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习惯养成教育

2018-11-28 12:31吴庆礼
小学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习惯班级

吴庆礼

小学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促进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负责人,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好的习惯,这时班主任一定要负起责任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并指导学生如何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养成优秀习惯。小学阶段学生独立意识还未形成,是班主任帮助学生习惯养成的绝佳时机,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习惯养成环境,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制定班级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当小学生不良习惯已养成,甚至影响学生品质时,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监督。制定班级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学生迫于教师的权威不得不去遵守这些规定,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就能规范学生行为。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涉及到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形成文字性语言展示在班级墙上,也可以制定一些口头性规定。但是不论班主任采取何种方法,必须要确保学生能够明确知道班级的制度规定,让学生知道如果违反规定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班级制度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及其行为表现,及时作出调整与更新,适应学生发展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习惯。例如: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每一个学期都制定一次班级制度,最初由班主任自行根据班级同学发展情况进行制定,在之后的学期可以先征求学生意见再制定班级制度,充分将学生的要求考虑到班级管理过程中。当然,班主任不能制定完班级管理制度之后不管不问,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反思其行为表现情况。类似过程能够提高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习惯养成的效率,促进学生道德品行的进一步提升。

二、实施评价机制督促学生自律

班级管理中只对学生进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实施评价机制对制度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实施评价机制,对班级制度实施效果以及学生改正不良行为表现具有积极作用。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评价机制作用,完善评价机制流程,对小学生优良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评价机制的实施需要班主任能彻底将其落实到实处,保证评价机制实施的长期性,同时班主任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归纳,及时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这样才能更有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良习惯,督促学生不断反思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评价机制大致分为三种,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大多数情况只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班主任是评级实施的主要管理者和主要控制者,这就使得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将三种评价机制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学生自评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促进学生自律能力的养成;通过同学互评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或事,发现他人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进而让学生避免相似情况出现在自己身上;通过教师评价让学生发现自身进步空间,督促自己改正不良习惯,给予学生进行自我纠正的动力。三种有效结合,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提供强大动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联合家长协助加强学生教育

尽管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习惯养成,但是仍然离不开联合家长,协助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班级管理与家长教育联合在一起,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美衔接,这是学生习惯养成的根本保证。小学生在学校里养成的习惯,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进一步巩固,使得优秀习惯内化于学生发展之中。班主任要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实现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实现班级管理效果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去。联合家长协助引导学生习惯养成,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程度,对于学生习惯养成具有促进作用。

家长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开始,小学阶段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联合家长,与家长达成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习惯养成是非常有利的。例如:班主任在学校对学生个人卫生进行管理与规定。班主任就要及时联系家长,将班级管理制度告知家长,确保学生不仅能在上学期间保持个人卫生,同时也能在家庭生活中仍然保持个人卫生。通过班主任与家长双方面的管理与监督,让小学生清楚认识到保持个人卫生是好习惯,并逐渐内化成小学生个人优秀习惯,进而不需要教师与家长监督就能时刻保持个人卫生。

小学生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班主任单方面努力就能实现的。小学生优秀习惯养成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经过长期性的管理与监督,才能实现小学生习惯养成。制定班级制度、实施评价机制和联合家长教育,加快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习惯班级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