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学习与应用探究

2018-12-07 01:43侯嘉南
新一代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分类讨论

侯嘉南

摘 要: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同学们掌握用错位相减法和定义法推导公式的方法,并在推导中积极的思考,通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错位相减法以及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自己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错位相减法;分类讨论;类比与转化

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萨,问他有什么要求。西萨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一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不假思索地说:“这太简单了!”马上就吩咐手下马上去办。过了好久,手下人惊慌失措地跑过来,报告国王:“不好了!不好了!”国王听完报告之后也傻眼了。你猜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按照国际象棋发明者西萨的要求,经过计算,即便把印度近几十年生产的所有麦子加起来也不够给这位西萨的。

从给出一颗麦粒开始,到第64个格子就给出了自己的江山吗?国王糊涂了,傻了。

这就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运用,是进一步学习数列知识和解决一类求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那么到底要给西萨多少麦子呢?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如何推导呢?

写出麦粒总数:1+2+22+23+……263

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之前,计算这个公式可以用一个笨办法,那就是用计算器依次算出各项的值,然后再求和。但是这个办法仅适用于有限的项数,太多了就计算不出来了。这就需要学习公式,需要清楚这个数列的特点,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很明显,稍作仔细观察我们就能发现,在1+2+22+23+……263这个数列里面,每一项都有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探究1:设1+2+22+23+……263,记为(1)式,

探究2: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1)式两边同乘以2,则有2S64=2+22+23+……263+264,记为(2)式。

比较(1)(2)两式,你发现了什么?

数学的思维就是这样神奇,貌似复杂难解甚至无解的题目,一旦转换一下思维,整个情况就会完全改观,变得简单明了易解。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比较(1)(2)两式,关键是变“加”为“减”,而这简单的一个变“加”为“减”,在教授知识的教师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时需要着力的地方,也正是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经过比较、研究,学生能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S64=264-1,这就是错位相减法。

纵观全过程,错位相减关键是(1)式两边都同乘以了2。那么反思一下: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我们可以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an},首项为a1,公比为q,如何求前n项和Sn?学生可以尝试自主探究,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探究:由(1-q)Sn=a1-a1qn得Sn=对不对?

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

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1时是什么数列?

此时Sn=?

得出结论:因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结论比较容易推导。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来?最后得出公式:

Sn=na1, q=1=, q≠1

学会公式推导之后,要再加强练习。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养成多元反馈看自己的习惯。

例1:求等比数列,,,,…前10项和;

等比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是;

已知等比数列,,,,…求第5项到第13项的和;

已知等比数列,,,,…求前2n项中所有奇数项的和。

然后,再尝试自己编一道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同学们不会拘泥于完成几道题目就可以了,而是能够把知识学活,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造力及自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高中生正好处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期,应尝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同学们掌握用错位相减法和定义法推导公式的方法,并在推导中积极的思考,通过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错位相减法以及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自己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分类讨论
浅析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我是如何上好“点到直线距离”这节课的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一道物理高考题的思考
浅析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
“三个二次”含参问题中优化或回避讨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