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落差” 确定学练起点

2018-11-29 22:24张春芳
名师在线 2018年13期
关键词:垫球学练起点

张春芳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江苏江阴 214400)

引 言

体育教学的原点在哪里?毫无疑问,体育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体能、体技学习状态出发。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状态,把握学生具体的体育学情,这是体育教学的应有之义。一方面,要从学生“学”出发,依托学生“学”展开;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又引领着学生的“学”[1]。可以这样说,体育学练中学生的“学情”与“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动态地处理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是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假如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展开教学。”

一、研究教材,洞察体育教学的逻辑起点

理想的体育教学就是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体育学练结果之间达成最大限度的一致,也就是说,学生都能达成体育学练的基本性目标,迈向体育学练的发展性目标、提升性目标。但现实状况却是:教师的预设与学生学情之间常常会出现“不匹配”现象,这就是“教学落差”。把握教学落差,运用教学落差,尽可能地缩小教学落差就是体育教学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研读教材,洞察体育教学的逻辑起点。某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教材,感觉到技术动作简单,于是将教材搁置一旁。这其实是教师站在自我立场上来理解体育教学的,这样往往导致教师对学生体育学练逻辑起点的误判,导致教师教学的漏洞百出。更有甚者,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快活”,他们从不研读教材,体育教学“脚踩西瓜皮,滑倒哪里是哪里”。显然,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例如,教学五年级《加速跑》时,一些体育教师由于不研读教材,就容易忽略“前脚掌蹬地”这一教学难点。而研读教材、研读体育运动技术的教师不仅关注“前脚掌蹬地”,而且加强蹬摆技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加速跑能力。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技术进行精细化加工,比如研究“蹬地角度”,研究是“摆动腿的上提、下压”,研究“如何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后蹬腿的蹬地速度”,研究“如何将后蹬力转换为向前水平力”,研究“如何提高摆动腿的上提、下压的速度”,研究“如何提高摆臂速率”,等等。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研究书本教材,更要研究技术动作本身。要分析教学目标的远与近,即哪些是体育教学的近景目标,哪些是体育教学的远景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站得高望得远”。

二、研究学生,把握体育教学的现实起点

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着眼于教材,更需要教师着眼于学生。一般而言,体育运动技术也就是体育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客观的,而学生的具体学情也就是学生体育学习的现实起点则是主观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现实起点[2]。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体育学练的可能水平转化为现实水平,就必须研究学生体育学练的现实起点。只有把握了学生体育教学的现实起点,才能制定出适切的教学目标,才能让教学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例如,教学六年级的《小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时,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小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运动技能的关键是:了解具体的垫球技术知识,掌握具体的垫球技术能力。着眼于整个“小排球”的单元教学,其客观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要求是:正面双手垫球时能够快速移动,对准来球;击球时两手臂能够伸直、夹紧、提肩,用腕关节以上小臂击球;在双手正面垫球时,学生的上肢和下肢能够协调用力,击球时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这些技术要领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穿插于整个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之中。但是从课前对学生的体育前测中,我发现学生对排球垫球的基础比较薄弱。基于此,我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定位为:首先学会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手型,能够掌握适时地进行前抱手,能够根据来球方向移动脚步,能够形成正面双手垫球的正确击球点,能够将两手臂夹紧,能够做好压腕顶肘的动作,能够学会用蹬腿、提肩和抬臂动作来迎球。这样的目标定位和教学内容的设定,让教学能够切入学生体育学练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运动经验高度匹配,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基于学生的具体学情,其次要有一定的“提高度”。对学生体育学练目标定位太高或者太低,体育教学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把握好学生的体育学练具体学情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张力,正是体育教学艺术性的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教学前测法等暴露学生的学情,让学生的体育学情从隐性走向显性,从而精准把脉学生的学情,让体育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研究课堂,跟进体育教学的生成起点

体育教学不仅要研究教材、研究技术、研究学生,更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地、动态地调整体育教学的起点,这种教学的起点,笔者将之称之为“生成起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预设多种粗放型的方案,通过把握教学的主方向,跟进学生体育学练的生成起点。当然,有时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只有灵活改变教学预设,让教学预设契合课堂生成,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体育学习的“新航道”,诞生学生体育学习的新精彩。

例如,教学六年级的《行进间投篮》,我在预设中准备了“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和“行进间单手头上投篮”两种动作,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示范,准备让学生进行学练。但没有想到这个班级有许多学生是学校篮球队的学生,他们纷纷喊道:“这个动作我们都已经会了。”此时,我果断调整教学预设,将“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和“行进间单手头上投篮”的单一教学预设,改成了多种教学方案,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没有参加学校篮球队学生的学练,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学校篮球队球员的技术水平。于是,我将双手、单手和低手、胸前、头上等投篮动作,甚至空中换手、拉杆等动作都纳入教学目标和预案之中,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练和发展。有了这样灵活的教学调整,每一个学段的学生都在课堂中积极学练。不仅如此,低学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学练得更加努力,他们都希望通过考核后,能够快速地进入到高的学段,而高的学段的学生也乐于展示。整个体育课堂学生积极学练,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场面,构建出了分层教学的良好教学格局。

在体育教学中,当学生的现实起点与教学的逻辑起点不一致时,教师要能主动调整教学预设、方案,让教学预设、方案能够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育学练,从而有效地组织学生的体育学练活动,实现“学路”与“教路”的无缝对接。

结 语

学生体育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打开高效体育教学秘密的一扇窗户。探寻学生的体育学练起点,本质上就是要分析学生“现在在哪里”“将要到哪里”“可能到哪里”等路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制定出适当的体育教学目标,设定出合理的体育学练内容,让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1] 张海平.精准分析学情 针对实施教学[J].体育教学,2016,36(12):31-32.

[2] 李健.体育教学设计中学情动态分析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6,(07):37-38.

猜你喜欢
垫球学练起点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创生
六月·起点
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排球垫球熟练度的方法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疯狂迷宫大作战
新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