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态 灿烂人生
——舍得放下 压力自退

2018-12-30 10:20孙健升
癌症康复 2018年2期
关键词:杯水苏格拉底师父

□ 孙健升

心情故事

有一位学者拜了一位佛家师父。有一天,他们约在一家茶馆谈论心经,师父给他解释因果、轮回。当师父听完这位学者提到的个人烦恼后,就让他左手提起他刚买的三罐番茄汁,一边提着,一边跟他说话。可想而知,学者的手感觉到疲劳的程度跟时间成正比。他实在不明白为何师父要他一边提着三罐番茄汁一边跟他说话。

受不了这样的酸楚,他自行把东西放下,却听到师父跟他说:“拿着它跟我交谈。”他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不免起了疑心:“我手提得那么酸,为何不让我放下手上的重物,轻松地交谈?”大概过了15分钟,学者的手实在承受不住了,才听见师父跟他说:“可以放下了。”

看着学者大惑不解的神情,师父居然笑了出来:“你不喜欢提着重物跟我说话,为何你却喜欢带着烦恼来跟我说话,来过着你的生活呢?手酸了,放下就好,对待烦恼不也是这样吗?这些烦恼就像这些番茄汁一样,是你自己用手把它们给举起来的啊!”

这位学者恍然大悟,开始一边举起有重量的东西,一边想着事情。手酸了,自然会放下手上的东西。心累了,就把心事给放下来。我们能很容易地放下有形的重物,却很难放下无形的重担。

书外师说

过于偏执的人会让自己承担莫须有的重担,所以学习放下就是在学习人生的自在。上面的那个故事,曾被培训师发挥了一下。培训师在压力管理的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现场的人大多估量那杯水的重量回答,有的说200克,有的说500克。可是,培训师讲了下面的一段话:“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会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在一段时间后适时地放下并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这就像我们在职场上一样,我们应该将工作上的压力在下班时放在办公室而不要带回家,回家后应该好好休息,明天再拿起压力,如此我们就不会觉得压力沉重了。

趣闻轶事

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很多学生,有一次学生们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绘声绘色地鼓励老师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的!”苏格拉底果然去了集市。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期待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书外师说

生活也是这样,我们常常不知足,还要为一些已经很万幸得到的收获作缺乏理性的奢求和“配套”。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非必需品。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些缺憾,是否有必要力求完美?无需再去与人作无谓的比较,而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更准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从众或反从众都要不得。上学就要上名校,寻师就要寻找名师,你的孩子学习钢琴,我的就学美术;你孩子上高中,我的就要读大学;你做手术找名医,我打喷嚏找医师;你大学毕业考公务员,我拿着博士学位进党政;你初来乍到请领导关照,我晋级提拔找领导怜惜;你拍历史剧,我摄古装片;你逛股票市场,我进证券公司;你出门开车,我办事打的;你请客吃海鲜,我做东进星级酒店……

趣闻轶事

有一则寓言:在一个皇家园林里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木和果树。一天,国王到园林里散步,发现园中的花木和果树全部凋谢了。国王问橡树为何枯萎,橡树说:“我不如松柏挺拔,外形难看,无脸见人。”国王又问葡萄树,葡萄树说:“我自叹没有茉莉花的芳香,所以痛苦得不想活了。”国王接着问松柏为何枯萎,松柏说:“我比不上葡萄,它长有人们爱吃的果子,我自觉无用。”……满园的花木和果树都因自己的不足而自怨自艾。

书外师说

想想我们在生活中也常犯这样的错误,考试成绩没别人高,心里痛苦;女朋友没别人的漂亮,心里不舒服;楼房没别人家的豪华气派,心里觉得低人一等……我们向往幸福、追求幸福,却不自觉地将幸福引向一条狭窄的小巷——同别人攀比。孟德斯鸠说过:“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幸福,这很容易达到,然而我们总是希望比别人幸福,这就是困难所在,因为我们总是相信别人比自己幸福。”

