高水平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J].文学教育,2017,(10):162.

[2]钱春燕.试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6,(12x):12.

[3]蔡舒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2016,(7):21.

猜你喜欢
圆柱体长方体体积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制作长方体盒子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谈拟柱体的体积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谁的体积大
找出圆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