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诵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9-01-13 12:57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9年3期
关键词:感情有效性文本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小学 许 艳

通过多次反复的朗读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没有正确认识到朗读的关键性,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朗读效率不高,解决办法应该是教学手段多样化,结合课堂实际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

(一)关于朗读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虽然语文课堂中朗读练习是每节课都要进行的环节,但是大部分教师会将这一环节作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的一种手段,其余时间留给学生朗诵的时间很少,这也就表明教师对朗读缺乏认识,没有认识到朗读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化

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朗读仅仅是单纯的反复对文章进行阅读,重复的练习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在朗读中,学生没有投入感情和兴趣,只是单纯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通过朗读,掌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为完成目标。这种枯燥且单一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朗读教学的质量。

在学习某一篇新文章时,教师会要求学生先进行朗诵,而阅读之后教师便承担起了课堂的主要角色,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朗读能力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因为老师对于朗诵的不重视,没有此方面的指导,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也会随大流和大家一起念课本,念文章,即便嘴上发出了声音,但是也没有投入情感,朗读水平也便很难提高,所以应该转变关于朗读的开展模式。

二、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一)了解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进行阅读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感情基调,学生需要在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上才能更准确的去朗读课文。所以在进行朗读之前让学生去感知文章的中心。使之携带与作者相同的感情去进行朗读。感知课文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情感,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文章《祖父的园子》,描述的是作者记忆中的园子和记忆中的童年,在他的描述中,祖父的园子就像一幅画,画里面有树有花有蜻蜓,有风有太阳,既有对童年浓烈回忆与爱恋,也有对生活的思考。在第一次朗读之后,教师就让学生总结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与感受,并结合教师的情感与感受,让学生再次朗读文章,如此学生就能更细腻的把握文章情感,提高朗读的有效性。

(二)示范朗读,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由于朗读经验缺乏,感情缺乏,因此朗读通常就变成了诵读,语气平缓,缺少情绪起伏。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做好榜样,经过自己包含情感的朗读和“表演”,感染到学生的朗读情绪。在文章的停顿,情绪激烈或者情绪低沉等方面在朗读中要刻意强调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力度。

经过教师的朗读示范一方面能够正音,另一方面也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提高理解。教师通过朗读文章优美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语言的魅力,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都很强,只要教师注意在文章阅读过程中不要拿腔捏调,过于做作,就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朗读榜样。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不同的朗读方式

在小学的语文学习内容中,主要分为诗歌类文本,叙事类文本,童话类文本等等,不同形式的文本形式需要不同情感的朗读方法,例如童话类的文本,童话类的文章通常都是以故事为主,故事内容虚构,情节大胆,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掌握语感,把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并且还可以根据故事的具体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口语化的语气进行朗读。比如文章《大树和小草》,有的学生是大树,有的学生是小草,让学生体会两者之间不同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来提高语感。

(四)练习朗读技巧

在朗读的过程中,除了情感拿捏,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练习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在朗读训练中的技巧主要有停顿、音节轻重、节奏快慢,语调升降四个主要方面。以停顿为例,一般的文章会以标点符号为主进行停顿,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像古诗,就要按照情感或者词语进行停顿。朗读的节奏快慢是朗读的核心,节奏快慢要依据文章中人物的情绪与心理变化来表现。语调升降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

【结 语】

在语文学习中朗读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朗读能力也一定程度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针对现阶段的朗诵教学现状,已然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尽快转换思维与方式,创新关于朗读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朗读的有效性,最后带动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感情有效性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