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究

2018-12-24 10:04乔楚楚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体验实践生活化

乔楚楚

摘要:音乐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生活的本身又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令人憧憬和向往。将音乐课堂生活化,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段,再现生活场景,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得到自主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教学;体验;实践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等理论。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那么,我们能否从学习内容出发让音乐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以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孩子从音乐的学习中体味生活,更好地感知音乐、体验音乐并表现音乐,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实践和探究。

一、深掘教材,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音乐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生活本身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令人向往和憧憬。将音乐课堂生活化,能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得到自主的发展。同时,也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们变得对音乐课感兴趣,自然也就越来越喜欢上音乐课。然而,要让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还要以教材为基础,大胆的对教材进行创造和再加工,深入挖掘教材,跳出教材内容的局限,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所熟知的真实的生活。

(一)创设情境,情感交融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表达,不同形式的音乐表现形式都在源于生活,抒发对生活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为孩子们创设生活中熟知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与音乐有情感上的交融。特别是在每节课开始的组织教学部分,单一乏味的《问好歌》并不能完全带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快速的进去到音乐课堂的情景中去。想要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要创造性的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音乐。如在欣赏莫扎特的钢琴小品《小星星变奏曲》时,学生一进教室我就循环播放儿歌《闪烁的小星》,孩子们听到后一个个都跟着唱了起来,有的还随音乐翩翩起舞,各个活泼又可爱。接着我跟孩子们一起边唱边律动,有表情地的演唱,多样的肢体动作,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在后来的欣赏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乐曲的主题他们毫不费力的就能找到,很准确的告诉我乐曲的主题出现了几次。

(二)融情入境,映射真实生活。

音乐是一种心态的表达,可以让你感受一种心情,无时无刻的围绕在我们的身边,鸟儿的歌唱、微风的轻拂、甚至是锅碗瓢盆的碰撞都可以是音乐。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这些特别又亲切的声音正是我们的生活。教师要会引导学生用发现的耳朵,细心的聆听生活中的音乐。在音乐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师我们都应当尽可能多地采用形象化的方法,将音乐还原成生活图景的音乐片段,逐渐培养学生用“音乐的小耳朵”,倾听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找到相应的旋律,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内涵。

二、取材生活,呈现音乐中的生活场景。

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教育也在表现生活。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来看,孩子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也更加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并产生共鸣,自然也就乐于参与,积极参与。而对自己生活中缺乏真实体验的音乐则兴趣不大,如民族民间音乐、交响曲、管弦乐曲等等。这些经典音乐作品是先辈们留存下来的“美好”是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种智慧。对孩子们音乐学习乃至成长都有极大的帮助,但由于跟孩子的现实生活有些脱节,孩子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其实不然,关键是怎么教,如何引导。

三、参与体验,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还原生活场景。

生活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感受性的、浸润性的、游戏性的。音乐教学,可以让孩子们从音乐中感受到生活场景、再现生活场景、还原生活场景。所以有价值的音乐课堂教育应该是生活性的,充满着生活场景、生活的情绪和情趣。只有让孩子们将生活元素用音乐的方式再现,創造性地开展音乐学习,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某种超越。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艺术语言发源地去寻找,即到大自然,到美的世界中去寻找……”对于孩子们来说,音乐的本身就是声音。风声、雨声、马蹄声、水滴声、鸟鸣声都是比较细小的生活中的单一元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界的声音、它们有高低、有强弱、有长短,要引导孩子去聆听去区分。要让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去发现和体味,拉近音乐与孩子生活的距离。让孩子们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校园。亲耳去听,亲手去发现、亲身去体验。摘一片竹叶,吹几个音符;制作一只芦笛,感受它的音色。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自制一些小乐器。用矿泉水瓶装上沙子,就变成了一只沙锤。将长短不一的吸管粘贴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只排箫。将纸板对折,两面各粘上一个金属瓶盖,就变成了一各简易的响板。还可以利用生活中随处易得的事物作为教具、学具塑造音响,联系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如利用锅碗瓢盆、玻璃杯、易拉罐、纸盒、木梳等物品,模仿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或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真正的音乐它来源于生活,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教师们要做一个播种音符的人,将动人的音符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间,伴随着他们生活中的每一天。也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满怀期待的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愉悦体验。拉近音乐与孩子生活之间的距离,用音乐美化孩子的生活。让他们在体验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的同时,有趣地、自然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享受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体验。

猜你喜欢
体验实践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