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经历”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8-11-28 07:35张银泉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棱长圆锥正方体

张银泉

(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小学,江苏海门 226152)

引 言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经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1]。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的想法真实地发生,然后在思考、总结中给学生恰到好处的指引,让他们的收获更多元,自主学习能力更突出,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

观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手段。通过观察,他们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发现,交流就有了基础。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乃至观察习惯都不够,这与学生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有关。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质量,推动他们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六年级《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整理与复习中,笔者给学生带来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硬纸板的长和宽分别是80厘米和45厘米,现在用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形铁片沿着硬纸板的外沿滚动一圈,圆心经过的轨迹长度是多少?在读题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解决了问题。大部分学生算的是一个稍大一些的长方形的周长,学生认为圆心经过的轨迹也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的长加上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的宽加上圆的半径。在集体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圆心经过的轨迹。有学生提出,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看一看的想法。于是,笔者拿出一枚硬币,在数学书的外沿滚动一圈,让学生观察硬币的滚动情况。通过反复操作观察,学生终于统一了意见:圆形运动的轨迹是长方形的周长加上四个四分之一圆,也就是说圆心经过的轨迹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加上圆的周长。

毫无疑问,这样的观察给学生解决问题以强大的助推力,也让学生体验到观察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自内而外的观察需求,而且通过演示让学生逐步接近事实。学生在此过程中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这个问题,同时还伴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对观察的重要性的再认识。

二、让学生在猜测后探究

猜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做出合情的推理,初步判定问题的答案,然后再想办法去验证猜想。因为有了猜测,学生探究的动力会更强。而且,经过这样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会更加深入,认识会更多元。

例如,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教师要先创设情境,让学生面对计算圆锥体积的过程引发学生的猜测: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一致认为圆锥的体积与它的底面面积和高度相关,这与圆柱的体积是类似的。所以,有的学生提出猜想“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一半”时,得到很多学生的附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引发学生讨论:如果要验证这个猜想,需要怎样的工具,可以设计怎样的活动?之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组织全班讨论,在学生形成定论之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器具,和学生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规律。几次实验下来,学生发现结果与猜测不同,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是一个从学生的猜测开始的探究。如果在教学时我们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这个知识,学生也能掌握这部分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发展而言,直接告知始终是单一的,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作用有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缺乏帮助。

三、让学生在经历后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除了模仿和接受之外,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表达自我和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凝聚智慧,提升认识。在充分的交流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充分的交流下,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改进原有的方法策略。

例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用两个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长方体的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9厘米,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分析问题之后,学生独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发现学生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常规思路,因为两根铁丝的长度相同,所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等于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学生先计算出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再除以12得到正方体的棱长是9厘米。第二种方法是直接用12+9+6的和除以3,学生在说思路的时候提出“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它是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所以只要算出长方体三条不同棱的平均数就等于正方体的棱长”。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独立尝试为之后的合作交流打下基础。他们首先是自主尝试,充分理解了问题模型,然后在交流中发现还有不同的算法,并通过算理的比较发现两种方法的异同,认可了更简便的第二种方法。这样的交流不但让学生多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让学生对算法的多样化有了更深的感悟,推动学生在数学的世界中不断前行。

四、让学生在反思中建构

反思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他们可以找到一类问题的共性,发现典型问题的个性,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延续对数学知识的追求。

例如,在《认识公顷》的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一公顷的大小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个面积单位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这个面积单位的来源,与学生原来掌握的面积单位对照起来,发现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是用标准的正方形来衡量的,但是前三个面积单位的边长都是扩大10倍,只有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边长扩大了100倍。有了这个发现,学生很快推算出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0,而且还提出问题:到底有没有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大小的面积单位?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质疑,并鼓励他们寻找相关的资料,探索这个知识,并约定在下一节课中组织学生展示。

这样的质疑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领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类似这样的反思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展示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质疑,让学生的数学探究目的更明确,知识结构更完善。

结 语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他们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思考、猜测、实践操作和反思交流等过程,达成对知识的领悟,拓展学生的认知,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会梅.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棱长圆锥正方体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给正方体涂色
设出一个具体的数量
1 立方分米为啥等于1000立方厘米
拼正方体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学包圆锥粽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