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品德量化评价的藩篱

2018-11-30 09:27齐学红
中国德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品德指标道德

齐学红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中的科学主义诉求日益凸显,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打着科学规范的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应运而生。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断生产标准的时代,学校要有办学标准,与之相应的,还要有好课程的标准、好教师的标准、好学生的标准。教育成为围绕一系列标准运作的生产流水线,与我们一贯提倡的尊重个性和个体差异性的教育理念无疑是相悖的。于是,在这样的标准化追求下,很多基层学校需要应对的不仅是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升学指标,而且还有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而所有的检查和评比无不以材料作为重要依据。

学生品德评价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毋庸置疑也需要一系列活动或材料作为支撑,体现为不断追求量化评价,试图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这里,需要我们不断追问的是,“好学生”的评价是有标准的吗?按照一套标准来评价,是否能夠培养出“好学生”呢?

评价本身就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评价即培养。而迄今为止的学生评价,不过是把学生的品德评价分成若干指标,如道德的知情意行、学生的核心素养等。这样的标准是否科学尚且不论,现实中的许多做法往往差强人意。如有的学校设立道德银行,为学生“好”的言行加分;有的学校则对学生实行等级评价,对学生的言行进行优良、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学生在校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量化为分数、等级或各种奖励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在一系列“评优评先”活动背后的社会乱象,这样的评价无疑是把学生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方向引导。于是乎,我们评出的一些所谓的“好学生”,无疑比其他同学更加精明,更会计较个人成败得失,更容易成为当下学校评价体系下的“既得利益者”,其社会化结果不过是成为一群善于投机取巧者而已。

在笔者看来,学生品德评价工作不是制定一系列精细的量化指标,而是要帮助学生进行丰富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社会,学会与人交往,不断增长才干。例如,针对国家正在实施的研学旅行项目、学生志愿者活动等开展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是品德评价的时代使命。同时,品德评价应建立在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基础之上,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会选择的主动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品德指标道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跟踪导练(五)(2)
好学者贤
道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