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策略

2018-12-12 11:10任鹏
中国德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者载体

青少年文明礼仪的教育实践活动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为引领,紧跟时代潮流,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产生思想共鸣。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本身是柔性的规范,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享誉世界,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青少年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和传统社会相比,当代中国青少年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对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尤为重要。增强青少年对文明礼仪的兴趣,满足心理需求,提升情感体验,使青少年通过外在教育达到自我教育的认知高度是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

一、突出教育内容设计的现实性

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实际而确定的,受到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层次性、阶段性及教育对象状况的动态性、多样性、复杂性的影响。文明礼仪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应趋于现实性,坚持“三原则”。

融入生活。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不仅要取之于生活,还要更好地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存在价值,这就要求文明礼仪教育要从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出发。青少年的生活范围既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之分,又有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之别,还存在个体生活和群体生活之差异。这就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分析青少年的生活,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通过多渠道融入青少年的具体生活中,予以全方位地引导,使文明礼仪教育内容更容易被青少年所理解和接受。

贴近青少年。青少年群体在年龄、知识、家庭背景及思想状况等各方面都存在层次性、差异性特点,尤其是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社会结构内部分化过程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群体内部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次生群体,出现了引人关注的“民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等“二代”群体,这就需要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各年级教育目标的差异性、城乡地区受地域影响下教育方向上的差异性及同辈群体间不同个体发展程度上的差异性等,都要求教育内容要以青少年为本,教育措施细化到每个个体。贴近青少年,就要了解其生活、学习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了解其思想实际,这样青少年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才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紧跟时代。时代性是赋予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以“说服力”“生命力”的有机元素。一是理论内容要有时代性。文明礼仪教育内容是一个不断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变化过程,现代文明礼仪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层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一个虚与实的结合点,应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内容要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二是实践内容要有时代性。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应有的实效。青少年文明礼仪的教育实践活动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为引领,紧跟时代潮流,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产生思想共鸣。

二、加强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

礼仪的最大特点,就是更侧重于“精神的約束力”,强调“律己敬人”。因而向青少年传播文明礼仪教育内容,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措施,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目标的主要凭借。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是增强文明礼仪教育有效性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灵活性需要以方法的人性化为依托,不能以人为本,就意味着失去了教育的本真。人性化主要指以青少年为本,也就是说文明礼仪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都必须要站到青少年的立场考虑问题,尊重青少年、理解青少年、关心青少年、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文明礼仪教育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双边活动,是思想交流、情感交流、行为交流的双向活动。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感化、动力效应,平等地与青少年进行互动沟通,触碰青少年心灵深处,使青少年真正感受到自身言行之不足,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面貌接受教育者的引导。教育者要做到情中有理、理中蕴情、情真理切、情理交融,这样教育就不会迷失方向。只停留在情感思维而缺乏理性思维,只有情感感染力而没有思想渗透力,也会减弱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灵活性需要以方法的个性化为趋向。新一代的青少年受现代化快速进程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信息化过程带来的新媒体的兴起,使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更趋于多元化、个性化。文明礼仪教育必须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不能否定他们所具有的差异性,不应回避他们所具有的个性,应因人而异地灵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教育方法的选择要以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为标尺,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解决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应对社会等方面的困惑。

灵活性需要以方法的艺术化为补充。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能艺术地运用教育方法,则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性增强了补充力量。这就需要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讲道而不说教,论理而不生硬,以一种含而不露的非标签式教育方式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另一方面注重生活化。观察学习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学校里教师的形态举止、同学群体形成的文明风气都能对青少年产生极大影响。这就要求教育者坚持内容设计的“三个原则”,深入到青少年实际生活中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促进教育载体资源的整合性

整合性是指将文明礼仪教育载体资源相互组合、互相交叉,共同作用于教育对象,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目标。现代社会影响青少年思想形成、行为发展和变化的因素复杂多样,青少年学习生活更具有个性化和分散化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对青少年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青少年的实际状况,增强教育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实和虚拟载体间的整合。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的现实性和虚拟性日益凸显。将现实载体的直接性、直观性、可控性与虚拟载体的交互性、开放性、跨越性有效地整合,可以使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域与群体或同一地域、不同时间与群体间进行可控制性地传导。

纵向与横向载体间的整合。纵向载体主要依据文明礼仪教育载体历史发展的视角划分,横向载体则从不同载体类型、功能、形式等视角进行划分。将纵向上的传统载体与横向上不同功能、形式等载体进行整合,坐标式交叉覆盖,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和层次上复合式交叉性传播文明礼仪教育信息,使青少年从不用层次、不同侧面对教育内容和信息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

显性与隐形载体间的整合。各种载体在影响对象的方式上有显性的也有隐形的,或者是显性与隐形教育同时进行。如学校文明礼仪创建活动可以激发青少年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优秀教师举行文明礼仪教育讲座,不仅在活动中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更多的是通过这种有形的教育方式承载着无形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青少年思想和行为趋向。

四、增进教育环境创造的协调性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文明礼仪教育中应当高度重视各种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而“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实践是任何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环境制约实践的性质、内容和水平,通过实践决定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从而创造人的本质。教育者应有目的、按系统、分层次地创设文明礼仪教育的环境,推进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的协调性创设。

一是有目的创设环境。教育环境应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文明礼仪养成规律。文明禮仪教育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为根本目的,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的创设就要以青少年为本,帮助青少年形成主体性意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务的目的。

二是分层次构建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范围可以将文明礼仪教育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根据内容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根据性质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宏观环境又可以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微观环境又可以分为家庭、学校、社区、团队组织等环境。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同样也具有层次性,尤其是青少年作为使用新媒体工作的生力军,要构建积极的网络媒体环境,发挥家庭、社会、学校、团队组织及网络媒体“五位一体”的教育作用。

三是按系统整合环境。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的创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它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包括教学、社团等因素,涵盖家庭、学校、社区、团队组织等微观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创设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也要协调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各要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更应该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文明礼仪教育环境优化中的整体效应,形成有利于增强文明礼仪教育有效性的有利态势。

【任鹏,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责任编辑 孙格格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教育者载体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