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对策研究

2018-12-06 10:33申彩红汤红娜
时代经贸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建设

熊 英 申彩红 刘 潇 汤红娜

(中共保定市委党校,河北 保定071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空间布局更加紧凑,大中型城市导致的城市病愈加明显。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能有效的疏解城市功能,而且能带动城乡结合地区以及乡村的发展,进而对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保定市特色小镇的现状及优势

保定自古为地理冲要,京畿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明显的地理及文化优势。而所属保定各地区,各具特色,发展也存在梯度,有助于开发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的经济基础和支撑,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是特色小镇的灵魂,保定具有丰富而有内涵的资源,为打造特色小镇有很大的空间。

保定市第一批示范类、创建类和培育类特色小镇共有31个,发展势头迅猛。其中京南特色小镇发展较为突出。其发挥产业、园区、工业、城巿等方面的优势,依托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凭借媒体平台宣传等,获得良好的口碑。目前,保定特色小镇依据产业不同共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历史经典产业类。如定兴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镇,以西厢影视小镇、王实甫文化创意产业园为空间载体,以高端休闲旅游及文化创意产业为发展动力,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打造非遗生产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基地。二是文化旅游产业类。如易县恋乡·太行水镇,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传承民俗文化,驱动农村三产融合,构建乡村资源整合平台,创建乡村旅游综合体乡村文化传承地、品牌农产品基地等旅游新业态,打造美丽乡村风情体验地。三是健康产业类。如以智慧颐养、静享生活为主题的涞水县月亮湾康养小镇,兼有休闲娱乐、会展商务、养老养生、教育培训、户外运动等多种功能。四是时尚产业类。如白沟特色商贸小镇,依托于原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和旅游购物四大产业,结合时尚化、品牌化、高端化的转型发展需求,打造集市场贸易、创意设计、商务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时尚产业文化中心。

二、保定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特色小镇认识理念有失偏颇

特色小镇是个整体性概念,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载体。特色小镇的发轫动因,应该说是社会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的必然产物。首先小镇不意味着“小”。为了避免“大”,一味追求“小”,把“小”理解为区域范围的涵盖小,使一些地区遭到人为行政上的割裂和分离,忽视了历史性传承关系和经济互动性,影响到区域间整体性、协同性发展。其次,特色不意味着“偏”。有的地区管理者为了特色而特色,甚至不惜歪曲历史事实,生搬硬套历史名人和典故,打造历史小镇。以致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古城等人造景观,千篇一律的古文化购物街、商业街,效果甚微,甚至招来骂名,造成资金和人员浪费。此外,偏重于模仿,照搬成功案例,忽视自身特点。或是缺乏有内涵的挖掘,导致有产业无消费、有规划无文创和有特色无灵魂等问题。

(二)对特色小镇治理上缺位

偏重建设和投资,忽视后期运营及管理,是不少特色小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也是导致政府投入积极性高,而企业等第三份机构关注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政策大都是鼓励企业资金及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及城镇建设等项目,并作为投资方获得剩余收益。虽然能够吸引资本带动发展,节约人力物力,但也引发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商业资本有天生的逐利行为,城乡结合地区一般基础设施薄弱,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土地要素成为吸引投资的重点。而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容易与地方政府一起成为级差地租的剩余索取者,使得特色小镇建设停留在盲目征地用来变相开发房地产项目,以收取租金为目的的重复建设商业项目等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后期管理人员缺乏,水平不高,懒政思维等多方面原因,致使不少特色小镇后期运营陷入困境,甚至部分小镇成为空心小镇。而资本投入收不回来,导致第三方资金后期投入或是意愿不强,有效投资不足,或是处于观望状态,甚至会影响其他特色小镇投资建设步伐,进入恶性循环中。

(三)特色小镇功能融合度不高

部分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或是单独侧重单一功能,相对分散的独立运作或是旅游文化,或是产业聚集等;或是生搬硬套将诸多成功因素捆绑,并未实现真正融合,导致特色小镇建设质量不高,后劲不足。而融合度不高使得整体层次不高,导致特色小镇缺乏高端要素,创新匮乏,难以吸引高端企业投入和人才引进。

三、保定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合理定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保定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当前发展大势所趋,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合理定位,不能趋于功利,强调高质量、内涵式建设。以人为本涵盖两个层面,一方面要在整体规划时突出人的理念。在规划蓝图设计时,注重结合并挖掘地方特色,关注点落到京津冀经济文化圈上,或是发挥地域交通优势打造现代化娱乐购物功能突出小镇,或是依据自然及人文景观打造度假和历史及红色文化小镇,或是利用经济产业优势打造产业或是高科技技术支撑参观互动模式的创新型小镇。设计理念上突出以人的实际需求为本,注意与相临近地区及小镇的比较优势, 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避免单纯模仿行为“千镇一面”,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小镇建设过程中需要打破现存常规性布局更要突出以人为本。农村流动人口在当前的城镇化模式中无安栖之地。在建设特色小镇规划时,不仅考虑当前补偿性措施,还要结合未来居民所需,才能使人口的主体打破流动状态而真正“落地”。人不但是特色小镇的居住主体,更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特色小镇不但要注重人口导入,更要稳定原著居民。广泛吸纳原著居民参与小镇建设,对原著居民需求实施有效供给,完善社区功能,更有助于节省行政成本。

(二)创新特色小镇治理理念,注重政策协同性和措施有效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资金配套支持,土地要素保障,人才队伍支撑,服务管理创新等为一整套治理方式,不能单独割裂开来,或是只偏重一个方面。减少行政命令,突出高质量服务,打破单纯行政区划及部门限制,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实行一部门负责到底。在审批过程中沿革程序,要警惕在建设特色小镇中运动化趋势,盲目跟风的行为。注重对投资企业考察,除了项目储备充足外,还要注重后期资金到位,减少运营风险。特色小镇治理主体多元化,注重民众参与,运行机制突出平台化和网络化建设。在政策落地上下功夫,减少政策的风险性。在评估方面精细化,注重赏罚分明,奖赏有度,采取有效的退出机制,包括对发展不到位及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特色小镇摘牌,或是扣回奖励资金等物质及精神上的惩罚。实行日常性及有效监管,尤其是对商业住宅项目和环境污染的监管,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隐患等。实行动态调整政策,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做出相应对策。

(三)注重软件建设与舆论宣传

首先,且不说文化及旅游类特色小镇,即便是产业型和高科技型等特色小镇,背后必须有文化等软件的支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仅为特色小镇的起步,更深层次的发展是对其特有的文化建设,所谓留得住乡愁,突出文化特点。其次,特色小镇本身是一个开放性平台,对人才引进和留住,以及对人才培养是其得以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生产,是尽可能的吸引有“才”的人来创业就业,长期定居。从需要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盈利模式等方面,都与旅游不同。特色小镇要发展产业,吸引人才,就应该多建人才公寓,从幼儿园、小学、医院等设施方面加强,这才留的住人才。此外,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打造独具特色名牌效应,以点带面促进特色小镇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一个整体而全面的系统性工程,不单单涉及到小镇自身建设,更事关产业转型,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一系列综合性工程的建设。在构建科学合理蓝图下,结合每个小镇的特色推进才能真正使特色小镇成为保定名牌。

参考文献:

[1]仇丽萍:《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决策咨询》,2017年6月。

[2]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同济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3]尹晓敏:《对当前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浙江经济》,2016年第19期。林峰,《特色小镇孵化器:特色小镇全产业链全程服务解决方案》,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01

[4]陶雯,赵中星,李家勋.新的发展理念下特色小镇建设浅析[J].时代经贸,2017 (15).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建设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