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与身体素质的“双赢教育”
——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2019-01-11 19:41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任诵诗
小学时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德育教材

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 任诵诗

随着我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体育与德育都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小学体育而言,从外部形态上看,是学生身体的锻炼和技能技术的形成,是学生有一个强健体魄的有力保障;但从学生锻炼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来看,却包含着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价值的完善和审美能力等各种优良品德的形成,又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所以体育中蕴含着德育,而德育又可融于体育之中,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所以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应忽视德育的功能,应该将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

一、积极更新传统理念,赋予体育教学德育内涵

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教育形势下,绝对不能一直因循守旧,不愿意接受全新教学理念,因为这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还会影响正处在学习关键阶段的学生。精神文明与身体素质双赢教育是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的一种教育发展趋势,具备较强时代性特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和领会德育教育精神,并且将其有效的贯彻到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经验体系,完善教学形式,积极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改进和提升。

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教学进行重新的优化与设计,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当前的体育教学摆脱单一教学形式的束缚,以更加新颖的姿态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传统的体育教学变得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深入挖掘德育教育的教学内涵,强化与学生世界观和人生态度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德育教育知识,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体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理想的体育教学目标。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结合教材进行思品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生动与直观,能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效性。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使教材的思想性转化为具有教育作用的教育因素。只有在教师深刻理解和熟悉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发挥教育作用。

如在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向学生进行体育目的、任务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尊心、自豪感及社会责任感。在活动性游戏中,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公正诚实、积极进取、团结友爱。在田径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球类教材安排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在韵律操和舞蹈教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体操教材中,培养学生灵敏机智、刻苦锻炼的精神。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要经过动作由生疏、僵硬、呆板到熟练、协调直至自动化的形成过程。要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教育学生要正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把握课堂德育时机,提升学生德育实效

根据青少年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和体育教学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特点,学生的思想、性格、情感、品德等都会在体育教学中激起,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就为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契机。因此,把握好德育的时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学习体育课堂常规的机会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安全意识、体育参与意识,培养体育文明行为;利用学习难度大、较枯燥教材的机会,锻炼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敢果断的品质;利用练习中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利用处理体育课突发事件的机会,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鉴别能力;利用体育考核的机会,在考前、考后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公平竞争、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的教育……培养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等等。

把握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时机,获得良好效果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有的学生耐力素质、意志力差,在耐久跑教学中往往不能坚持到底,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这时,老师可以讲一讲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优秀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再如在教学《小足球:熟悉性联系》时,我以介绍足球的起源与历史为切入点,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我国是原始足球的发源地,足球运动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蹴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些讲解既普及了足球常识,又让学生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四、完善教育评价形式,稳步提升德育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形式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就会被认为是优秀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是相对较高的。教学评价会对教师的教学形式产生决定性影响,并且教学内容也基本都是以教学评价指标为参照设定的。所以说,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影响学生精神文明与身体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想实现精神文明与身体素质双赢教育目标,就应该在改进教学评价形式方面下功夫。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与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将德育评价渗透到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减少体育考试成绩在其中的比重,增加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考查,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面临全新的教学形势,教师在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双赢教育”的过程中也免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体育教学形式,这对于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更新传统观念,积极地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德育实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锻炼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