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1+3”听力训练探究

2018-11-29 09:24凌静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听力教材文章

凌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要学会倾听,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听力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听力训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当前,不少小学都在进行听力训练的研究,但据调查数据显示,听力训练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的引领、时间的保证;很多教师认为一周固定的语文课才8节,很少有时间专门进行听力训练;听力材料开发困难,一线教师缺少时间与精力、水平与能力、方法与指导;教师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转变教学观念有一定难度。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以立足课堂40分钟的听力训练方式呢?我们大胆实践,以教材内的课文为基点,用“1+3”训练的方式实现听力训练。“1”是指教材编排的课文本身,“3”是指根据所学课文,最少选取3篇课外文章有机整合成听力文本。“1+3”式听力教学训练就是基于教材文本,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开展听力训练。根据实践,我们提出了以下操作模式。

一、“三种角度”选文

如何根据教材“1”的特点,选择“3”的听力文本呢?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文。

1.从内容角度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主题为单元编排的。因此从单元内容角度进行听力篇目的选择是很便捷的途径。可以把与单元内容相近或者相关联的文章作为课堂补充听力篇目,并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有目的的主题听力训练。

【案例一】

2.从文体角度

有趣的儿童诗、生动的童话故事、严谨的说明文、情节生动的小說……各种文体特点鲜明,深受小学生喜爱。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文体特点,对提升学生的听力大有益处。

【案例二】

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好各组文章,能够充实教学文本内容,拓展延伸学生的课外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的

能力。

3.从年龄角度

以学段进行区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选择听力材料,所选材料更

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效果更

显著。

【案例三】

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展阅读知识面。根据学生年龄选择不同类别的文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三种方式”推进课堂

语文听力学习要“得法于课内”。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方法。学生在理解、领悟并得法后,能举一反三,迁移到课外的听力学习中,进而 “得益于课外”。基于教材“1” 推进“3”的听力学习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迁移导入式

根据学生学段特点,迁移不同的听力要求。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语文教学以句为主,中年级以段为主,高年级以篇为主。

(1)低年级听段落。

二年级是学生思维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抓住最佳时机为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文本中一些好的段落,将经典的段落积累下来,最后学习运用。这样为听、说打好基础,以便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低年级的听力训练重点是段落,训练时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听清段落讲了什么,并能运用不同形式转述出来。

如在学习《泉水》一课时,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泉水来到哪里?看见了什么?说了什么?出示句式:泉水来到 ,看见

,泉水说:“ 。”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在此训练基础上再进行听力训练。

听故事《众徒学艺》中的段落,听完后按提示完成填空。

①猫师傅收了老虎、 、

三个徒弟。

② 学会了猫师傅的看家本领 。

(2)中年级听短文 。

中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段意、了解写法,引导学生写好一篇短文。因此,中年级听力训练的侧重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短文听力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听力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多体会、理解段落,并在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让学生明白这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主要写了西沙群岛的鱼多,接着马上进行听力训练。

听短文故事《竹》,听完后按提示完成填空。

①作者从竹竿、 的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②“岁寒三友”是指梅、

、 。

③竹竿既是 的材料,又是 的原料。

(3)高年级听长文。

高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常识、结构方式、叙事顺序等。在此基础上,高年级应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听长文,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能够知道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

如在学习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让学生先明白作者通过写人与艇的关系突出了小艇的重要性,写小艇实际是想让读者对威尼斯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知道文章还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修辞手法后再进行听力训练。

听长文故事《地球上的鸟类》,听完后按提示完成习题。

①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 种。

②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北极是全世界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 )

B.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过冬,也不愿意在南极去送死。( )

③这篇短文主要运用了

( )和( )等说明方法。

2.主题探究式

基于教材开展“主题探究式”听力教学训练,指的是在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基础上进行选文。具体操作流程为:

【案例】

三年级下册“神奇的科技世界”一组课文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妙不可言的位置》《神桥》《电脑上种蔬菜》等都是相同主题的文章,可以进行听力训练。

《妙不可言的位置》这篇科学常识文进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和太阳有这样密切的关系,从而增加学生对太阳的了解。

①地球与太阳之间妙不可言的位置,为地球带来了什么好处?请用你听到的句子说

一说。

②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而其他星球上没有呢?

