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景德镇的陶瓷教育模式

2019-01-17 10:58姚奕辰
陶瓷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陶艺景德镇技艺

姚奕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市,100000)

1 景德镇陶瓷教育发展历程

景德镇的陶瓷教育模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古代以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近现代以学堂和学校为主体的学院式教学模式。

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具备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陶瓷教育模式。传授式陶瓷教育通过手把手地教学传承技艺,使技艺在代代相传中不断精益求精,除去技艺训练外,人伦品行教育也是传授式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传授式教学模式具有更加精准、直接等优势,使技艺在历史传承中得到保留改进。另一方面,传授式教育也具有强烈的排斥性,受教育人数的局限性导致技艺失传等问题,并且难以适应工业化下陶瓷生产快节奏的发展趋势。家庭传承多为父传子模式,户籍家庭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教学场所。景德镇的陶瓷技艺在“各据一行,不传他人”的模式下代代相传。①而师徒传承和行帮传承则扩大了技艺传承的受众群体,增加了接受陶瓷教育的人数,但依然具有籍贯等条件的限制。在严格的规定下,徒弟除了学习陶瓷技艺外还需承担一定的杂物劳动,行帮之间的垄断性也使得从业者之间缺乏交流,陶瓷技艺的创新停滞不前,陶瓷生产形成割裂的局面。

近现代以来,我国的陶瓷教育引进并发展了以学堂、学校为主体的学院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授式,学院式的教学模式迅速扩大了办学规模,学校单元从个位数发展到数以千计的规模,接受陶瓷教育的人数大大增加,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学院式教育具有系统化、方法化、综合化等优势,但学生由主动拜师学习到被动学习的转变也成为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之一。1775 年成立的景仰书院是景德镇最早的现代化学院式陶瓷教育的雏形;1910 年,中国陶业学堂在江西饶州成立,学堂设置陶业本科,附设艺徒班,②并且积极引进国外学院式教育,将自然科技知识融入教学之中,传授式和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融合;1912 年改名为江西省饶州陶业学校,不仅实行陶瓷工程和陶瓷艺术双轨制教学,还首次招收女生;1916 年该校在景德镇设立分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地址迁移,1944 年学校迁到景德镇,与浮梁陶瓷专科职业学校合并成立江西省立陶瓷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陶瓷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不断扩大完善。

2 景德镇陶瓷教育发展现状

景德镇陶瓷教育可划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并且由初、中级逐渐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形成具有本、硕、博的高等陶瓷教育体系。

相较于中等和高等陶瓷教育,景德镇的初等陶瓷教育较为欠缺。在景德镇的中小学校中虽然设有陶瓷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是成效较小。以景德镇市的公立小学之一景德镇第七小学为例(该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在全市均为中等水平),学校开设了陶瓷相关地方课程,普及陶瓷文化历史和陶瓷工艺,瓷乐队的组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对于陶瓷的了解程度。但是中小学生对于陶瓷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主性依然有待提高,学校方面的陶瓷教育途径也有待拓展丰富,陶瓷实践类课程在初等陶瓷教育中占比较低。例如邀请陶瓷专业人士进校园或许是相较于让学校老师兼任地方课程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中小学开展陶瓷教育有利于让青少年了解景德镇陶瓷的相关常识,因此景德镇初等陶瓷教育体系亟需发展完善。

景德镇的中等和高等陶瓷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体系。景德镇高等陶瓷教育以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景德镇学院两所本科高校为代表,其中景德镇陶瓷大学是中国唯一以陶瓷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院校,是全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交流、陶瓷人才培养和陶瓷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对中国陶瓷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的前身是1910 年创办的陶业学堂, 1958 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有日用陶瓷工程和陶瓷美术专业,分为日用陶瓷工艺制造、陶瓷美术和陶瓷雕塑三个方向。2016 年改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重点打造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与机电、陶瓷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特色学科。学校逐渐从以陶瓷实践为主转向陶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从引进外国留学生到输送学生出国学习。③景德镇高等陶瓷教育教学在“工艺品实用化和日用品工艺化”的指导思想下,将三大构成设计理论引入陶瓷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体系也形成了陶瓷设计、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三大方向。此外,陶艺工作室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上的不足。景德镇中等陶瓷教育具有一定的规模,包括江西景德镇陶瓷学校、景德镇市陶瓷职业中专等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目标是为陶瓷企业培养懂理论、操作熟练的新型陶瓷技术工人以及为高等陶瓷教育院校培育毕业生。④

