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陪伴 隽永的告别

2018-12-30 10:20国仁秀
癌症康复 2018年2期
关键词:陪伴化疗阿姨

□ 国仁秀

1950年阿姨出生在安徽省一个山明水秀的小山村,她家有4个孩子,她排行老三,上有大她20岁的哥哥和大她18岁的姐姐,下有小她3岁的弟弟,父母的疼爱和哥哥姐姐的呵护使阿姨的童年无忧而快乐。阿姨8岁那年父亲意外离世,她虽然悲伤了一阵子,好在还有母亲的陪伴。1年后阿姨跟随母亲和哥哥从乡下迁居到城市,在城市里接受教育,直至16岁那年文革来临。正处于青春花季的阿姨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来到艰苦的农村,在这里她学会了拔草插秧、浇水灌溉、生火做饭,2年后返城来到鞍钢成为一名仪表工。貌美而又气质优雅的阿姨是当时很多男生关注的对象,后来她与学识渊博、成熟稳重的叔叔结为连理,2年后他们的女儿出生,阿姨在唯一的女儿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女儿也长成了阿姨期望的样子,用阿姨的话说:“不抽烟喝酒,不跳舞交际,不玩牌搓麻,不搬弄是非;最爱看书、收拾家务,凡事为别人着想,这个女儿是我一生的骄傲!”

童年丧父、少年历经磨难的阿姨婚后生活幸福而甜美,但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63岁那年她上腹部饱胀不适,后来竟确诊为“胃癌”,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她女儿放下工作和刚刚4岁的儿子,千里迢迢陪阿姨来到北京接受手术和化疗。对于深爱女儿的阿姨来讲,看到孩子焦急悲伤和日渐憔悴的面孔是心痛的,甚至曾经想用割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看到鲜血缓缓流出的霎那,阿姨想到的又是女儿:“我怎么能这么自私,走上自杀这条路自己倒是解脱了,但是邻居亲戚和同事们会怎么议论女儿和女婿?女儿失去妈妈就够伤心的了,怎么还能让她去应对亲朋好友的质疑和责怪?”想到这里,阿姨用手绢紧紧压住伤口到医院门诊缝合包扎,而女儿一直不知道妈妈手腕的疤痕和曾经有过那些复杂的心理变化。

有了这次“切肤之痛”的阿姨终于把一切都想开后了,她把自己全权交给了医生,全力配合治疗。4年来,阿姨在女儿的陪伴下经常往返于合肥与北京做化疗、靶向治疗等。在化疗的间歇期,女儿夜以继日拼命工作的同时,一天会往家打4~5个电话,问阿姨吃饭如何、有无不适,无不体现着她对母亲无限的牵挂和爱。爱美的阿姨头发全部脱落,但这不影响她对家人的爱,收拾家、为孩子们做饭、给外孙织毛衣,她织的毛衣已够孩子穿到15岁了。

后来阿姨病情进展,又出现了肝和卵巢转移。面对这一切,阿姨非常坦然,她知道,告别的时刻就要到了。在某个寂静的夜晚,阿姨和女儿倾心交谈:“怎样教育孩子?首要的就是言传身教,就跟妈妈教育你一样……希望你到乡下看看外婆的坟。”接着,阿姨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具体安排:可以让你表哥帮忙,但是千万不要经济帮助。衣服和首饰你留下一两件做纪念就好,其余的都给老姐姐……我有飞行员的视力,希望把眼睛捐献给需要的人,别的脏器只要可以用就一起捐出去;不要建坟头、设墓碑,这样会浪费国家土地,树葬就好;希望自己走的时候有尊严不痛苦,所以千万不要进行有创抢救,安然离世就好;如果你实在想念妈妈就去找最好的朋友聊聊天……女儿眼含热泪,频频点头,阿姨笑得安心和恬静。母女一场,即便再不舍总要别离,阿姨只希望能多陪孩子一天,多一天,再多一天……

最后,女儿遵从阿姨的遗愿,弥留之际没有用药、未做有创抢救。阿姨在家人的陪伴下,“身无痛苦,心无牵挂,灵无恐惧”地安然离世。

面对癌症,这对母女有着最温暖的陪伴,也有着最隽永的告别,她们彼此都没有留下遗憾!

心灵小语

快乐要向内求,而非向外求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一个内心充满快乐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中,都能够积极乐观,看到事物蕴含的美好的一面,信心十足,快乐无比;相反,一个内心充满悲伤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境况中,都会悲观失望,闷闷不乐。所以,我们要获得快乐,不要向外求,而要向内求,学会调整和培养自己乐观的心态。

(来源:《北大修心课》文捷编著)

猜你喜欢
陪伴化疗阿姨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陪伴
我的“话痨”阿姨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老阿姨》剧照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