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2018-12-08 11:17孙萌
现代交际 2018年17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政教育高校

孙萌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思想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群体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以期能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 思政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133-02

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出现了道德群体滑坡现象,高校思政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法与网络教育途径结合起来,改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由之路。这也要求高校正视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争取将高校思想教育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1)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复杂多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不容乐观。如受金钱崇拜、超前消费等思想观念影响,一些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认同感不断降低。在网络文化浸润下,一些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大学生网络犯罪事件也日趋增多。在新形势下,要想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高校必须创新思政教育观念,以网络建设和多维互动的育人机制为重点,完善思政工作机制。但是,结合实际来看,由于资金不足,人手有限,许多高校尚未以网络为中心构建多维互动的思政工作机制,网络思想教育体制缺位,必然会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思政教育模式老化,后劲不足。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告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式,各行业要以“互联网+”为驱动实现创新发展。响应政府号召,许多高校都以校园网建设为基础,创建了德育和思政教育网站,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和传播载体,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网站都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更新慢等问题,网站建设水平较低,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如一些高校虽然都安排了專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由他们负责微信、微博、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工作繁重,经验欠缺,所以新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单一,加上更新缓慢,以至于平台的访问量较低。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1)革新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在先进的思政教育工作观念指导下进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全球化、开放性的平台,人与网络共生、与万物互联。要想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必须尊重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统筹人、财、物资源,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顶层设计,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确切来说,高校要本着开放的心态,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有机链接起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为终极目标,完善思政网络教育机制,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打造一直强大的网络思政师资队伍,培养一批精通网络技术的思政教师,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打好基础。然后,将微博、微信、贴吧等媒介融合到一起,建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挥网络优势,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此外,在思政教育中,高校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渠道,借助双向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信息收集、分析中去,同时在思政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垃圾信息,使学生将健康的思想内化为自觉的个人行为。

(2)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内容创新。学生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全社会都对大学生给予了厚望,社会各界也在高等教育服务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涵盖全面,但是内容良莠不齐,各种网络思想很容易给大学生带来冲击,单纯的说教,生硬的理论灌输,已经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学生本身才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全新的领域内,高校必须以学生为本,坚持思政教育内容创新,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如立足于校内网和公共思政网站建设,高校要及时从网络中获取各种资讯,以补充思政教育内容。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思政教育中,高校还要增加网络心理教育和网络法治教育内容,并运用图文声像的形式进行信息推送,以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意识,确保教育的针对性。此外,紧贴学生实际,高校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借助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疏导和教育,切实帮助学生消除各种思想障碍。

(3)优化思政教育环体,创新教育方法。所谓思政教育环体,就是作为思政教育载体的环境。教育环体建设水平较低,是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当前新媒体管理机制和道德评价机制还不健全,而新媒体的管制权又被政府分散到各部门,从而导致新媒体监管效率低下,新媒体环境错综复杂。另外,政府与学校、家庭各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一直是孤军奋战,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又相对老化,大学生思政教育氛围和手法都有待优化。鉴于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我们要重视思政教育环体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手法,以拓宽思政教育创新路径。这也要求政府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新媒体监管机制,建设一批红色主题网站,对学生进行舆论和思想引导。同时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加强新媒体监管,整改一批新媒体,净化网络空间,肃清各种腐朽思想和不良信息,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高校在大力开拓网络思政教育空间的同时,也要对校园网络信息进行有力监控,强化网络媒体的思政教育功能,以净化网络校园环境,抢占思政教育高地。此外,高校还要将传统的思政教育载体与新媒介结合起来,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指导、日常教育管理中去,并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支农支教、社区公益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识,提高思想认识。

(4)提高思政教育水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是思政工作的主体,思政教育工作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日益复杂的思政教育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由任课教师、辅导员、党务人员和学生骨干等专兼职人员组成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时代发展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然后针对思政教育人员开展专门的网络思政教育培训,并利用网上评教、相互交流等对思政教育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以提高思政教育主体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工作能力。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则要全面学习网络技术,深入了解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做好网络思政宣传和教育工作。与此同时,立足于高校思政网络平台建设,深入大学生群体,了解高校舆情,并尽量用网络语言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争取深入了解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诉求、出现的思想问题等,及给予学生指点和帮助,以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更要建立民主、透明的互联网教育机制。唯其如此,才能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项目研究[J].学园,2017(7):168-169.

[2]滕苏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5):16-18+25.

[3]余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6.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思政教育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