有个朋友对我说,他现在不知道穿什么好,每天早晨出去之前翻遍衣柜也不知道哪一件衣服适合自己。为什么?他觉得现在怎么也是老板了,这个身份总得显示出来,如果让人家看到自己穿得很不妥,不是很没面子嘛。另外一个朋友说:“穿戴那东西不是很重要,我现在想的就是孩子,我家孩子学习不好,她要中考了,考不好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上不了大学,将来就读不了硕士,再将来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她的一生就毁了。”这个推理是根据哪一条定律?这是他想出来的。他把三年、五年、十年,连孩子后头几十年的命运都想出来,望子成龙。一个人把一生的事情同时压在自己肩上,可能吗?是必然规律吗?不是。但是为什么你每天都会用它来煎熬自己。

嫌拿工资比别人少,担任了管理者以后嫌级别不如他人;年轻的时候怕人看你不稳重,不年轻了又怕被淘汰,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力,事事都要出人头地。幸福是自己的,何必要同别人比?幸福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谐调。一个人幸福与否,最终都得回归自我,都必须要经受住心灵的捶打和拷问。相信自己是幸福的,才会幸福;反之,如果感觉不到幸福,无论在别人眼里多么风光,你内心也是疲惫和痛苦的。

趣闻轶事

两个天使外出旅行,他们来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还不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要帮他们修好墙?”老天使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天,两个天使云游至另一个地方,到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把自己的床铺让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因为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那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还是这样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里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别人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本身并不是它表面看上去的样子,而是因为某些心态的问题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书外师说

现在的社会是很复杂,甚至可能很难分辨好人和坏人,但是我们的家庭、亲人、朋友和同事绝大多数都是善良的人。如果你的孩子今天主动要求和你一起出去活动活动,你是不是认为这孩子又想找机会休息不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你的先生今天下班了还没有回家,可能比平时晚了20分钟,你是不是开始有想法了,认为他就是不爱回家,没有家庭观念。但是,当他推门进来的时候,你发现他去商场给你买了一份礼物,因为今天是你们的结婚纪念日。我们有时候会把身边的人想得不好,无端地给自己施加了人际压力。

大家到一个新单位工作的时候,一定都会想着我得好好干,没有人想着,明天我就要上新单位了,处心积虑地给它搞点破坏。所有的人都是抱着良好的愿望来这里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当我们面对竞争的环境、面对有限的资源和名利时,常常会生出一些没有根据的设想。设想人家都在算计你,设想人家都得到了额外利益,设想人家专门针对自己……于是你就开始看人不顺眼,心中猜疑了。

研究发现,人所忧虑的东西40%是永远都不会发生的,纯属杞人忧天;30%涉及过去所作出的决定,永远都不会改变,忧虑是毫无价值;12%的忧虑集中于与别人比较自卑时作出的批评;10%的忧虑与健康有关,越忧虑问题越严重;只有8%的忧虑可以列入合理范围。仔细想想,引起紧张的10个问题当中,真正值得担忧的问题平均还不到一个,毫无根据地猜测只能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如果我们把别人看做天使,信任与合作,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我们把人家看做魔鬼,处处提防,就会以为自己生活在地狱里,压力巨大。

一缕阳光

下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如果你工作疲劳了,甚至毫无思路、感到有些厌倦,那就离开你的座位,到另外一个地方,伸展四肢,深呼吸,然后运动你的全身,告诉自己“重新开始”。

如果你现在很是苦恼和郁闷,没有解脱自己的办法,那你就拨通一位不常见面的朋友的电话,和他交谈几句,你尽管把自己的遭遇说给他听,很快你就会安静下来并充满信心。

如果你现在焦虑和忧虑、怀疑和彷徨,给自己一小会儿安静的时间,你可以看看成功励志的名人名言,给自己一段肯定和赞扬。然后,用一张纸慢慢将你的问题用图标注出来,分解它们,找到解决的线索。

如果你不禁忌和憎恶,就每天都选择看喜剧、听相声、欣赏音乐或者运动健身,让自己能够享受幽默和开怀。每天都能欢笑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沉淀,一切都变得可以应对。

猜你喜欢
杯水苏格拉底师父
苏格拉底的信仰
常识:哪杯水更甜
杯水车薪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功夫猪
云山之间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你没喝完那杯水
一杯水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