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层次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2019-02-07 05:34朱虹高逸锋刘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能力

朱虹 高逸锋 刘枢

摘 要:在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转型后高校的培养目标。针对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思考,提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模式下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专业學位研究生 职业能力 实践能力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为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对职业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开发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大批量、多类型的特点。为对接企业产业需求,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以培养既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1],成为新时代高校转型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为顺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对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属性需求,实验实践教学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年来,我国工程硕士教育探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模式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针对新经济形势下实验实践教学这一薄弱环节,改革和优化传统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切实可行的多层次、多元性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长效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工程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创新卓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重庆科技学院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出发,以实验实践环节培养为例,探析了以实际应用为引领,职业需求为目标,提升研究生实践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重庆科技学院培养模式

学校立足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办学定位,遵循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培养理念,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学校、企业双主体,教学研用四结合,校企协作六共同,职业道德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的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职业特色鲜明、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多层次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构建与企业工程实际相结合,按照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研究及创新设计层层递进的多层次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工程专业实践创新的教育目标。对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高级别实践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1.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职业技能

传统教学模式是将教材里的理论知识,以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潜能的开发,忽视了知识的拓展,导致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课程教学要关注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教结合培养模式,将具有职业特性的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开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案例课程,并可采用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授课的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是以国内外著名企业或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案例素材,以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教学为主,重视运用模拟训练、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团队学习等方法培养,将案例作为一个主要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2]。同时,以行业从业要求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为导向,增加一些与本行业职业任职资格考试相关课程,课程设置与特定职业资格相衔接。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辩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坚持产出导向,突出研究生职业工程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并将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衔接,纳入人才培养考核机制。

2.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环节

实现工程实践培养目标工程硕士教育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其中实践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实验实践教学是实践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适应企业技术创新主体要求技能训练的重要部分。通过涵盖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科研研究和综合创新等多形式、多元性、递进实践环节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1)基础实验主要是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相结合的理论验证性实验。通过基础实验课程的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融会贯通,用理论指导实验,用实验验证理论,从而帮助研究生了解理论知识来源的依据,培养实验实践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打下理论基础。通常研究生理论课程体系中会嵌入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大纲中明确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将课堂上的实验教学作为后期专业实验的基础。

(2)专业实践工程硕士研究生重在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在理论基础之上,完善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锻炼,是研究生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的专业实践学习,学生可以直接面向工程、联系实际、了解行业前沿需求,使工程硕士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上实现社会化的要求,贴近实际。重庆科技学院的工程硕士的三年培养过程中,明确规定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不低于一年半,为让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2011-2018年间,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立了30个研究生工作站,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实验实践教学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3)研究性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活动体系。它不仅包括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基本的基础实验,而且包括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和社会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性实践[3]。通过开展研究性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项目为纽带,实现科教结合,研究生助研岗位已成为科研训练的一种重要补充。让研究生以助研方式参与到导师的企业横向课题中,可以为研究生搭建很好的科研平台。在助研过程中,研究生可以学会查阅和总结文献,熟悉实验研究流程、掌握数据采集和统计方法,培养团队意识和相关实验技术等。自2013年来,学校每年助研比例递增,截止到2018年助研岗位达到了三助岗位的90%。

(4)综合创新除了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协同创新能力也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素。与行业前沿相结合的项目开发研究是提升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以项目为载体,为研究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可以提升研究生开发新项目、开拓新空间的能力,实现工程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繁多,专业基础各不相同。为了让研究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个性需求,提升研究生科研、设计的水平,突出在某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要求,学校坚持“工教结合” 每年紧密结合现场生产需要、以应用性研究项目为主题,开展应用性科技创新活动。参加科技竞赛的学生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此外,重庆市和国家组织的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规模的扩大和深层次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新性强及富有挑战性的科技活动舞台,特别是学科交叉组队竞赛,将加速学科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3.推进校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坚持校企合作共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立一批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实践基地。依托研究生工作站深入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深入研究生对学科前沿性、先进性、典型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的了解,推进校企合作,实行科研与教学资源共享,让研究生在自由、开放的研究环境中选择实验和接受专业指导。三、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成效利用多维实践教学平台,以实验课程、专业实践、项目研究、科研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实践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是面向社会,推动科研社会化和产业化应用的实践与创新。学校自2012年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坚持产出导向,工教结合,以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为目标,实现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衔接。构建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项目)为纽带,科教紧密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多层次实验实践培养体系,使研究生夯实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实践经验,并为研究生在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专利申请、论文发表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常方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机制探索与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7):7,18

[2]唐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中国电力教.2013,(25):.33,44

[3]陈文清,姬宣德.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87-90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