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学校背景下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11-28 07:35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素质核心意识

顾 雷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江苏海门 226100)

引 言

生活力是儿童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其未来走向社会生活必须做好的生活准备。而新生活学校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培育儿童生活力的重要阵地。体育核心素养是儿童核心素养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反映着儿童的身心素质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儿童的未来健康与发展。因此,新生活学校的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儿童在精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体育综合素质的锻炼[1]。

一、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1.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是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儿童主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促进儿童体育综合素质发展的心理基础。健康意识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参与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儿童切实感受到体育学习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提高儿童参与意识,并在体育教育当中筛选和确定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第二,体育知识。在儿童体育教育当中需要注重体育有关知识的渗透,以便帮助儿童把握体育项目的基础规则,丰富儿童的体育人文知识,进而塑造儿童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赛事欣赏能力。

2.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是儿童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儿童在体育学习当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学习技能。体育技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体育锻炼技能。教师通过灵活运用多元化的体育教学策略,锻炼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并让儿童逐步形成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能力。同时指导儿童掌握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体育技能,让他们在体育锻炼当中得到身体素质的良好训练。第二,自我技能评价能力。此项能力主要指的是让儿童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使其能够从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当中选择与自身特点和体育运动需求相适应的项目类型。

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要素,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第一,运动素质。运动素质指的是借助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活动让儿童具备良好的体育活动力,能够在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当中展示能力和运动素质。第二,健康素质。健康素质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前者侧重的是身体指标,强调要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后者侧重的是心理指标,强调要运用多种方式在体育教学当中培育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其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新生活学校背景下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关注儿童体育技能养成

课程改革对体育运动技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定义,强调体育技能是体育活动当中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由此可见,体育运动技能应该成为实际教学的首要核心内容,更应该成为培育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首要环节。而在体育技能的培养方面,教师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指导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儿童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得到综合性的培养与锻炼。

第一,积极引入游戏活动,提高儿童参与体育技能训练的热情,保障体育教学贴近儿童生活。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符合他们的生活体验与经验,因此能够让儿童对体育技能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第二,明确体育技能训练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和儿童的实际特征要求给出层次化目标安排。教师要对儿童的当前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进行评估,制定差异化的训练目标,合理把控体育技能训练的时间、密度、强度等多个方面,确保技能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而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良好的体育意识,培养儿童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2.促进儿童体育品德塑造

体育品德是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一个重点,也是对儿童在体育学习当中所形成的体育精神道德的总称,除了会对儿童当前阶段的体育学习产生影响之外,还会对他们日后的人格发展产生作用。注重塑造儿童良好的体育品德能够让儿童在体育学习当中,敢于迎接一切困难和挑战,大胆地挑战以及发展自我,提高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等。而在当今信息繁杂和良莠不齐的背景下,儿童的思想容易受到冲击和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品德方面的偏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体育教师要注重在体育教学当中渗透体育品德这一核心素养教育,并抓住体育教学的有利时机,引导儿童塑造良好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在长跑教学当中对儿童进行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的体育品德教育,让他们的耐力水平得到综合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的教育方法提高儿童的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比方说可以组织篮球赛、接力赛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当中获得良好的竞赛体验,感受体育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

3.培养儿童良好健康行为

新生活学校对儿童体育课程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激发儿童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儿童正确健康行为的培养[2]。而且就体育教学学科的特性和本质而言,只有当儿童具备了积极健康的体育行为才能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和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生活学习习惯,进而让儿童终身受益。在全面倡导培育儿童核心素养的环境下,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将侧重点放在培养儿童的良好健康行为方面,特别是要运用规范严格的管理方法培养儿童规范意识。第一,在体育课前指导儿童做好上课准备,如果准备不充分的话则需要完善准备工作之后才能进入运动场。第二,在体育课上必须听从教师发出的各项指令,在参与课上的体育游戏活动时需要遵守规则。第三,在体育课的休息阶段需要到指定区域,并维护休息区的卫生与环境。第四,在课程结束后需要集合整队并报数,形成完善的规则与规范。通过长期的积累,儿童的规则意识能够逐步被确立下来,进而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和运动习惯。

4.有效运用激励教学评价

严肃刻板的体育教育氛围难以调动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甚至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这不仅会影响到儿童体育素质的锻炼,也难以达成培养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所以体育教师需要用恰当的教育策略为儿童营建轻松愉悦和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儿童体育兴趣,帮助儿童树立学习信心。其中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是提高儿童学习热情,增强儿童体育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举措,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同时也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在落实激励性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差异化的评价方法对不同的儿童进行激励,并根据儿童的个性化发展特征给出评语,让儿童增强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知。当然,对于儿童在体育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用委婉的方式给出纠正方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评价的主动权交到儿童手中,让儿童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切实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让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达成培养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

结 语

体育课程在推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体育课程也是新生活学校提高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儿童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对此,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育核心素养教育的核心,关注儿童体育技能的养成,促进儿童体育品德的塑造,培养儿童良好健康行为,有效运用激励教学评价,攻克体育教学难关,提升新生活学校体育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杰.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54.

[2]裴夺.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4,(1):138.

猜你喜欢
素质核心意识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