3 景德镇陶瓷教育现存问题

景德镇的陶瓷教育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较为规模化的教育系统以及综合化的教学模式,但是模式化的美院教育模式和统一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同样存在弊端,针对陶瓷这种较为特殊的工艺行业现实以及景德镇当地的实际状况进行考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对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和陶瓷产业造成影响。

3.1 传统工艺失传问题

景德镇目前的陶瓷教育模式为传统的师徒传授式与现代化的学院式教育并行。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千年传承主要依靠师徒教育,因此师徒传授式依然是景德镇陶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模式。目前民间陶瓷技艺的传承还是以师徒形式为主,需要通过实践积累大量经验。

第一,部分老艺人出于保守心理,不愿意对学生倾囊相授,这会造成某些传统陶瓷技艺失传的问题,例如因颜色调和方式的失传,珐琅彩的颜色技术正在逐渐失传。

第二,师徒传授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在现阶段也十分明显,部分瓷种的师傅(如青花玲珑瓷)人数较少,基本局限在景德镇内部;相同瓷种的师徒之间交流沟通较少,更多地局限在同门内,这导致传统陶瓷工艺难以对外传播,限制了技术和配方的传承。

第三,师徒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对于传承者具有较高的要求,通常需要从小开始接受陶瓷技艺的训练,通过大量实践积累制作经验。然而随着工业发展和陶瓷的机械化生产,传统陶瓷技艺的经济价值愈发衰退,学习传统技艺的原因转变为“对继承传统的责任感”,不利于传统陶瓷工艺的长久传承。

第四,市场因素和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样会导致某些传统陶瓷工艺的失传问题。例如土质的改变引起青釉釉果的逐渐消失;柴窑相关技艺与环境保护相冲突导致柴窑技艺濒临失传。

3.2 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景德镇的陶瓷教育以学院式教学模式为主体,学院式教学模式虽然具备更加科学化的教学体系以及更加综合化的知识系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多于实践课程,老师作为主讲人,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创造力的培养。以陶瓷设计专业为例,陶瓷设计理论课程和陶瓷设计实践课程的割裂造成学生难以将知识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陶瓷设计。⑤清华美院陶瓷系的白明教授提到:教和学应该是互动的,但现在普遍是老师拥有说话的主动权,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陶艺的材质独具魅力,我们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探索发挥,让学生掌握技术,并在创作中表现艺术。

此外,国内外现实情况和教育体制的不同也会造成国内外陶瓷人才质量差距的问题。陶瓷作为本科院校中的一门独立专业,国内的招生模式为通过艺考考察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进入大学后再系统学习陶瓷专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对陶瓷了解甚少,甚至可能会出现缺乏兴趣的情况。国外的招生模式则为通过相关专业作品考察学生对陶瓷专业的兴趣天赋和感悟能力,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程度优于国内的招生模式。国内外的陶瓷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存在差异,国内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而国外则多为项目制的教学模式,即导师布置的项目由学生自己外包厂房完成。项目制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使学生加深对陶瓷生产步骤的了解,有效衔接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过渡。

3.3 自主实践与市场环境的联系

由于景德镇陶瓷教育学院式教学模式对陶瓷理论和陶瓷实践课程割裂设置的原因,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陶瓷设计作品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在日用陶瓷方面,学生以设计思维进行陶瓷设计创作的意识较弱,造成与消费者需求难以有效对接;在艺术陶瓷方面,景德镇的艺术瓷市场处于瓶颈期阶段,一是人们对于艺术瓷鉴赏水平不高;二是新兴陶艺优秀原创作品较少,部分陶艺工作者因为自身技艺不够精湛,从而投机取巧地选择对工艺要求较低的陶艺作品,拉低了陶艺作品的整体质量。目前景德镇艺术陶瓷在国内外消费市场均不景气,新兴陶艺作品水平参差不齐,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不景气的局面对学院学生的陶瓷设计创作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4 陶瓷教育层级失衡

