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让问”+“研学旅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教育新模式探究

2019-01-13 12:57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张欣惠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9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研学旅行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张欣惠

教育模式是教师基于特定的教育理念而设计的教育方案、教育流程、教育方法的统称,在学生的课程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紧扣时代教育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创新教育理念,构建教育新模式成为优化教育效果,提升教育效能的关键。“让问”+“研学旅行”是基于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程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让问”+“研学旅行”的内涵与价值

“让问”,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提问,是现代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以学生的自主提问为中心。“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以研究任务为导向,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让问”+“研学旅行”指将学生的自主提问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学生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前提,以学生的研究作为破解问题的手段,从而在问题的提出、整理、化解、总结中实现教育的目标。“让问”+“研学旅行”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它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理论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无论是让问,亦或是研学旅行,均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有着重要价值;其次,它能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让问需要学生从课程学习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总结问题,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它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学旅行”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其实践性特征则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中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2.基于“让问”+“研学旅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教育新模式构建

2.1 立足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问

教育实践表明,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虽然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讲解,但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中存在很大的缺陷,难以满足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需要。因此,在“让问”+“研学旅行”的新教育模式构建下,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赋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权限,并且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有疑问、困惑的地方标记下来,作为提问的基础。对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带着思考来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专注程度,对后续教学活动中重点、难点的突破也有着积极作用。就以食指的经典诗篇《相信未来》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诵读诗篇,并尝试着对比第一段落和第二段落在写作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很快便发现了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并提出了“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这些意象具体含义的问题。

2.2 整理学生问题,设置研究项目

“让问”是“研学旅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具备了明确的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性学习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而研学旅行则是让问的必然延伸,只有借助研究性学习破解了问题的答案,才能真正发挥让问的教学价值。而在“让问”与“研学旅行”之间,则需要教师做好问题的整理与归纳工作。因为受学习能力、语文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别,相当多的问题仅仅需要教师点拨一下便可以解决,不具备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且学生们的问题类型五花八门,不少问题和课程学习关联度不高,缺乏研学旅行的价值。教师要在让问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系统化整理,总结其中真正具有探究价值与学习意义的问题,发挥好研学旅行的作用。文言文学习是高中生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尤其是各种虚词的用法,如“而”“之”“所”“以”等,不少学生在具体用法的掌握中存在困难,笔者在整理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设置了“文言文阅读中‘而’的用法探究”的研究项目。

2.3 设置学生小组,促进共同探究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是最为常见的学习方式,借助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对学生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交流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科学地设置学生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就以《鸿门宴》的教学为例,课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四个层面,分别为《史记》体例、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语言现象,比如,为什么项羽没有当成皇帝也被司马迁纳入到本纪中,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世家?又如项羽的人物性格存在哪些矛盾之处,性格是否是导致项羽失败的主要因素?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有哪些?导致古今异义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开展共同探究的活动,提高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2.4 加强师生互动,破解学习难点

“让问”+“研学旅行”是现代教育理念对课程教育的新要求,充分凸显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职能的弱化,相反,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以有力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让问+研学旅行式的学习,破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难点。比如,在厌学活动中,学生经常出现研究方案不合理、研究目的不明确、任务分工不科学的现象,导致学习中走了弯路,教师要以旁观者的身份来逐步帮助学生克服让问+研学旅行中的问题。

【结 语】

“让问”+“研学旅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发挥学生的自主提问与自主研究的作用,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程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中,教师需要从鼓励学生提问、设置研究项目、促进共同探究、破解学习难点做好让问与研学旅行相融合。

猜你喜欢
研究性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夏日旅行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