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

2019-01-11 19:41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体育

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 朱 斌

随着素质拓展训练在我国培训界的广泛应用与推广,在经过教学实践后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认可,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该模式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将其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比较少见。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是值得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探讨的话题。

一、重视教育思想转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承担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关键,是体现小学体育教学理念和训练学生的重要来源,对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创新意识、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落后,难以与素质拓展训练有效融合,致使素质拓展训练收效甚微,因此就必须要重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化。例如,在教学工作中,学校或是相关培训单位要对教师定期展开培训和教育活动,或是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相关研讨活动,结合优秀的教学经验或是案例等组织学习,提高本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认识到素质拓展训练对体育教学课程与学生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鼓励体育教师在课程上进行创新,转化教师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体育教师要在实践教育中不断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观看优秀的拓展训练案例,切实了解学生在该阶段的实际生理或心理发展诉求,将素质拓展训练有效地融入体育教学中,推进体育教学工作和素质拓展训练的双重发展。

二、提高体育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将素质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拓展训练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它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只是要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方面下功夫,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所需。因为素质拓展训练本身就有着严格的训练规则和训练要求,再加上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的参与情绪,教师也会很容易进入训练状态。例如,展开素质拓展训练时,其中一些比较特殊的项目,如“激流勇进”“释站传书”“密码破译”等项目都是需要教师去构建虚拟场景,再加上简单的器材配合开展,大多都是团体项目。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比赛、竞争等形式,可以充分地将学生带入训练环境,并在无形中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智力等。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参与情绪,训练完成后要对班级学生展开调查,了解项目开展的具体情况。在日后的拓展训练中,要向学生的实际需求靠近,并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拓展训练。

三、增加益智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按照训练目的对素质拓展训练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拓展教育。将三个层面的共同特征进行融合,可以将其总结为对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拓展。创新是国家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础。现阶段的教学教育工作是要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正是素质拓展训练的关键点。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上,结合当下学生比较关注的游戏项目,如“荒岛求生”“穿越电网”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该训练项目的完成就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开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项目设置的生存环境较为苛刻,要学生依靠自己去创造条件,实际动手去操作,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求胜心强,思维活跃,这样的项目平台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激发自身创造思维的平台,也能通过自由发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提供训练环境。

四、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强化学生的体能建设

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关注点更倾向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能建设层面,也就是要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心理品质等,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传统的体育课程虽然同样能够起到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但是相比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入来说,后者更能够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这是传统的体育课程所没有的特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多样化的训练模式也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能建设。例如,在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的时候,可以提前为学生预设好课堂情境,在保证训练项目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项目强度,向学生讲解训练要求,通过一系列的障碍,借助爬、跑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项目任务。如果项目进行得很顺利,且学生参与程度又比较高,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增加项目强度或难度,在保证学生得到充足的休息后,再进行下一轮的训练。如“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等项目,都需要一定的体能支撑和运动强度,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在生理方面的各项发展需求,也符合了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五、科学组织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体育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很多体育项目需要每个队员相互团结与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拓展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课堂的实现过程中注重的是科学,不管是训练内容的设计还是课程安排上,教师都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目前的身体发育状态等要素科学设置训练内容,做好课程安排,避免训练强度、难度过大的项目运动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或影响学生参与的情绪。例如,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体育教师就可以开展“急速100 秒”的训练活动,活动内容由4 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原地投篮三个、足球S 弯绕杆5 个、100 米短跑和踢毽子10 个,将学生进行分组,固定好小组成员做接力训练,只有前一个成员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第二个成员才能够开始,每组完成任务时间规定为100 秒,若超出规定时间就是任务失败。这样的团队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力,还能够多方面地调动自己的身体协调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完成团队合作项目,既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实现了多种运动形式在课堂上的完整呈现,进而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综合上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拓展训练的涉及面很广。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手段,在我国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此,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将目光放长远,对素质拓展训练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地实践与探索,以求让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素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我们的“体育梦”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