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解疑难 按部就班求发展

2019-01-13 12:57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李学恩曲明城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9年3期
关键词:诗词歌赋高考作文诗歌

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李学恩 曲明城

“为凑字数胡乱编,离谱话语连连现,空话套话在泛滥,让人读着心中酸”。面对如此“悲惨”的现实,如何最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师,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展示在这里,求教于方家。

课前5分钟,练好基本功

5分钟的时间,能做什么?介绍一下自己,讲一个简短的故事,做一个事件的扼要评说……针对课前5分钟的安排,我们最初采取的是自主原则,内容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准备,范围不做限定。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问题多多。学生的选材侧重于影视明星,而且多有八卦内容,虽然欢笑依旧,但学生所得甚微。更有学生事先不准备,临时抓来一本杂志,随便找篇文章,上来就念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改变“散养”策略,实行“精养”:1.内容限定为千字华章,侧重于高考满分或高分作文。2.材料自己找寻,也可以向同学和语文老师求助。3.限定形式。要求熟读成诵,并且能明确说出选文的用意或最喜欢的话语。

其实,这样做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调查研究,在深思熟虑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由于中考语文难度不大,致使学生中考语文成绩普遍偏高。其实,虚高的成绩并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实际的语文能力。到高中后,随着知识的深入,反映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比如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的不通晓,常常让学生在作文中的话语枯燥,病句频出。素材积累不够,让学生作文内容单薄、语言枯燥,甚至有的学生作文为凑够字数而绞尽脑汁。

学生方面可谓是苦不堪言,而教师方面却是大量资源闲置。高考高分作文,来自网络的,来自期刊的,来自书商推荐的,只要留心收集,难度并不大。而且,作为语文老师,其了解高考考试动态,关注高考作文命题动向、研究高考作文写作模式是必备的功课。试问,哪个经历过高三的老师,哪位书桌上没有几本高考作文书籍,电脑里没有几十篇高考(包括模拟)的高分作文?

整合资源,除弊兴利。虽然最初不是很顺畅,但经过两周的试运行,学生们终于体会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内容的限定,不仅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高考的终极目标上,而且让学生在短期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背诵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品味到语言的精美和修辞的精妙,更对高考作文的结构有了较深的感悟。

用好诗词赋,妙解文采题

青春的浪漫情怀注定了学生对诗词歌赋有着天然的喜爱。相对于散文、小说,学生更愿意把热情投入到诗词歌赋的学习中。也许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语文教材编写方面加大了诗歌的比重。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选录古今诗歌超过了100首。虽然受课程设置和课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不可能全部学到这些诗歌,但学生课本内学到的诗歌和课外阅读以及做习题时遇到的诗歌加起来,总量将远远超过上面数字。

一般来说,诗歌教学都是诵读、评赏、背诵,和作文教学似乎关联不大。但实际上,开发好这块富矿,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以读促写厚积淀。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都是一个储量丰沛的水库。只是更多的时候,闸门紧闭,不被外人知晓。如果遇到适当的机缘,它同样难以遮掩其宣泄的渴望。当诗文的底蕴积累到一定阶段,学生就会产生表达的期盼和创作的冲动。如果教师能加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舒张,性灵之作自然水到渠成地诞生。(即使是涂鸦之作,亦可见其真性情。)

以写促读扩材源。从情感角度看,人对完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不可遏制的。当学生开始用诗文来记录自己成长,体验个性表达,创意地设想美丽人生的时候,他的阅读也会随着“内需”的扩大而扩充。而对文字和情感表达的优雅化的追求,也一定程度上促成学生对阅读对象的趋于高标准的选择。

读写相促展文采。读出品味,高洁思想在心间;写出精彩,高远境界落笔端。同样优秀的作文,无诗词的装点,总会让人产生一种平淡无奇的平庸感;而有了诗词的装点,就会带给人清新脱俗的完美感。姑且不说引用诗文直接为文章增色的话题,单就诗词歌赋在锤炼语言功夫、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功用上来说,也是其他文体无可替代的。修辞上常用的对偶、比喻、夸张,表现手法上的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表达方式上的抒情、议论、描写,这些作文经常用到的,哪一方面不能在诗词歌赋中找到“精美”的佳作?

佳篇读评赏,写作改仿创。手法全方位,构思有指向。勤奋加坚韧,逐步凝华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歌赋三百篇,何愁文采不飞扬?

规范阅读课,踏实求发展

为了尽快改变学生“无米下锅”的现状,解除学生心中的畏难情绪,我们把目光瞄向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1.确定书目,把握方向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突出实用的需要,我们制定了推荐书目。传记类作品占了大多数,其中既包含了司马迁的《史记》(对译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也包括了朱正的《鲁迅传略》等。当然,各有侧重的李元洛的《宋词之旅》、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姜戎的《狼图腾》等作品也名列其中。

2.适时补充,突出时代性。社会是动态的,新人、新事不断涌现,新陈代谢亦是必然。“感动中国”年度盛典是学生必看的。无论是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还是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的普通工人,亦或是尊老爱幼,传承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农民……他们身上都传递着让人感动,催人上进的动力。当然,每年一度的人物也或多或少地被打上了年代的印记。比如,同为教育事业的光彩代表,支月英代表的是2016年,卢永根代表的是2017年。如果在作文中出现,就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或“携手并肩”,或“辞旧迎新”。

3.注重检查,落实实效性。每周的课后片段积累,每周的固定周记,两周一篇的大作文,除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外,我们都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在素材运用上的变化情况,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地给予表扬。“积累本在增厚,周记本在更新,文字在逐步精彩,感悟在逐渐深刻。”课代表周记中的心得也许是规范阅读课后收到的效果的最好的证明。

知识之途,无捷径可走,唯勤奋可达。事业之路,无幸运可言,唯坚持可通。只有师生共同协作,加厚积累,加量实践,坚持不懈,才能赢来云开雾散的艳阳天。

猜你喜欢
诗词歌赋高考作文诗歌
诗歌不除外
诗词歌赋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高考作文两关注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