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分析

2019-01-03 09:09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整体化周径腓骨

宋 娜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00 )

胫腓骨通常由外部损伤引起,因此称为胫腓骨骨折,这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在临床实践中发病率高。患者经常患有严重的软组织缺损和损伤[1-2]。目前,以恢复小腿长度和负重功能为目的,临床上手术治疗是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主要方法。 然而,胫腓骨骨折通常涉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如果护理不当导致感染,导致软组织感染和骨缺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术前和术后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保护治疗效果。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质量,加速患者骨折愈合,需要给予有效护理。本研究选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90例骨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组)用普通护理,观察组(整体化护理措施组)用整体化护理措施,分析了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90例骨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整体化护理措施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17例。年龄21-79岁,中位年龄(46.24±2.68)岁。患者体质量41-81kg,平均(62.01±2.12)kg。因交通事故而出现胫腓骨骨折20例,因跌倒而出现胫腓骨骨折25例。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和以上分别是12例、14例、9例和10例。骨折到外固定手术实施时间5小时-7天,平均( 3.38±1.56)天。左侧胫腓骨骨折19例,右侧胫腓骨骨折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组)男患者29例,女患者16例。年龄21-78岁,中位年龄(46.89±2.13)岁。患者体质量41-81kg,平均(62.21±2.66)kg。因交通事故而出现胫腓骨骨折21例,因跌倒而出现胫腓骨骨折24例。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和以上分别是12例、14例、8例和11例。骨折到外固定手术实施时间5小时-7天,平均( 3.38±1.51)天。左侧胫腓骨骨折20例,右侧胫腓骨骨折25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组)用普通护理,观察组(整体化护理措施组)用整体化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胫腓骨骨折患者多为暴力,患者往往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状态,再加上患者的骨折和骨折引起的疼痛可引起恐惧,对骨外固定器治疗方法缺乏了解并引起焦虑。护理人员应尊重和关心患者,加强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眶外固定器治疗的优势,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介绍骨外固定器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自信心,保持积极意义和乐观的态度。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成功率,以便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其提高合作程度。(2)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为患者的每个环节做好准备。护理人员应避免因骨折末端晃动引起的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在处理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于低血压的患者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血液补充,然后等到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术中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和护理,避免出现低体温的现象,维持血液流通良好。(3)术后护理:①患肢术后3天内应适当抬高患肢,保持良好的功能,消除肿胀,改善静脉回流。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在手术后1-2周下床活动。②积极预防感染。及时更换敷料,保持针孔清洁干燥,避免针孔感染。密切观察针孔周围皮肤的状况。如果发生炎症或脓性分泌物,需要立刻汇报。③保证固定的松紧度适宜。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调整螺钉和固定针的松紧度,确保有效固定,避免因活动或功能锻炼导致的固定装置松动,从而影响骨折复位后的位置,影响骨折愈合。④饮食护理。术后饮食需要督促患者进食丰富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增加其免疫力。 ⑤功能锻炼。麻醉清醒后,患者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和踝关节活动;手术后1天,可以进行被动运动和骨折的相邻关节的主动运动。手术后1-2周,患者可以离开床。手术后,患者可以进行部分负重训练,直到患者恢复。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满意程度;胫腓骨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带固定架的时间、完全负重的时间;护理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情况、骨折疼痛情况、肢体周径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固定松动、软组织感染以及骨折移位等的发生率。

4 统计学方法:SPSS22.0软件 进行t、x2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整体化护理措施组)45(100%)的满意度对比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组)满意程度36(80.0%)更高,P<0.05。

5.2 2组护理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情况、骨折疼痛情况、肢体周径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护理前2组关节功能评分情况、骨折疼痛情况、肢体周径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接近,P>0.05;护理后整体化护理措施组关节功能评分情况、骨折疼痛情况、肢体周径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关节功能评分情况、骨折疼痛情况、肢体周径、血液黏度分别为(45.11±3.11)分、(6.33±1.44)分、(34.62±10.31)cm,(1.78±0.31)mPA.s,护理后关节功能评分情况、骨折疼痛情况、肢体周径、血液黏度分别为(84.11±3.12)分、(3.33±1.42)分、(30.62±9.21)cm,(1.48±0.32)mPA.s;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关节功能评分情况、骨折疼痛情况、肢体周径、血液黏度分别为(45.11±3.12)分、(6.31±1.44)分 、(34.54±10.32)cm,(1.76±0.32)mPA.s,护理后关节功能评分情况、骨折疼痛情况、肢体周径、血液黏度分别为(95.11±3.31)分、(1.33±0.11)分、(28.62±8.11)cm,(1.02±0.21)mPA.s。

5.3 2组胫腓骨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带固定架的时间、完全负重的时间对比:观察组胫腓骨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带固定架的时间、完全负重的时间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胫腓骨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带固定架的时间、完全负重的时间分别是(3.45±1.12)个月、(3.45±1.17)个月以及(4.41±0.17)周。对照组胫腓骨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带固定架的时间、完全负重的时间分别是(5.45±1.22)个月、(5.53±1.12)个月以及(6.81±0.67)周。

5.4 2组固定松动、软组织感染以及骨折移位等的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固定松动、软组织感染以及骨折移位等的发生率更少,P<0.05。观察组固定松动、软组织感染以及骨折移位等的发生率总比例是6.67%,对照组固定松动、软组织感染以及骨折移位等的发生率总比例是24.44%。

讨 论

胫骨骨折是骨外科中常见的长骨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胫腓骨的生理解剖和开放性骨折及周围软组织的易感染,容易引起骨折患者下肢的血流延迟伤口愈合,并产生相关的并发症。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的骨外固定器具有远离伤口,并发症少,对组织损伤风险较轻的特点,软组织血供和骨膜血供不受较大影响,有利于加速组织愈合。另外,及时调节固定的松紧度,根据自身的轻微调整固定强度是治疗胫腓骨骨折最有效的方法,可避免过紧或者过松而影响固定的效果,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的发生[3-4]。另外,结合系统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指导,从而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术后关节功能的手术和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从上述可见,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能有效地帮助骨折区早期愈合,并减少软组织损伤等的发生,同时辅助其他护理如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辅助饮食护理可帮助患者更好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7]。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普通护理,观察组用整体化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程度、关节功能评分情况、骨折疼痛情况、肢体周径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胫腓骨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带固定架的时间、完全负重的时间、固定松动、软组织感染以及骨折移位等的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骨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措施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整体化周径腓骨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表演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整体化教学理念探索——以台词课为例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崴脚千万莫忽视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整体化护理配合在手术室直肠癌根治术护理中的临床研究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置管溶栓+足背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