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2018-11-28 12:31周林香
小学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分类图形美的

周林香

对于刚离开幼儿园踏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来陶冶美感,如何来培养审美感受力,更是我们执教老师应该注重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小学课堂教学、提供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欣赏数学中的美。

一、精心创设情境,感受美的氛围

小学生年龄小,很幼稚,他们刚走进学校开始进行数学学习,还沉浸在动画片的世界里,利用这一特质,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美的教学情境,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感知到美、欣赏到美。

如在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中有一个教学内容是“数的顺序”,在这一内容教学时,学生入学还没满一个月,所以如何吸引他们完成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我在设计教案时考虑最多的问题。经过斟酌,我还是决定整节课围绕着动物王国的运动会展开。因此,本节课的各环节的情境创设都围绕“动物王国的跳跃比赛”这个故事情境展开教学,第一部分通过看看大象裁判是怎么准备比赛场地的情境,引出“数的顺序”,并通过逐步观察得到“数的顺序”的特质,而后通过判断来进一步巩固对“数的顺序”的特质的认识,接着借用熟悉比赛场地的情境进行相邻数的认识。第二环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创设三个小动物的热身练习,完成会在数射线上填数这一教学目标,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第二层次是通过三只动物比赛谁跳得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到从0开始向右跳,跳得越远跳到的数越大。第三环节的目的是想通过对三个动物到底谁跳得远的评判,来揭示每格大小相同的数射线,起跳点不同,就不能根据着落点来比较。要通过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起跳点相同,就可根据着落点来比较。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整节课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动物王国里学习数学,在轻松的美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

二、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美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个体认识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下体验美的过程。如在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理一理、摸一摸、滚一滚、画一画、玩一玩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中体验各种形状的特征。在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二”这一环节时,老师让学生把学具滚一滚,看看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滚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体验出能滚动的几何体肯定有曲面。不能滚动的几何体每个面都是平面。又如在研究各几何体的滚动路线时,老师让学生再次滚一滚学具,把自己的新发现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通过再次动手操作,学生体验到了不同形状的几何体的滚动路线。他们在操作中收获着知识,体验着数学的美。当他们通过自己操作实践获取的知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时,他们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再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成两个层次的分类操作,第一层次是对24片图形片的分类,第二层次是在第一次分类的结果上继续分类,学生通过两次分类活动探索多角度、多层次分类的方法,体验分类标准不同,所得结果不同。最后,还可以让学生用这些图形拼搭成各种图案在动手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玩”中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验数学的美。

三、利用榜样引领,促进美的形成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模仿,其可塑性强,树立什么样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而孩子们是具有竞争心理的。小学生会以其他同学为标准要求自己,所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让小学生进行模仿。例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第一册上“认识图形”一课时,在学生用图形片进行操作时,我要求学生停下来,同时及时表扬动作最快的学生“x x真快,第一名”,这样的一句话会对动作慢的学生起到提示、鞭策的作用,因为他们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不想做最后一名。在同伴发言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听得不认真了,我就表扬坐在他附近认真听的学生:“x x听得真认真,奖励一张奖牌。”这样的一句话比直接点名批评听得不认真的孩子更有效。

总之,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标,数学教师应以美育为使命,把握数学美的特征,把握渗透美育的机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深入挖掘和提炼数学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数学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体验的乐趣,在美的氛围中享受美的幸福。

猜你喜欢
分类图形美的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给塑料分分类吧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