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2018-11-28 12:31陈苏梅李咏梅
小学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假分数学具探究

陈苏梅 李咏梅

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即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多是已知的,但是在他们的认知世界中,这些都是很陌生的,因此他们需要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来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亲自参与思考,进行实践创新的过程,而不应该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必须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经验进行了解,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索,并学会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方法,积累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以便以后的学习。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氛围,帮助他们得到创新发展。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去阐述如何将构建注意学习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营造氛围,激发探究学习潜能

内心对知识渴望的矛盾心理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内心真正的需要,才能使他们形成正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此,教师就需要花费心力,了解熟悉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善于提出一些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上的新问题,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开动大脑思考问题,使他们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有趣境地。通过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内心对知识的矛盾与冲突,激起探索知识的欲望,积极思考,主动寻求答案,养成自主探索、自主思考、合作谈论的能力。所以,学生们学起来特别带劲,而且轻松有趣,所掌握的知识也牢固。

二、筛选内容、搜集材料,创设自主探索的条件

在课堂中,需要精心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能够带动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观察问题,从中获取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做到这点,充分的材料和特定的情境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一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对事物的认知的不同特点,合理地设计开放性的探索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抓住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假设、实践、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给每一位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一)选择性学习探索活动内容 现代认知心理学在对知识观的广义概念中,有些专家把知识被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从知识内容具有不同特性上看,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知识是程序性知识。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几个导学问题让孩子们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共同讨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法。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将平行四边形纸块剪一剪,拼一拼,通过操作、观察、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学具有一定的结构性 学具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工具,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己探索、发现、思考获得发展的指导老师。学具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很大,在选择时应该全面考虑到多种探究问题的思路方式;还应该具有新知识的结构的某一方面特征以及知识的重演能力,此外还要能够让学生从不同水平去思考。此外,在学具运用时要为学生创设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的条件,更好地发挥学具的作用。

三、创建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满足他们好奇心的最直接的办法。

(一)合作式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 在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中,比如“假分数和真分数”的活动,我设计了“真分数、假分数我创造”的小组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老师准备的材料,每个孩子将材料分一分,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真分数和一个假分数,然后将自己得到这个分数的过程记录在《研究报告》上。在每一次活动中,孩子是活动的主要对象,因为他们有自己不同的记录方法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在活动提出的观点可能直接影响教师,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把握学生的动态,积极推广不同学生的看法。此外,在一张《研究报告》记录卡上记录材料,有的学生有一种记录方法;有的学生有3-4种记录方法;就会发现在学生组织、讨论、介绍、共同交流的过程中有多种记录方法,然后让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尝试、借鉴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探索方法,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老师和学生对材料的不同观点的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索与认知能力。

(二)合作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要对每一位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掌声和肯定,如何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有不同方法。比如有分有合地进行展示、声情并茂地介绍,或有角色分配的小表演,或用图表与文字等等。当获得肯定时就会增加自信,学生就更有信心去展示。此外活动中每次展示其实也是其他小组学习的过程。如教学《容积单位》时,小组探究关于立方厘米、毫升、升、立方分米之间的转换关系。当实验开始时,每位学生都会积极想办法,思想就会“动”起来。完成实验后,他们会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在汇报过程中相互学习,对知识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猜你喜欢
假分数学具探究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设问引导探究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饼(真分数与假分数)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如何提高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假分数变身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