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音 提升音乐表现力

2018-11-28 07:35金建华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腔体高音低音

金建华

(江苏省如东县栟茶小学,江苏如东 226400)

引 言

演绎一首歌曲高音部分的演唱往往是歌曲的难点部分。如何帮助小学生把握好歌曲的高音,是音乐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借助科学的训练,帮助小学生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是准确把握高音的关键。音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掌握轻松歌唱高音的妙法,提高小学生音乐的表现力。

一、位置协调,唱好中低声区

要想唱好高音,首先要打好中低音的歌唱基础。唱歌就好比盖楼房,要想楼房巍然耸立,就要打好地基,而中低音就是歌唱高音的基础。教师要从基础内容进行训练,科学地协调位置,找到中低音区的正确唱法,将声音位置统一起来,帮助学生体验轻松的歌唱,实现低中高音区变换时歌唱的通畅感。

例如,在学习歌曲《五月的夜晚》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将歌曲的高音唱得更完美,着重从中低音开始强调,体验声音位置的前后统一,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位置,达到轻松歌唱高音的目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唱歌是一种轻松的状态,不能大声喊唱,错误的唱法不仅仅会损坏嗓音,还会破坏歌唱的意境,并且会造成音准的误差,为此歌唱位置的协调相当重要。为了让学生体验得更加真切,教师采用字母哼唱的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乐句的练习,帮助学生找到歌唱中轻声歌唱的状态,体会中低音与高音歌唱时位置的统一,帮助学生获得高位置歌唱的轻松,有效地提高学生高音的把握能力,在唱准旋律的基础上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师在训练歌唱中高音把握能力的同时,要注重中低音的训练,要引导学生体会声音位置统一的歌唱,借助轻声哼唱的发声,帮助学生找到高位置歌唱的轻松,有效提高歌唱中高音的音准,让歌唱演绎变得更完美。

二、真假结合,度过换声区域

音乐旋律的起起伏伏构成了音乐的旋律美。一首歌曲在音符的高低变化之中表现着音乐的主题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精准地把握歌曲的旋律[1]。为了让声音更加流畅动听,教师要培养学生真假声结合的科学演唱,拓宽学生的音域范围,巧妙度过换声区域,让歌曲的演唱水平在科学的训练中稳步提升。

例如,在学习歌曲《送别》时,教师在课堂中着重强调了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达到真假声的完美结合。中低音区域的歌唱往往运用真声就能够完成,可歌曲的高音如果不结合方法的话,单凭嗓子喊唱恐怕很难唱上去。即使有的学生嗓门儿高,也往往会因为方法的不当而造成音色的瑕疵。为此,教师要在高音的歌唱中强调头腔的运用。所谓头腔,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假声。将假声融入高音的歌唱当中,会让歌唱变得更轻松。但歌唱不是仅用假声就行,它是真假声结合的过程,包括中低音的歌唱也要科学地融入假声。也就是说,无论低、中、高哪个音域,都应该讲究真假声结合的科学歌唱,而不是只用假声或者只用真声,否则就会出现前后声音位置不统一的现象。教师要结合科学的发声进行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巧妙度过换声点,让换声区域的音色更圆润、更动听,做到听不出换声点在哪里的那种自然流畅的效果,帮助学生提高歌唱水平。

歌唱要讲求真假声结合,这是轻松歌唱的秘诀。教师要展开科学的训练,帮助小学生体验低中高音域变化中真假声的科学结合,帮助他们训练换声区域的音色,做到声音的自然流畅,完美地歌唱高音,让真假声在音高的不断变化中默契配合,达到轻松歌唱的效果。

三、多元共鸣,腔体比例均匀

要想让学生将歌曲的高音演绎好,就要讲究多元共鸣的歌唱方法。教师要讲解共鸣歌唱的重要性,并结合一系列科学的训练达到轻松歌唱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强调腔体运用中比例的均匀,帮助小学生打破音域的概念,准确地把握好高音。

例如,在学习歌曲《西风的话》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三腔联合的共鸣歌唱原理,教师结合人体结构图,进行具体的讲解,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掌握何为三腔共鸣。三腔即胸腔、口腔、头腔,共鸣即三个腔体在歌唱中进行联合运作,打造一种通畅明亮的声音。三腔共鸣的歌唱讲究位置的统一和腔体的打开,要注重培养学生歌唱中那种积极的状态。为此,教师要进行现场的示范演唱,带领学生聆听多元共鸣的歌唱音色,并引导他们进行具体的发声练唱,通过反反复复的体验练习,找到三腔共鸣的歌唱状态。教师在训练中要强调各个腔体运用比例的不断变化,歌唱高音时头腔运用得相对多一些,歌唱中低音时胸腔比例相对多一些,各个腔体的运用比例是在音的高低变化中逐渐增多或者减少,腔体的比例要讲究均匀。教师要带领学生在科学的发声中打造共鸣歌唱的完美音色。

要想准确把握高音,就要讲求歌唱中科学的方法。教师结合歌唱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多元共鸣的歌唱方法,帮助他们体会各个腔体在歌唱旋律的起伏中,运用比例的均匀变化,帮助小学生在三腔共鸣的歌唱中体验轻松。

四、联合呼吸,支撑足够气息

科学的歌唱离不开正确的气息支撑,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唱好高音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引导及训练,让他们能够掌握胸腹式的联合呼吸方法,有效地支撑声音,打造动听的音色。教师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引导学生在科学的呼吸训练中学会正确吸气、保持及呼气,能够用足够的气息支撑歌唱,准确把握高音[2]。

例如,在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时,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呼吸训练,让其打好呼吸的基础,能够在气息的支撑中把握音准、唱好高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提高音乐的表现力。为此,教师要把气息的训练作为一个重点的教学内容常抓不懈,帮助学生底气十足地歌唱。教师从呼吸的吸气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吓一跳”的吸气训练,让他们深刻感知气沉丹田的感觉,把气息吸得深一些;随后引导学生体会气息的保持,用双手叉腰感知气息撑满腰腹部的感觉;最后进行呼气的训练,体会气息缓缓呼出,同时找到两肋向外扩张的支撑感,帮助学生完成胸腹式的联合呼吸训练。为了让学生体会气息支撑中轻松的歌唱高音,教师结合所学歌曲展开具体的歌唱练习,将歌曲的高潮部分单独拿出来,进行跟随钢琴的练唱,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教师进行科学的呼吸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胸腹式的联合呼吸方法,用足够的气息支撑声音,让歌唱变得更轻松。教师从呼吸的基础训练开始,从吸气到保持再到呼气,进行一系列的讲解及练习,引导学生做到气沉丹田、底气十足,在气息支撑中准确把握高音。

结 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歌唱训练时,要着重进行旋律高音的练习,将歌唱中的这一难点进行科学的处理,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协调好低中高音区的统一位置、处理好换声区的音色过渡、体会多元共鸣的腔体运用比例、学会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支撑,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歌唱方法中把高音处理得更完美,提升自身的歌唱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敏.音乐课堂如何唤醒学生的表现力[J].通俗歌曲,2016,(03):136.

[2]徐吉朗.探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04):26.

猜你喜欢
腔体高音低音
热力耦合下盐岩储气库腔体蠕变及稳定性研究
地铁盾构隧道复合腔体构件性能试验研究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快速有力,轻松自然,这才是高素质的低音效果 Krix(凯瑞斯) CYCLONIX 18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腔体一体化的研究
音乐艺考生需要牢记的五大考试战术
腔体深度对吸声系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