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2018-12-24 10:04刘盼盼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幼儿教育生活化

刘盼盼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 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之场所”。幼儿园是儿童快乐健康 成长的生活乐园,也是他们学习的教育场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教育回归生活的大趋势下,数学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数学无异于无根的野草。“数学教学生活化”也成为幼儿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每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關键词:数学教育 幼儿教育 幼儿园 生活化

大班数学教学生活化,其实质就是让幼儿在游戏中玩数学,学数学,拒绝“小 学化填鸭式”学习。具体表现在数学活动贴近幼儿童真生活,幼儿数学趣味化。我在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初探,收获了一定成效。

一、教学内容选自于幼儿生活需求

1、教学内容从幼儿兴趣出发。学习兴趣是保证幼儿快乐学数学的前提。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单调、枯燥。所以教师首要选择儿童感兴趣的、 趣味性强、寓教于乐的数学内容,逐步将兴趣转化为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教学内容的深浅由幼儿生活经验决定。教学活动内容应针对幼儿实际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是由易到难的,因此教师初设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是否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3、教学目标遵循幼儿发展要求。熟知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教材内容 以及教学形式和特点,同时也要了解小学一年级内容和教学形式,总体把握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学知识点,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遵循幼儿发展需求,找准它与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联系、区别以及切入点,做到胸有成竹,促进孩子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帮助幼儿从形象思维逐渐过度到抽象思维,进而形成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模拟童真生活,力求趣味化

1、游戏情境式教学。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性强、富有生活趣味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孩子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教学内容,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情感容易投入,思维不断活跃。数学儿童生活化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即:把数学活动精心安排在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中。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因为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

例如:幼小衔接学习内容,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孩子们每拿到一道算式卡片,在欢快激烈活泼的游戏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并完整讲述一道符合逻辑的应用题。幼儿很快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加减方面的知识,增强了一些生活的技能,进而在自信中越来越喜欢上数学。

“击鼓传花”数学游戏活动亮点,从一开始活动的气氛就很轻松, 没有一板一眼的上课形式,而是将游戏真正融入到了“模拟真实生活” 中,全无“小学化倾向”,克服了机械呆板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快乐掌握并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2、生活情境式教学。采取现实生活题材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把真实的物质生活空间作为教学活动场景、孩子在曾经熟识的生活场景中在积极参与并不断积累有益的数学经验。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理解,而且解决起来比大人给他们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他们还会感到轻松、自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生活数学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情景逛超市认识人民币、神奇的时钟店里认识时钟、这种生活情境式教学,会有惊喜不断的实际效果。

3、亲自操作实践式。学习数学活动中,最可怕的就是孩子机械记忆,重复练习,鹦鹉学舌,缺乏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于生活的能力,幼儿独立操作机会的缺失,让这种教学模式愈演愈烈。孩子们学得痛苦,教师教得头疼。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实践”是幼儿探索知识、积累知识经验的必经之路, 也是最直接、最有效方法,这个过程孩子必须是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动脑思考。

三、学习材料取之于现实生活

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和智力结构的起源是物质的活动。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数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是幼儿常见熟悉喜欢的,尽可能采用易收集的、自然的、原生态的操作材料,能引起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易操作的安全材料。在数学活动中,来源于生活的材料,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有趣的、快乐的情境,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 10 以内数的分解组成,直接采用班级里幼儿最喜欢的漂亮“雪花飘”玩具,安全又经济适用,操作性、执行力都强,幼儿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四、教学结果渗透一日生活细节中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最终回归幼儿的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中,让幼儿切实感知到数学无处不在 -数学为生活服务。生活中蕴含着数学乐趣:电脑电话等高科技电子产品中的数学,让我们享受数字生活的快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排队秩序规则中的序数数学,让我们养成好规则行为的同时,分享有序的便利与高效;现实中的各种好看物件形状与功能用途奇妙有趣等等。

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好似天空中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因此, 教师还应在平常生活里善于扑捉教育契机,启发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时间和学习内容,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以及感知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为入小学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4年04期

[2]郭卫洁;;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4年04期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幼儿教育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