随着景德镇陶瓷教育的发展壮大,陶瓷教育层次面临比例不平衡的问题。许多陶瓷学校扩大办学、自由招生,高等和中等陶瓷职业教育学校质量良莠不齐。高等陶瓷教育院校侧重点为培养陶瓷精英人才,中等陶瓷教育院校侧重点为培养陶瓷职业技术人才,而不少高等院校和中等院校的招生人数并不平衡。三四线城市中普遍的“重理轻文”思想也使得很多人希望通过艺术学习获得文凭,这种现象造成生源的文化水平大大降低,部分学生并非因为真正喜欢陶瓷而从事陶瓷专业的学习,并在毕业后改行或离开景德镇,使得高素质陶瓷艺术人才逐渐流失,同时浪费了大量陶瓷教育资源。

4 陶瓷教育模式设想

4.1 师徒制和学院制相结合

师徒传授式和学院教学式两种教育模式在陶瓷教育中均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两种教育模式的有效结合无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在本科院校中,除去陶瓷专业高学历教授的日常授课之外,加入陶瓷传统技艺的专业人才作为常驻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提高高校陶瓷专业学生对传统陶瓷工艺的兴趣,减少传统技艺的失传问题。同时,学院派和师徒派的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4.2 重视培育陶瓷设计思维

陶瓷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既具备设计能力又具备造型工艺能力,是一门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同时具备对工艺技术的训练和对设计思维的训练,要求学生在设计思维的指导下掌握陶瓷相关工艺技能。学生在陶瓷设计的过程中应经过理解用户需求-界定问题-构思设计方案(同时考虑陶瓷技术的可行性)-制作产品原型(应用相关陶瓷技术)-测试反馈五个步骤,进行以人为本的创新性陶瓷设计创作。

4.3 拓展实践课堂,有效结合市场需求

在学院式的陶瓷教学模式中适当加入对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创作训练是相当必要的,使得教学场所不仅局限于课堂内,更延伸到课堂外,这样有利于减少学生的陶瓷设计作品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局面。应该将景德镇的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校课堂进行有效衔接,例如陶溪川的邑空间为陶瓷从业者提供了接近零成本的创业空间,设有常年开放摊位;乐天陶社的创意市集每月会发布招募通告,为优秀的原创陶艺作品提供机会和平台。景德镇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以市场检验其作品的平台,同时也增加了不同高校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陶瓷专业素质的机会。

4.4 更新教育理念,实现全民陶瓷教育的普及

针对景德镇陶瓷教育层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该更新陶瓷教育理念,对初等、中等、高等陶瓷教育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完善。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当地人了解家乡文化、实现全民基础陶瓷文化教育的普及是有意义的。针对景德镇初等陶瓷教育较为欠缺的情况,应该有效利用景德镇的陶瓷教育资源,将学校陶瓷教育和社会陶瓷教育资源相结合,通过陶瓷实践课程和博物馆参观等形式培养中小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提高对陶瓷艺术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将陶瓷艺术熏陶作为社区居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让景德镇的普通市民更多地接触陶瓷艺术。针对中等和高等陶瓷教育良莠不齐的情况,在学校办学方面,应该进一步规范办学要求,增加对陶瓷教育办学资质的考察;在学校招生方面,应该提高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考察,形成体系化的陶瓷教育教学模式,为景德镇输送优秀的陶瓷专业人才。

注释

①张德山.景德镇陶瓷教育简史.景德镇陶瓷,1999年Z1 期

②同上

③吴秀梅.景德镇陶瓷教育源流考略—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艺术百家,2016 年第6 期

④张德山.景德镇陶瓷教育现状.景德镇陶瓷,1999年04 期

⑤齐皓,张俏梅.中国陶瓷设计教育模式的弊端与对策.江苏陶瓷,2008 年第41 卷第1 期

猜你喜欢
陶艺景德镇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疯狂”的陶艺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