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2018-12-30 10:20张新庆
癌症康复 2018年2期
关键词:局限性医务人员关怀

□ 张新庆

“有时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因为它道出了医学的本质:医学有其局限性,不能治愈一切疾病,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人文关怀。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迅猛发展,人类已成功实现了奔月梦,了解了大量太空的奥秘,可是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奥秘还是知之甚少。对于与人类相伴而生的大大小小的各种疾病,仅仅有小部分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结核等疾病被消灭或控制,但对于大部分如部分晚期癌症、肌萎缩侧索硬化(渐冻人症)、帕金森症等,人类仍是无能为力。此时,医学的局限性暴露无疑。

承认医学的局限性,承认医学不能治愈所有的患者,并不意味着放弃对患不治之症者的治疗,相反,它强调医学更多时候是在人文关怀方面发挥作用。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让人措手不及,对于癌症患者而言,伴随着他的是缓慢增加的焦虑不安、迷茫、苦涩和无助,这些痛苦的心理可能会成为患者的生活新常态。在我们还没有找到治愈疾病的方法之前,透过饱含深情的安慰,可以传递一种人文关怀,体现一种医学责任,让人们对疾病少一些恐惧,多几分战胜病魔的信心。即使无法根除疾病,医学至少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降低致残可能,延长生存期。

一百年前美国皮博迪医生写下的《医治病人(The care of the patient)》一文是现代美国医学生的必修课,其中的经典话语:医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彰显人道,医治病人的诀窍在于关爱病人(One of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the clinician is interest in humanity,for the secret of the care of the patient is in caring for the patient),使无数医生受益。中国心血管病治疗奠基人之一陈灏珠院士也说过:“如果不给病人以人性的温暖,把病人视作等待修理的‘机器’,那即使有再丰富的医学知识,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

2016年上半年在北京两家三级医院和两家数据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5.7%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不赞同“有时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种说法,而在患者群体中不赞同者仅占4.9%;在医务人员中基本同意这种说法的约占1/4,而在患者及家属中达到了五成,二者相差27个百分点。总体上,患者及家属对这句话的认同程度要高于医务人员。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建议:医护人员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症状,满足医疗需要。但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2/3伴有长期疼痛的中风病人不能及时得到处方药治疗。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家人提供情感支持,以缓解其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焦虑心情。

但国外调查显示:9%~26%的中风病人伴有严重的抑郁。有10%~49%的癌症患者感到焦虑,只有17%的癌症病人被明确诊断为临床焦虑症状,但肿瘤科医生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仍较少。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的心理症状。对于癌症患者群体而言,他们多需进行根治性手术并配合放疗、化疗及免疫、中药治疗等。肿瘤患者病程长,需要长期陪护和社会支持,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晚期癌症患者更是面临疼痛等身体不适和自觉生命没有存在意义等心理问题。医学教育先驱奥斯勒曾经强调:“一个医师绝不只是在治疗一种疾病,而是在医治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正为疾病所苦的人。”医生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不仅要关心“病情”,还要关注“心情”,能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患者需要意识到某些疾病的不可治愈性。医学不是无所不能,人们需要用更加客观、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医学。切不可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幻想破灭时,自身将遭受巨大打击。医生能做的通常只有三件事:减轻痛苦、适当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而言,接受癌症不可治愈的事实,放弃有创性的继续治疗,并不意味着默默地等待死亡的来临。虽然我们通常都把医务人员对我们采取的医疗措施称之为治疗,但治疗有时也可能是在他们没有干预的情况下进行。患者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通常都在治疗自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他一些不被视为医务人员的人也可能有意无意地到起治疗作用。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患者应学会与生活讲和,重新审视自己,回顾自己的一生,正确认识自己、原谅自己,利用最后的时间去弥补生命中的缺憾。利用最后的时间与好朋友道别,说出自己当年的小隐瞒、小错误;向家人表达对他们的爱意和挂念;再去某个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地方看一看。这个时候,朋友、家人、熟悉的地方都将成为对患者的一种治疗。患者会发现,原来身边一直有人守护着自己,就会明白生命的存在本身即有意义,也许更能坦然地面对不可治愈的疾病。

“有时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不是无所不能的上帝,但医生可以有上帝般仁慈的心,认识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是一种治疗。患者也需要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同时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益于身心的“治疗”。

猜你喜欢
局限性医务人员关怀
“拯救大地”理论的内在逻辑、局限性与改进思路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基于反身性理论对公共行政学实践教学局限性的解读与探析
何谓人的局限性*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