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让实验教学“简”而“茂”
——浅谈微课如何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2018-12-01 05:01浙江宁波市曙光小学胡卓娜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影子课外个性化

浙江宁波市曙光小学 胡卓娜

微课因为高效、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越来越受教师们的喜爱。将微课合理地应用可以优化科学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简”而“茂”。但在观看小学科学现有微课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微课都是讲授型的,或是对实验方法的讲解,或是实验现象的呈现和解释。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如何合理应用微课,优化科学实验教学呢?笔者从微课助课外探究、破教学难点、促个性发展三个方面谈谈微课的优化设计。

一、借微课之力,助课外探究

浙教版科学教材中,有许多课外探究活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组织课外实验探究时常常会碰到这两个问题:一是探究方法无法现场指导,导致学生探究失败;二是实验过程、现象无法真实地呈现,导致交流研讨冷场。将微课用于课外实验探究,上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打破时空限制,指导探究方法

当今互联网已经十分发达,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QQ群甚至微信群。将课外实验探究时的方法指导发送到班级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观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能随时进行互动交流。如在《天气》单元,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观察近一个月的天气。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云的认识存在许多困惑。针对“云的类型”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将云微课上传班级群,方便学生随时观看。此外,学生还可以将看到的云拍摄下来上传到群里,进行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2.再现实验过程,促进交流研讨

传统的课堂,学生在交流研讨课外探究时,往往用数据或画图表的形式展示探究结果。如果将探究的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微课在课内回放,有助于学生交流研讨。如在探究《一天中的影子变化》时,笔者发给学生一样长的牙签棒组织学生周末观察上午9点到下午5点每个整点时牙签棒在阳光下的影子,并将影子画出来测量其长度,同时特别提醒学生观察什么时候影子最短。此外,笔者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拍摄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的视频,然后将视频导入Camtasia Studio软件中,进行编辑。11点40分之前的影子变化和12点之后的影子变化编辑成快速播放,将关键时间点的影子位置编辑成暂停播放并用红线进行标注,同时配音讲解。这样就制作成了微课。课内研讨时,学生借助画的影子图、测量的数据很快发现一天中影子是“先变短后变长,中午最短”,但对于“影子是不是中午12点最短”这一问题产生了争议。借助微课,生动地再现了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过程,学生发现12点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刻,影子最短的时刻应该是12点以前。这一发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再一次激发了他们课外探究的欲望。

二、借微课之力,破教学难点

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实验材料的限制、学生之前错误概念等原因影响某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在上完《水与水蒸气》这一课后,学生常常会把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误认为水蒸气;在上完《声音的变化》这节课后,很多学生依然分辨不出声音的高低变化与物体长短、粗细之间的关系。借助微课就能让一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1.放大实验细节,带来视觉冲击

《水与水蒸气》这课中学生明明已经知道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但还是会有许多学生将冬天呼出来的“白气”误认为水蒸气,究其原因是生活中很多人一直都有这种错误的认识,这一错误的前概念在学生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

曾经有教师利用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平底烧瓶、橡皮塞、玻璃管等安装一个水加热的装置,并加热。用iphone5s充当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手机视频拍摄中的延时摄影功能拍摄了水加热过程中导管口发生的现象。通过视频观察发现导管上方冒出了“白气”,但“白气”和导管处却有一段明显的“空白”,这段“空白”就是水蒸气。将这段视频中的这一现象通过编辑进行放大并配音制作成微课给学生看,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一视觉冲击很好地纠正了学生有关“白气”就是“水蒸气”这一错误的前概念。

2.回放操作难点,提高指导效率

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有一节课要求学生做一个电磁铁,操作前期的压轴和后期的打结是一个操作难点。传统课堂中往往教师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但总有些学生没看明白。如果教师对学生个别指导,学生太多,时间上又受到限制。利用微课,把整个微课制作录制下来,并把关键处做慢动作且放大处理,学生会一目了然,操作也相应地简单许多。

曾有教师录制过一个制作电磁铁的微课。手机固定在小型三脚架上,用前置摄像头对准双手(利于拍摄者看清拍摄的整个过程),调整摄像头和手之间的距离,使整个手部动作占满屏幕的1/2以上,录制整个制作电磁铁的过程。尤其是前期的压线和后期的打结,手部动作刻意朝向摄像头,动作标准且速度放慢,使所有的小细节都展示出来。整个过程3分钟左右,之后再将视频导入Camtasia Studio软件中,进行编辑。某些关键细节处原速播放,或者放大播放;在铁钉上绕线圈,3倍速度播放,最终可以把整个过程浓缩在1分钟左右。课堂上学生制作电磁铁时,先看一遍。学生动手制作的同时,屏幕上循环播放,学生一有不会,抬头再看一遍即可,省时、方便。

三、借微课之力,促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个性化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借助微课,能改变传统教学齐步走的弊端,促使个性化教学。

1.课堂内个性化教学

现在的课堂一般都是大班化教学,教师要面对三四十个学生。课堂上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更谈不上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借助微课,教师可以对部分课程开展个性化教学。如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常常会碰到许多问题,这时教师穿梭于学生之间却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一一指导,常常导致部分学生以为气泡或镜片中的污质就是细胞,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调试了一节课都没有成功。如果借助微课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每组配备一台电脑,教师将事先制作的微课传入学生的电脑:微课显微镜的结构、视野里黑漆漆的、视野里找不到观察的细胞、隐约看到观察对象但很模糊、视野里只有少量的细胞、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当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碰到了问题,只要在电脑中打开相应的视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个性化教学。

2.课外个性化教学

教师利用微课不仅可以在课堂内开展个性化教学,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个性化教学。例如,学生在初次接触温度计的时候,温度计的读数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零以下的读数。如果教师将温度计的这些错误读法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错误答案调到相应的错误点回放进行解惑。教师还可以开发适合学生课外探究的拓展性实验和趣味实验发送在班级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在课间或群里和教师进行交流,如趣味实验《气球提碗》。

微课的出现使实验教学模式发生了反转,合理应用微课可以优化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潜心研究微课,可以促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猜你喜欢
影子课外个性化
小满课外班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What a Nice Friend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