在感受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增长了自然知识,对太阳、月球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文学习的同时进行相关主题的听力训练,既能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又能拓展知识面,这样源于教材但又超越教材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喜爱。

通过相同主题的选文进行整篇文章的听力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一定会大有长进,学习注意力也一定会大有提高。

3.趣味激发式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但并不是所有故事都喜欢听,都能听进去。有些故事过于枯燥、缺少趣味,学生听起来会感到乏味。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能听懂的、能听进去的进行听力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趣”听童话。

童话故事生动形象,学生喜闻乐见。通過学习童话语言,能让学生充满童真童趣。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乐意听,潜移默化之中也会增进对故事的理解。教学时,我们要把基调定在“趣味性”上,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听故事中,轻轻松松学语文。

(2)“趣”设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生动有趣的。这些课文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对话表演,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雪地里的神仙》。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

①有 个孩子把脸印在雪地上了?

②孩子们抓到神仙了吗?

③根据所听故事内容,我们继续讨论讨论雪地里的趣事吧!

当学生沉浸在情境中,享受听、读文章的乐趣,感受听文章带来的特有魅力时,不仅提高

了自己的听力,更能真正喜欢上

语文。

三、“三种评价”齐头并进

基于听力训练研究,如何进行听力素养评价呢?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1+3”的听力评价探索,让基于课堂的评价、基于单元的评价、基于个体的评价三种评价方式齐头并进。

1.基于课堂的评价

结合“1+3”的听力训练探究,我们在课堂中的评价采用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方式,将评价贯穿听力课堂的全过程。

一般在听力结束后,评价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我们对学生进行检测,看看学生是否能够抓住文本要点去听,是否听懂了故事内容,并从中提取出相关信息。

如在听完《宝岛台湾》一文后,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题。

台湾享有“米仓”“糖库”

“ ”和“ ”的美名。

(2)填空题,请把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①台湾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将近( )米,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

A.3000 B.4000 C.5000

②台湾岛的西部平原盛产

( )和( ),人们把它叫作“米仓”和“糖库”。

A.稻米 B.甜菜 C.甘蔗

(3)判断题。

台湾岛上树木繁茂,高山地区有密密层层的阔叶林。( )

这种课堂评价方式对于检测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听,是否对文本有一定的信息提取能力、概括能力等有直观的效果。

2.基于单元的评价

如何在单元中评价学生的听力能力呢?结合单元知识点,用“1+3”的评价方式进行检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专题是“细心观察”。学习《花钟》,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学习《蜜蜂》,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学习《玩出了名堂》,知道了列文虎克在玩耍中发明显微镜;学习《找骆驼》,观察骆驼的特征,思考商人是如何找到骆驼的。在学完本单元后,对学生进行专题听力评价,这样的“1+3”听力评价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如在听故事《达尔文认真观察》《牛顿的故事》《爱迪生孵小鸡》后填空,回答问题。

(1)达尔文是世界著名的

( ),他会爬到树上看( )。

(2)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经过思考,得出了地心引力,人们又把它叫作( )。

(3)爱迪生坐在草窝上,是想( )。

(4)请结合以上三个故事,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小时候做过哪些观察实验?结果怎样?

3.基于个体的评价

在听力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听力评价可以进行分层评价。首先,根据学生听力能力的不同,把评价分为A、B、C三个等级。其次,根据三个等级的不同标准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如下表。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1+3”式的听力训练,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丰富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相信听力训练一定会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中有更大的突破。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听力教材文章
教材精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