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赋能体育教师的多元路径探索

2019-01-13 01:41尹玉华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全员骨干教师体育教师

尹玉华

教师是一份责任重大的职业,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新时代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即“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胜任新时代下教育的根本任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赋予教师新使命,作为一名体育教研员,主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师队伍是笔者的核心工作。

一、精确定位:逐步厘清新时代下体育教师的能力要求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智慧,培养自由而完整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需要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生命发展的全部需求。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示的不仅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是一个整体。成华区以全人的视角构筑了教师胜任力冰山模型(图1),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作为外显素质是冰山上,而冰山下的内隐素质却对教师成长起了关键作用。教师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应被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培养,而不仅是专业的人。

新时代下体育教师能力边界的扩展是必然,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终身学习能力。无论什么时代,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学科技能是教师的基础能力,但是这种基础能力的内涵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的边界在不断位移,技能的习得方式也呈多元化趋势,因此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是必然的。二是跨学科视野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需要从教学走向育人,从理解学科育人价值到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有跨学科视野的教师,是能够跳出学科、弱化学科本位思想,以跨学科的视野来反思教育、设计教学,完成综合育人的任务。拥有跨学科视野,是教师的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素质教师的重要特征之一。三是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未来教师的必备能力,由于体育学科教学特点,目前信息技术在本学科中的应用情况不如其他学科,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竞技比赛和训练中的运用却非常好,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利用技术提升体育教学实效刻不容缓。

二、系统设计:不断优化体育教师层级发展培训课程

教师队伍逐年增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体育教师缺口大的情况得到缓解。体育队伍迅速扩容对于体育教育发展是有极大助益的,但是同样问题也来了,每年新入职体育教师增多,教师队伍中的层次差异日趋显著,培训内容的多样化、层次化成为必然。成华区的体育教师培训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全员培训、新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三种培训内容彼此联系、相互补充、效果叠加。

1.全员培训:凝共识 习方法 变课堂

体育教师的全员培训通常是为了解决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成华区体育教师的全员培训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于区域教育教学的教师发展问题,二是基于区域体育发展的重点问题,前者的培训时间是在暑期结束前,后者是贯穿在日常教学时段。暑期全员培训三年为一周期完成一个培训主题,已经完成了“研读学生”和“课程领导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刚启动新的“提升中小学教师TPACK三年行动计划”。培养教师的学生观、提升教师课程力、提升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这些主题对应国家和区域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培养目标以及教师的能力发展目标。第一年通常是对教师的教育意识和理念的培养,是教师的个人理论形成阶段,第二年是主题下的教育教学方法集中学习,第三年是成果展示,是理论指导下的行动变革,外显为课堂的变化。从教材到学生到课程再到现在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核心素养,成华区通过暑期全员培训增强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授予了教师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创新,提倡技术融合,加深了教师对本学科的育人价值理解,持续不断的主题跟进让教师始终处于学习中,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日常全员培训内容每年会有所调整,最近两年进行了体验式足球系列培训、小组学练系列培训等,即将进行教师室内体育课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2.新教师培训:夯基础 重实践 快成长

学校体育课没有统一教材,因此新教师进入学校通常是一头雾水,他们不知道该教什么、怎么教,缩短新教师的成长周期、尽快适应新角色是新教师培训核心目标。新教师中高校应届毕业生占绝大多数,其中硕士研究生居多,理论基础较好,让他们尽快成长的途径就是直接“模仿学习”体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并在真实任务情景中完成“学习转化”。将职初教师常见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分割成一个个内容模块(表1),形成系列的培训课程,直指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培训前半场是集中学习,后半场则为小组合作实操练习,理论、实践和反思构成整个培训的基本环节。小组分组采取“1+3+6”的原则,即1名体育学科带头人,3名成熟教师,6名新教师,这种临时师徒结构构成了“小社会学习环境”,提供了更为实用的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新教师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速度。

3.骨干教师培训:练风格 善学习 勇创新

骨干教师成长的主要目标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根据教育发展新变化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骨干教师精于专业,熟知学科内容,因此对他们的培训重点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科育人功能的深度理解,有学科跨界能力,能够尝试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迁移等。骨干教师还需要较好的指导能力,能够利用自己优势带动其他教师的成长。因此骨干教师培训是理论加实践的学习,跨学科视野培训中教师们先是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后,再学习项目式学习的相关理论,理解跨学科的意义和价值。骨干教师在参与的新教师培训中,首先也需要进行理论学习,为新教师提供理论讲座后,然后再指导他们进行实操。

三、创新方式:转变教师课堂从师培方式变革开始

以方式影响方式是成华区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有创新、有改变,对教师培训的方式就必须有改变。每一种培训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教师培训中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既能提升培训效果,也能引发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进而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以赛代培: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共赢和相互促进

教师全员暑期培训一直以“以赛代培”的方式进行。暑期开始前发布任务,教师们围绕主题进行学习,然后进行联盟内预赛,胜出者参与暑期末的决赛。在这个比赛过程中,教师们要解读任务,研读主题,需进行资料检索、理论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养会得到极大提升。小组合作研讨,将任务与学科紧密结合,以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争取最好的成绩,这也需要教师多种能力的协同发挥。

2.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中的自我认识和能力提升

项目式学习(PBL)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目前是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方法。在教师培训中采用PBL的方式,一是为了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种方法,二是为了培养教师的跨界意识和能力。如在“成华区全科视野教师培训的丝丝入扣项目学习”中,体育教师与语数外等学科教师一起调动自己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学会合作,巧用信息技术等。

3.科研兴教:以课题研究深化和带动体育教学改革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鼓励体育教师开展和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以研促教,通过研究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中教师的成长体现在对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对方法的系统分析和使用、对策略的提炼和持续性使用等。通过教研组小专题研究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规划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和区域体育特色内涵发展。这种培训是隐形且长程的,是教师主动参与和选择的。

新时代下教育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方式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为教师赋能,让教师拥有主动应对变革的能力和信心,培养未来教师,我们将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全员骨干教师体育教师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三台县:“三个全员”提升纪检干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