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有效开展小学美术教学

2018-12-14 10:38孙涛巩雪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废旧材料校本课程小学美术

孙涛 巩雪

摘 要 在学科教学中加入环保教育等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环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废旧材料,既进行环保教育,又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废旧材料;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1-0037-02

1 前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的粗放式开发和生产,带来原材料、能源消耗严重,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节能减排及节约型社会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日常生活中也会产生一些废旧物品,可以在教学中变废为宝。小学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美育学科,在美术教学中废旧材料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废旧材料的美,从而创造出新颖美观的美术作品,真正变废为宝,为教学创造便利,已成为每一位美术教师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利用的意义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改革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应该倡导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废旧材料在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想象与创造,才能让废旧材料在设计过程中真正成为工艺品或者艺术品,这其实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体现。

以鸡蛋壳为例,鸡蛋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废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吃掉雞蛋后,鸡蛋壳就会成为生活垃圾被丢掉,在学生的眼中是完全没有价值的。而在废旧材料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鸡蛋壳收集起来,然后根据鸡蛋壳的形状去发现其中的利用价值,通过颜色添加或者造型改造等方式,从而让学生将手中的鸡蛋壳变成艺术品、工艺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将美术教学划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而在这四个领域之中,很显然,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就属于“设计与应用”领域范畴,学生要充分认识眼前的废旧材料,了解具体的材质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制作,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

动手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物质活动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美术能力,是学生美术素养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知识无用论”如此盛行其实并不是指知识本身无用,而是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这才致使“无用”。因此,在很多发达国家早已将培养动手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而“手”作为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动手是刺激脑部发育,在“做中学”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助于推动学生未来的发展。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废旧物品不断增多,这就加重了环境危机。为此,国家提出节约型社会建设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理念。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形势的严峻性,有助于实现健康发展。

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利用,让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看到废旧材料的另一面,发现废旧材料并不是真的完全没有价值,只要对废旧材料加以创造,也可以变废为宝。这就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环保义务。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各种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归类,挑选出可用的美术素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发展对人的未来发展至为重要。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也有完善学生心智、推动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去完成一个废旧材料的改造作品。这样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常规,整体课堂气氛会更加和谐,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废旧材料作品改造过程中,由于学生使用的并不是常规的材料工具,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手脑并用的协调性,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创作带来的快乐。

此外,在废旧材料作品改造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加工制作,还要考虑到艺术品的美感。因此,学生必须要严谨对待,这也是一种良好品质培养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将废旧材料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是有利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

3 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利用策略

结合乡土资源,实现校本课程有效开发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和资源条件不同,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一味依照教材,很多教学内容是难以展开的。因此,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从而依据实际情况利用各种资源,为美术教学的丰富提供保障。

为了让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被更有效地利用,教师可以从乡土资源出发,在随处可见的资源材料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甄别。如在农村地区,鹅卵石、泥土、树叶、家禽蛋壳就是常见的废旧材料资源,而在城市中,废旧电池、各种饮料瓶、快递纸箱等则是最常见的废旧材料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以废物利用为中心,引导学生对地域内的废旧材料进行观察,从而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进行废物改造。这样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最大限度地实现校本资源开发,因此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废旧材料的利用感知,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更新教学理念,高效利用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被有效利用的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者和策划者,教师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这是确保高效运用废旧材料的关键。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意见。

1)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相长。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利用是一种创新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进行讲解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创作的机会,不要扼杀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才能创造出别出心裁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去搜集废旧材料,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发挥创造力,通过剪、卷、贴、撕、缝等多种改造形式,去对废旧材料进行改造,从本质上提升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结合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废旧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2]。由此可以看出,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利用,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立评价体系,提升废旧材料利用热情 长久以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同一标准衡量学生,通过分数将学生套牢,而这无疑是不符合美术教育精神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为此,笔者认为,若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废旧材料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1)教师应建立过程评价体系,明确学生废旧材料作品创造的结果并不重要,创作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若是发现学生存在点滴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则应给予更多的包容,而不是当着学生的面为学生泼冷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废旧材料作品的创造热情。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建立同学互评、自评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教学权威,是学生的唯一评价者,而这显然过于主观,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为此,在利用废旧材料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废旧材料作品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互评、自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

4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利用废旧材料的实践案例

笔者以巧用瓶盖为例,阐述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高效利用废旧材料。

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瓶盖的组合利用,激发学生对废旧材料改造的兴趣,体会美术学习的兴趣。而教学难点则是对于瓶盖的大量联想,从而大胆地创造作品。

工具准备 学生需要准備剪刀、胶水、瓶盖、泡沫板、水彩笔等工具。

教学引导 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展示一些瓶盖工艺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常见的瓶盖工艺品制作方式告知学生,然后让他们进行自主创作。

让学生自主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如瓶盖与太阳、花、动物的头等是不是很像,从而通过这些联系,让学生自主创作。

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作品拿上讲台,讲解自己作品的创意灵感及制作方法等,然后由台下的学生进行打分,教师也可以做出相应的点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应以鼓励和赞扬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5 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将它们变废为宝,既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培养环保意识。因此,将废旧材料有效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云亚荣.“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利用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6.

[2]吴文炯.“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的利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2):68.

猜你喜欢
废旧材料校本课程小学美术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