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教学定位 回归音乐本真

2018-11-28 07:35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本真音乐课预设

龚 熠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淮安 223000)

引 言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课堂更应当是自由发展的空间,利用声乐和器乐作为媒介,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行为,成为热爱生活、身心和谐的人。

一、“真假”博弈,现象思考

制约音乐课堂有多种因素,学校和教师应该客观认识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有效行使学校教育所赋予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合作、表现能力。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有以下三个现象:

(1)重教轻学:只视单向教学,忽视自主领悟;

(2)重知轻践:只视知识理解,忽视课外实践;

(3)重技轻德:只重视技能表演,忽视音乐教化。

二、聚焦定位,动态课堂

1.向善至美,明确课堂定位

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思想影响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教师听了无数次关于新课标解读的报告,也观摩了无数堂新理念下的音乐课,教师和学生的表现一律可以用“完满”二字来形容。激动之余,我们也在思索一个问题:音乐课该如何定位?

两大类型:

(1)常态课——常态课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着眼于常态课,是务本,探求有效课堂,是求道。常态课,重在积累,不需要多精美,但要“趣”和“实”,每一项练习的实,每一个环节的实,以趣引实,以实促趣。

(2)公开课——实际上是教师自身综合素养及课堂整体驾驭能力的体现。

无论哪种类型,都需要展示真实的、常态的教学情境,只有真实的课堂,才具有启发性、可学性和操作性。

2.启情悟智,把握学生定位

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教学体系所强调的都是以人为本,体验为主,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一系列趣味盎然的音乐体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并不等于把整个课堂给学生,教师仍然起到主导作用[1]。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定位,重视了“研学后教”,提高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范式充分体现,这样的音乐课是我们想要的音乐课。教师既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无实物模拟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润物无声,创新教材定位

教材是教学之本,我们对教材根深蒂固的虔诚,对教材执行起来不折不扣。音乐课首先考虑音乐的本身,然后再与本真课堂相联系。这样才能上好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同时在自然与趣味中将技能融于学习。

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兴趣去创新,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去创新,本节课将发声练习进行“变脸”,就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只要俯下身姿,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设计教材,想出办法,总有灵感再现,总会看到美丽的风景。

三、回归本体,素养提升

1.精心预设,促生成

预设是教学基本要求,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石,而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2]。音乐课堂中的预设则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学习需要及已有的音乐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音乐教育活动;音乐课堂中的生成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音乐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的调整,以引导学生活泼、主动地进行音乐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预设性,应给学生留以空间,因为学生是课堂上最大的变数;预设性不应把课堂时间占满,不然就会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赶时间,对学生关注不够,对于学生的突发状况不能及时应对,致使课堂程序化,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预设性,要考虑学生可能会展开的音乐联想、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可能会闪现的灵感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蕴含在教案中,也许这不经意的突发状况,反而会成为课堂上的“神来之笔”。

2.身随音动,重体验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观点认为:体态律动不同于韵律体操,也不同于舞蹈,它服从于音乐的指导,强调的是音乐。

善于运用身体各部位及外部的物品在课堂中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的节奏运动,带着学生在动态中体验音乐节奏微差、音乐内在美的细腻和自身敏捷反应能力,从而使学生乐于进行音乐学习并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情绪及情感的能力。体验音乐、体验情感是音乐改革的出发点和宗旨。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天性和本能,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

3.高效设问,撞思维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重要纽带。

精彩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参与环境,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让他们思而后得[3]。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提,没有智慧启示的问题不问,瞄准“靶心”,惜“问”如金,让学生真正融入学习中去。

4.有机合作,巧点缀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音乐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学生也更加活泼开朗。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主动或者善于表演,他们更希望自己和同伴相互合作,并在合作中找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教师应该遵循他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以一种自然轻松的状态参与到音乐实践中。这样既能降低编创难度,又能让学生浸润在本真课堂之中,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结 语

本真的课堂克服以往灌输式教育的缺陷和不足,从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自然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新型课堂。有快乐,才有本真。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关系,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形成依存制约关系,最终形成以教师、学生、音乐之间多维对话过程的自然课堂。

[参考文献]

[1]冯国蕊.关注课程标准,回归音乐本真[J].大众文艺,2017,(01):229.

[2]曹洪娟.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问题探究[J].亚太教育,2015,(06):51.

[3]蒋邦飞.如何让音乐公开课洗净铅华,回归本真[J].艺术科技,2013,(02):213.

猜你喜欢
本真音乐课预设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粽子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直观严谨相辉映,运动变化显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