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体育核心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2018-11-29 22:24
名师在线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教师素质

赵 晖

(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小学,江苏常熟 215500)

引 言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当前的教学形势来看,我国各阶段的教育已经开始注重“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了,在此基础之上,很多学校正在积极依照课程标准“建造”符合自身教学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1]。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当前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并且努力地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一、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健康意识

所谓健康意识,主要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是培养学生主动并且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并且还能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体育爱好,像是篮球、跑步、乒乓球等。其二,是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即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依照教材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明晰一些常见的体育项目的规则,借此来加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对体育赛事的鉴赏能力。

(二)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主要是指“锻炼技能”和“自我认知”的能力。首先,“锻炼技能”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到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项目的技能,以保证学生能正常参与日常的一些体育活动。其次,“自我认知”是指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进行自我评估,如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评估自己是否适应某种体育活动,借此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运动。

(三)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除了运动素质以外,还包括健康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使自己获得能充分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健康素质是指学生能够通过锻炼获取一些有关自身状况的信息,并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帮助自己继续锻炼身体,进而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二、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一)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高效的体育教师。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二)体育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给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之外,还应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运动会来唤醒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又或者利用网络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像是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借此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当然,值得注意是,在观看比赛之前,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充分理解所观看比赛的规则,不然观看比赛的过程就成了“外行看热闹”的瞎看,这非但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还耽误了体育课教学的开展。除此之外,教师必须要重视日常小事对学生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向学生渗透“体育意识”,教师不妨联合有关部门在学校的告示栏里张贴一些有关体育的宣传标语,并组织专人对标语的内容进行定期更换,进而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

(三)体育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照本宣科”,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体育这门科目的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将很可能对体育课产生倦怠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所以,要想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必须要在充分理解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依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当前众多教学方法来看,“游戏教学法”最为贴合体育课的特点,而且该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品格。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可以采用《占领阵地》的游戏方式,即:让学生随机分组,每组5人,然后让他们在游戏开始前一起站到一张报纸上,并且要求小组成员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触碰地面,成功之后将报纸撕去二分之一,接着再站,成功之后再撕,以此类推,直到游戏失败,最后报纸最小且能让组员全都站进去的小组获胜。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获得胜利,不得不绞尽脑汁思考最佳方案,而为了站进更小的报纸内,他们又必须通力合作。这在不知不觉间既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又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还增添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进而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2]。

(四)体育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

尽管小学生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对各种体育项目的完成度不高,但教师决不能因此就忽视了他们进行体育技能的训练。按照当前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去提升学生独立完成体育项目的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并且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此外,由于大部分的学生是体育学困生,所以他们在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时候不会像优等生那么游刃有余,很有可能会因为在训练过程中遇到了瓶颈而自暴自弃。例如,对技能性要求比较高的体育项目如篮球,具有良好心态的学生往往无须任何引导就能坚持不懈,而意志力薄弱、心理调整能力差、缺乏进取精神的学生往往会中途退场,甚至在体育教学比赛课开始的时候就直接表现出不感兴趣、不愿参与的情绪。对于这类项目的教学,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如采用临时调整比赛规则,对学困生较多的一队可以调整为投篮碰到篮圈即算得分,而优等生一队必须投进才算得分;或者变化得分值,可将学困生多的队伍得分提高至3分球(原2分球)、4分球(原3分球),优等生队则保持原规则;还可以将难于掌握的三步上篮技术临时调整为允许学困生四步上篮等多种手段整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逐步提升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意志品质的目的。

结 语

总之,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体育教师必须自觉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多费心思,多出力气,积极去改进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而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充分落实。

[1] 巫锦敏.小学体育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06):21.

[2] 张健.注重情感渗透,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格[J].考试周刊,2014,(79):107.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成语魔方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