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8-11-28 12:31
小学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劳动家庭幼儿园

陈 淑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自我服务的能力和劳动能力。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往往被许多家长所忽视,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发展又起到很积极的作用。因此分析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一项严峻的课题。

一、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刚开始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环境的改变、父母的离开都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吃饭、睡觉、入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了,此时教师进行手把手的帮助是必要的。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就可逐步进行自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了。就拿穿脱衣服来说吧,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本身相对较差,加之平时在家也很少锻炼,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在必须脱衣服睡觉的时候,问题便会出现:一到起床时间,我就发现,除了极少数的几个孩子能自己穿衣外,多数的孩子就坐在床上或躺在床上等老师。经过了解,有的家长说,嫌他们穿的太慢、穿衣费劲,也有的说:“孩子太小了,不会穿,也穿不好”。其实大多数的幼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学会穿脱衣服,为此我找来穿着漂亮衣服的小布偶,设计了教学活动《能干的小宝》,教给孩子穿脱衣服的方法。在接下来的时间,通过午睡前后的实际操作与练习,教师的语言提醒和指导,约两周左右,我班幼儿穿脱叠衣服的能力大大加强,除个别小年龄幼儿外,基本实现全部自理,以往那种教师手忙脚乱,幼儿排队的现象再也不复存在了。

在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之后,我又通过教学活动《小手真健康》《怎样吃鱼》《谁的椅子最干净》等活动教幼儿如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创设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是学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潜在的本能。正确组织和指导幼儿活动,将会获得十分明显的教育效果。而通过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于是我首先从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入手。在活动区域创设多样的游戏环境,如小班幼儿爱玩的游戏“娃娃家”“美食城”“小巧手”等。在娃娃家里,我事先请家长配合好,让幼儿在双休日看爸爸妈妈一天中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通过让幼儿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幼儿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并取得一些劳动的经验。

三、通过一日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要充分运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来培养幼儿。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注重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譬如,早晨来园我会带领幼儿一起抹桌子、擦椅子;自由活动时间去种植园浇水、除草等等。在具体操作中,幼儿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培养了幼儿爱劳动,自主参与劳动的好习惯。

四、重视幼儿自理能力和培养家庭与学校的统一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共同教养的重要性,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使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从而实现共同教育的目标。

我通过与家长直接交谈和建立“亲子手册”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及家庭长辈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方法。通过“亲子桥”、“家长开放日”活动积极宣传新的教育教育观念和思想。让家长试着放开自己的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着自己事情自己做,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在我班为家长提供开放日活动中,我们组织了生动有趣的亲子游戏:穿衣扣扣、大鞋小鞋、赶“小猪”等。爸爸、妈妈的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快乐的同时也使家长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要求,重视自理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一项细致、复杂而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去成长!

猜你喜欢
劳动家庭幼儿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庭“煮”夫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寻找最美家庭
想念幼儿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